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知识分子与大学人文教育——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2013—2014年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访学,听课、学习之余暇,跟鲁晓鹏教授多有接触,对他的学术抱负和成就也是心向往之。2014年4月14日下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人文学院鲁晓鹏教授的办公室,就有关知识分子和人文教育的话题,我专门采访了他。从传统知识分子到全球化时代的新知识分子,再到当下的中美人文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微博,不仅缩小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时差、扩大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容量,重要的是弥补了电视媒体在互动、分享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主要以CCTV-NEWS(英语新闻频道)及其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
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媒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被公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全新变化,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涉外活动、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努力在国际上发出正面声音,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  创新传播理念,提升国际传播的说服力  在全媒体传播时
对党的十八大,海外媒体的一大关注点是十八大报告。其中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的“海洋强国”概念备受瞩目,迅速引起大范围关注,成为接下来数日内的焦点问题之一。  针对报告中字数有限的相关表述,海外媒体和国内外宣媒体的解读角度大有不同。本文主要探讨针对外部的指责与怀疑如何回应,如何澄清真相,并发出有理有力有节的中国声音。  外媒笔下的“中国威胁”  法新社于当日下午发出的最后一稿滚动报道《胡锦涛:中国要建设
6月13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京举办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座谈会。会议围绕如何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重点研究内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中
农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文章在梳理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性演进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乡村治理体制性困局,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作为“新动员机制”的发展干预实践是一种“由外向内”引入的,全新的社会秩序建构机制.与“旧动员机制”相比,其具有个人主义、团体格局、契约性、公共性、对抗性、多向度等
2012年9月11日至13日,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8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全球成长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或高管、论坛基金会员、企业高管、各国政要、媒体领袖、青年科学家等齐聚天津,围绕“塑造未来经济”这一主题,讨论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及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世界经济论坛在会后的调查,与会嘉宾、代表对天津的组织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打出了历史最高的98分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