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及相关药物管理方法的改进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u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关药物管理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临床使用中药制剂而引发不良反应的194例病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发生时间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的老年患者及<15岁的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2%和30.4%.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前5位的中药制剂为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3.5%)和静脉推注(37.6%)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方式.79.9%的患者在用药1h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占所有病例的50%.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经相应处理,治愈率为79.4%,好转率为20.6%.结论: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临床在使用中药制剂时,需加强规范操作,提高管理和监控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治疗帕金森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6例帕金森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卡比多巴片、酚酞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足三里电针
分析总结近年的相关文献记录,对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便为后续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从中医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证
近几年显微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裂变径迹的自动统计成为可能,并产生了新一代测量仪器.主要基于兰州大学新置的裂变径迹高级自动测试系统的建设和运转
基于对已有中西医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诊疗模式的认识及临床实施过程的经验总结,探讨中西医联合MDT模式在肝癌治疗中的目的和方式,并指出中西医联合MDT模式的要点是
目的:观察针刺对盆腹腔粘连重复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重复剖宫产术并在术中发现合并盆腹腔粘连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按照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