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饮食”作茧自缚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r_c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吃500克蔬菜、600克谷类、5种水果、90克红肉、6克食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渐渐地出现了许多牢记“数字密码”的防癌者。
  “世界上没有哪组‘饮食密码’是万能防癌的!”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指出,防癌包括了遗传、饮食、起居、心情、锻炼等很多方面,饮食调理仅是其中之一。如果被这些饮食数字框死,而不结合个人生活方式、身高体重、年龄、日常消耗、个人体质等,反而可能“作茧自缚”。
  单靠吃什么、吃多少,是不能完全彻底隔离癌症的。防癌不是简单的一串数字,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长期“绝对量化”地吃。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人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去辨证下方,讲究的是一个时间段里的营养的多样化和均衡,如果只“千篇一律”地刻意追求几个数字,反而会舍本逐末。另外,道听途说的知识不可靠。有些人对防癌太痴迷了,听到一种吃法,就照着实践。特定食疗也许对某些人有效,但针对另外一个人,就不一定有效了,也许适得其反。
  防癌是一个长期、自觉、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数字概念。专家有时强调某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够达到一定强度,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是为便于记忆和操作。事实上,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观念。比如,就每天吃500克蔬菜而言,是在强化“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观念,正常人可根据环境和自身情况选择蔬菜量,也可以是600克或者400克。
  需要提醒的是,保健食品是一种介于药物和普通食品之间的产品,正确地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对,反而有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体体质的不同,正确地选用。不能轻信其宣传,这类产品的宣传不少夸大了功效,好像包治百癌似的,显然更多是“忽悠”。
  冰冷的“数字”往往只会“雷人”,找医生是最正确的指导养生的渠道。有癌症家族遗传史或高风险的人群,也应该来找医生,进行专业防癌咨询,在肿瘤专科医生那里得到科学的、系统的指导,而不是自己支离破碎地到处搜些知识胡乱地尝试。
  
  10条切实可行的癌症预防措施
  
  1、戒烟。有20%~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特别是男性肺癌,与吸烟数量及年数成正比。烟雾中的烟焦油、尼古丁、亚硝类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癌启动性,不通风环境烟雾可使被动吸烟人患肺癌风险增大。同时,还要减少与污染空气、石棉、苯等物质的接触。
  
  2、了解家族疾病风险。约5%~10%的肿瘤与遗传有关。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癌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恶性肿瘤遗传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父母像遗传形象特征一样把肿瘤直接遗传给了儿女,遗传的仅是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调查表明,乳腺癌、卵巢癌、肠癌是遗传比例最高的三大肿瘤。
  
  3、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胺,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4、每年看一次医生,而不是看病。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愈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提醒大家不要有病了才找医生,即便没病,也应该至少每年一次找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状况、取得建议,或者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有条件的应该每年做一次肿瘤专科体检。
  
  5、减少油、盐消耗。饮食力求清淡。清淡意味着少油少盐,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的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造成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所以腌腊食品也要少吃。
  
  6、运动有规律。运动防癌已成共识。几乎在所有防癌建议中,都有这么一条:规律运动。通常的建议是:强度不需太高,别把运动当任务,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这种运动方式最能提升免疫功能。
  
  7、乙肝疫苗接种。乙肝有着明显的病情演变过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肝。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肝硬化、防肝癌。
  
  8、避免酒精、处方药物、快餐。酒精、处方药物和快餐的过度食用或滥用会造成很大危害,正如暴晒日光一样。
  
  9、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核心是“替代”,即补充作用,缺乏的人需要补充,不缺乏的人应用雌激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打乱身体内分泌平衡,引起不良后果,如乳房胀痛、腹部酸胀有下坠感等,甚至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
  
  10、了解癌症报警信号。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和普通疾病类似,不好发现。但癌症也并非一点征兆都没有,若发现前面提到的一些癌症早期报警信号,要进一步到医院检查。
其他文献
关键词:儿童缺氧发作  我儿子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已满3岁。昨天下午,他在玩耍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全身青紫,手脚不停地抽搐,幼儿园老师急忙送孩子到附近医院抢救半天才脱险。医生诊断孩子是缺氧发作,请问,缺氧发作是怎么回事?  湖北省蒋英    蒋女士:  缺氧发作是青紫型心脏病,尤其是法乐氏四联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5%左右。缺氧发作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常有呼吸
近代社会以后,权利意识增强,维权类型的大型群体抗议活动增加。以日本为例,战后日本大规模群众抗议,基本可分为经济型、环境型、纯政治型。当然,很多抗议活动很难归属某一单纯类型。最近日本爆发的大规模反核游行,既可说是环境型,也可说是政治型。  战后日本社会陆续发生各种社会对立,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平稳,其原因是日本社会在发展中逐渐制定了一套社会“稳定装置”。这套装置,值得参考。  首先,是日本式的劳资
初三学生王然发高烧了,父母认为是普通的病毒感冒。孩子学习紧张,去医院折腾还要花时间。以往都给孩子服用头孢类药物,很见效,所以父母给孩子服用了上次生病没吃完的头孢类抗生素。可这次,不怎么灵了,而且三天后,王然开始咳嗽,越咳越厉害。父母赶紧带孩子赶往医院。大夫的判断为支原体感染。王然的父母紧张起来,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病。大夫说,这种疾病传染性比较强,刚刚过去的冬季曾有一度小小的流行,但对症下药,疗效还
新闻链接——  近日,据媒体报道:正当壮年的赵先生,白发已经爬满了头。听说何首乌能够让头发变黑,赵先生的妻子便给他买了磨成粉的何首乌,每天早晚调成羹,让赵先生服用。  几周后,赵先生感到食欲不振,脸色变差;两个月后,赵先生的头发没见变黑,脸却越来越黄,出现呕吐、腹部胀痛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赵先生的化验指标把大家吓了一跳,黄疸256,超过最高限值20倍;转氨酶超过正常值近30倍,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
世博外国馆唯一中国设计师王振军    沙特的一个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出发后的第一站,把沙特跟我们国家联系在一块。海上丝绸之路,船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同时船在《一千零一夜》里面也是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沙特馆是一艘弧形的“月亮船”,内部是一个环球屏幕,人行走在这个屏幕上,似乎可以跨越千山万水高山大海,触摸到沙特的古文明。  “这是我想表达的方式,让游客与这个展品融合在一起。”沙特馆总设
问:最近不知怎么了,经常在家和父母争吵,为了小事乱发脾气。我也不想这样,怎么办?   (氧气)   答:把上面这些话告诉父母,让父母理解正处于情绪低谷中的你的无奈,也为下次可能出现的争吵预先“安”了一个“缓冲装置”,当争吵再次到来时,彼此的伤害将减轻许多。      问:我都上初中了,可是妈妈还当我是小孩,为我学习的事唠叨起来就没完。我怎样才能改变她呢?好烦啊!(茗茗)   答:妈妈当你是小孩才唠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形成的双向人际关系。子女包括亲生、过继或领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子女年幼时尤为突出。亲子关系的优良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发展,对其以后形成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也有间接的影响。    【歧视】  “歧视”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向作为偏见对象的个体或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态度或行为方式。是偏见的行为表现。如,种族歧视、性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形成的双向人际关系。子女包括亲生、过继或领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子女年幼时尤为突出。亲子关系的优良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发展,对其以后形成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也有间接的影响。    【歧视】  “歧视”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向作为偏见对象的个体或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态度或行为方式。是偏见的行为表现。如,种族歧视、性
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市场。影片中,释小龙饰演了一位青年画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方文山在剧中却只扮演了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只有短短几秒的时间,一闪而过,几乎没有观众记得方文山也在剧中出现过。  有记者问方文山,您是影片的导演,如果安排自己去饰演那位青年画家的角色,让释小龙去演那个跑龙套的角色,这会给您带来多么大的成功契机。  言下之意,您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来演
2020年7月12日,早上,6时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在距离唐山市130多公里的天津市,一些早起的市民在自家电视机里看到了提前33秒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地震横波将在33秒(倒计时)后到达……”“河北古冶正发生4.8级左右(后修正为5.1级)地震,天津市震感轻微,请合理避险。”事后证实,作为震中的唐山市也收到了提前3秒发出的预警。  一些人将电视画面的截图发到网上,迅速引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