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音乐,感知生活

来源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知音乐,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教师要挖掘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流行音乐导入,促进课堂导入生活化;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音乐生活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与认识还不够完善,色彩感对于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升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能力.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师深思.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发挥出少数民族音乐的价值,助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构建起更高效的音乐课堂.
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素质教育类学科,在培养学生个人审美能力、陶冶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而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侧重点,这种演唱形式借助于集体合力,对音色、音域、声效的表现力远远超过独唱与重唱的演唱形式.因此,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当始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教学主抓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趣味化的授课流程、生动化的技巧讲解,帮助学生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所构建的艺术氛围当中,深刻体会和感悟音乐的无限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革新,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否具备优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的必修课,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涉及不少集体活动,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优势.教师要发挥课程优势,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落实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工作,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基于此,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载体,首先分析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接着就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9日02版报道:作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顺畅,认真做到课后服务时间不早于当地普遍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努力实现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和差异化引导.
期刊
据《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0日03版报道:2020年,江西体育中考分值由55分提至60分,云南则由50分提至100分,成为全国首个体育与语数外同等分值的省份;2021年,福建体育中考分值由30分提至40分;2022年,天津体育中考分值也将由30分提至40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体育中考分值的提高,部分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开始由学科类培训转场体育类培训,这也暴露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认知偏差.
期刊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初中提质强校面临十分紧要的形势.文章基于当前初中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从加强理念创新、促进教学相长以及实施优质教育常态化战略等三个维度,对新形势下初级中学提质强校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据《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20日02 版报道:最近,深圳沙湾中学初三年级分层分班教学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尽管校方一再申明分班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教师的配备一视同仁.
期刊
据《南方日报》2021年10月20日A04版报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教什么、怎么教,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10月19日,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迎来第三次审议,在明确家庭教育职责基础上,突出了缓解教育焦虑和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促进家庭教育观念和实践向前发展.
期刊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就是在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材.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美术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构建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文章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给其他教育者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