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分析(1)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系统的上位机大多采用的是微软通信控件,因此上位机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Flash动画的使用,否则,监控界面使用较多的Flash动画设计会影响系统的通信稳定性,造成上位机与下位机的连接中断。本文对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智能控制;工程机械;应用
  引言
  智能技术可对人类智能进行有效延伸与模拟,并结合了智能化应用系统、理论、方法以及技术等内容。近年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来说,智能技术的包含专家系统、识别能力、语言处理以及图像识别等功能,可有效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目前电气工程中的智能控制系统融合了电气实验分析、信息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内容,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工作原理
  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煤矿生产链进行综合监测和控制的系统。该系统由中心站、信息传输装置和传感器执行装置三大部分构成,工作原理是:布置在煤矿生产现场的传感器对监控范围内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通过传输设备传递给中心站,然后系统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指令,以此来实现远程智能监测与控制。
  2电气工程中只能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概述
  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电气系统以及电气产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从手工试验的方向朝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向进行发展,缩短了电气系统以及电气产品的开发周期。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普及,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至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中可有效提高其设计效率,并提升设计质量。而智能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优化设计算法具有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2种方式。在控制系统与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中应用遗传算法可实现良好的使用效果。对于电气产品的优化控制技术来说,复杂程度较高,具有控制工程的控制经验知识以及理论科学知识,因此对系统的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工作来说,主要结合了大量的设计经验,这种优化方式不仅缺少理论技术支持,并且工作效率较低,优化工作量较大,无法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缩短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周期,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构思、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成型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从而优化改善了设计工作,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3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3.1在挖掘机中的应用
  就负载适应控制来讲,首先要保持发动机输出功率恒定,在基础上设置液压泵匹配的功率曲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液压泵的吸收率进行调节,同时实现对挖掘机设备动力输出的调节。就动力适应控制来讲,是指借助自动控制模式来控制设备的动力输出,在这种模式下,挖掘机的发动机和液压系统会处于自动调节的状态下,确保作业效率和燃油消耗之间的平衡,起到更加有效的节能作用。应用以上两种控制方式,均需检测液压系统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泵输油压力、泵控制压力以及系统流量等,并结合以上参数信息通过模糊控制理论进行计算,得出挖掘机所需的功率,然后对油门执行器发出指令,实现对挖掘机输出功率的智能化调节。
  3.2在起重机控制中的应用
  对起重机的智能控制,需要借助PLC和变频调速技术,借助变频调速系统实现对起重机运行速度的调节,并且收集起重机的运行状况信息,减少起重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保障其运行稳定,同时还能起到降低起重机能耗的作用。并通过设备的监测来更好的保障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变频调速技术的基础上,再结合PLC控制技术,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设备的开关直接实现对起重机各个机构的运行控制。除此之外,借助PLC控制技术,还可以进行设备运行速度编码,提升起重机运行的科学性,减少起重机的能耗,并且确保钢丝绳受力均匀。借助起重机中的自诊断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减速器油温、起重机荷载以及钢丝绳的受力情况等方面的监测,进而可以更高的保障起重机运行的稳定性。
  3.3智能控制技术在压路机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挖掘机控制当中,同样也对工程压路机的机械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压路机智能控制技术主要简单包含了显示仪器、传感器设备及电子单元等部分。压路机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工程区的施工条件影响,归根结底在于对压路机的加速度无法精准化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加速度无法精准化控制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BCMO3智能控制系统。该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压路机中应用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动态识别,查找问题并及时解决。一般情况下,BCMO3智能控制系统对收集和识别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智能化传送技术将识别结果输入到客户端,若工艺参数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显示器及时将故障反映处理,这无疑对后期维修及延长设备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将所压路段的情况及时反馈在显示器上,便于控制人员及时观察,为路段压实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3.4智能控制技术在推土机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推土机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危险程度高,若操作控制不当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推土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上问题的发生。众所周知,传统的推土机作业方式主要是机械设备人员和测量人员密切配合,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具有作业强度大、投入成本高等明显劣势。若机械设备人员和测量人员配合出现问题,会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目前,智能控制技术中的激光2D智能找平系统在推土机控制中最为常见,主要是利用激光发射器在施工项目作业区高程位置建立水平面或者坡面,并安装到推土机智能接收终端设备上,从而精确定位和测量基准面的高程差。此外,推土机激光接收器能够实时接收外部环境因素数据,全面掌握推土机的位置及高程差,从而智能化控制推土机设备的高效运转。与此同时,智能控制技术组在推土机设备中的创新应用,可摒弃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无需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放线,只需要控制智能系统合理确定高程位置即可,且精确度可控制在厘米范围。譬如,在某个建筑工程项目上,在推土机内部设置激光发射器,操作室内部设置激光接收器,施工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相比于传统人工控制和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监测和控制效果更佳,将其应用于现代生产中能够实现现场工作情况的实时显示、设备运行故障的智能判别、输送机工作状态的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既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又能避免人工控制发生安全事故,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明胜.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04):208-209.
  [2]宋韡.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183-184.
  [3]刘学昌.智能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7(05):32-33.
  [4]赵汉滋.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04):153-154.
  [5]张峰.浅谈工程机械技术现状与智能化信息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2):6.
其他文献
1986年Murry等[1]首先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即一次或多次短暂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能提高心肌对继后发生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往往在出现严重缺血事件导致心肌梗死后就诊,而随之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2]或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缺血预处理存在着临床的局限性.Zhao
目的 观察桑叶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桑叶黄酮时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高胰岛素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于培养液中加入桑叶黄酮共同孵育,观察桑叶黄酮对HepG2细胞模型葡萄糖掺入率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桑叶黄酮对模型细胞IR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桑叶黄酮(0.01g/L)可增加胰
摘要:燃气的使用在提高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燃气管道关系着燃气的运输,也关系着使用过程中能否保持良好的安全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气使用覆盖面积不断增大,如果管道设计存在问题,将会对燃气使用造成影响,并且可能会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本文基于此研究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与防腐处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燃气管道;防腐处理  引言:  燃气管道一般埋在地
摘要:文章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对影响其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加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防范  科技的进步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提高信息利用率的同时,也让信息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在实践当中,能
目的 观察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34例,观察供区及受区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12~24个月随访,受体桡神经功能恢复,优23例,良5例,可6例,优良率82.53%;供体神经感觉恢复,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12%.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神经缺损的较好选择。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伴胸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其他部位梗死、QT离散度(QTd)值、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74例AIMI伴胸导联ST段压低患者按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的时间分组,≥24h组44例,<24 h组30例.统计2组患者合并出现其他部位梗死、QTd值、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24
摘要: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交流方法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通过网络交流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也为我国发展提供帮助。但是,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会泄漏用户隐私,容易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就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要能够积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此来为相关
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9年11月24日入院。2009年7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伴腹胀并进行性加重,无畏寒、发热,无皮肤黏膜出血,无光敏感,无关节酸痛及口腔溃疡等。
目的 探讨胆囊管残留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原因、预防及诊治.方法 对28例胆囊管残留综合征患者行残留胆囊管切除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残留胆囊管切除术后,既往症状均消失,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6年,3例术后4年因复发胆总管结石再次手术;1例死于高血压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在行胆囊切除时,应仔细解剖胆囊管,尽量暴露至胆总管处,如同时合并胆总管扩张,可切开胆总管从胆囊
目的 探讨剖官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CSP患者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其中8例直接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隔天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3例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并辅以中药口服后清宫,1例成功,2例失败;入院前误诊5例中,4例予子宫动脉栓塞,1例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均成功.结论 经阴道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