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研的不断发展,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格局要求现代大学生要与时俱进。我们曾经的单科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互融式教学、第三学期实习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在人才陪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单科型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就拿英语本科专业想要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英语以外,若是对历史事件以及相关人物不了解,又或者对建筑方面不了解的话,那么专业就很难施展。再比如想要从事翻译行业的学生,需要涉猎的领域就更广了。若对这些领域都一知半解,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尽快并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第一要务。在这一问题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英语专业进行积极探索,制定了一套有特色的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案。
一、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要培养人才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以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各专业建设都要以此为基础,明确各自的定位。因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英语专业的定位是立足于社会,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将英语人才的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部门,特别是现代服务企业从事服务与初级管理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对英语专业而言,“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构建两条人才能力培养的主线,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融会贯通,培养掌握英语沟通技能,同时具备某一特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利用优势开展互融式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对英语专业开展互融式教学。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设的专业比较广泛,而且很多专业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专业,专业性都非常强。不要认为这些对英语无关,相反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要想走出单一学习模式,就要把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设有建筑、机电、交通、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针对这一优势,学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两级“双跨”课程,即系跨和校跨课程。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如建筑英语、机械英语,计算机应用英语等。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接受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说与本专业无关却又密切联系的专业性知识,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开展第三学期实习教学
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都必须接受实习教育,这也是为让大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所开设的必修课。一般大学的实习实践都开设在大四的下半学期,也就是学生在接受三年半的学习时间后才开始走进社会,然而,这种实际方法在近几年的实习情况上看效果并不十分好,大学生们没有工作经验,有时刚接触社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这很大的压力,以至于让一些大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无法融入社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项问题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为学生开展第三学期实习教学。
第三学期实习从大一的学生就开始实施,也就是利用暑期让学生进行实习。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长时间的接受理论知识而不应用于实践,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适得其反。就像烧火一样,一味地添柴却不知道要适当地扇风,那么,柴火很难会燃的旺盛,甚至还会熄灭。然而,若是在添柴的同时不断的对着灶炉扇风,它才会燃得更旺盛。学生好比这木柴,必须要及时地对其加以鼓动,给他们创造出设和他们发展的条件,这样他们才能发展的更好。而这实习就相当于扇子,是给他们创造条件的源泉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早的要让学生们步入职场呢,原因如下:
第一,让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提前接触社会,走出学校以及家长的保护圈,让社会这个大导师指引出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让大学生们有发展的方向。
第二,提高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内心都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在现实的社会面前往往迷失自我、怀疑自我甚至否定自我。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若是刚刚步入社会,首先在工作时一定会缺乏自信,若是作为导游,带领外国旅游团,一定会紧张的把自己会的全都忘了。其他类型的工作也一样,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胆量来面对职场,所以实习时最好的树立自信的方式,现在的学生不害怕失败,在学校的庇护下,失败了学生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找到应对的办法,并逐步的克服它。
第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要选择的方向,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有很多方向,例如外贸、教师、导游、翻译等。工作的种类越多,学生就会越迷茫。而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方向的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
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大学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应该一改从前单一教学模式,进行互融式教学,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2.
[2] 姚瑶. 浅谈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31).
[3] 吕迎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4]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课题类别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如何参照“卓越计划”制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题编号 :HGJXH B211065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在人才陪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单科型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就拿英语本科专业想要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英语以外,若是对历史事件以及相关人物不了解,又或者对建筑方面不了解的话,那么专业就很难施展。再比如想要从事翻译行业的学生,需要涉猎的领域就更广了。若对这些领域都一知半解,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尽快并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第一要务。在这一问题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英语专业进行积极探索,制定了一套有特色的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案。
一、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要培养人才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以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各专业建设都要以此为基础,明确各自的定位。因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英语专业的定位是立足于社会,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将英语人才的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部门,特别是现代服务企业从事服务与初级管理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对英语专业而言,“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构建两条人才能力培养的主线,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融会贯通,培养掌握英语沟通技能,同时具备某一特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利用优势开展互融式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对英语专业开展互融式教学。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设的专业比较广泛,而且很多专业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专业,专业性都非常强。不要认为这些对英语无关,相反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要想走出单一学习模式,就要把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设有建筑、机电、交通、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针对这一优势,学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两级“双跨”课程,即系跨和校跨课程。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如建筑英语、机械英语,计算机应用英语等。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接受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说与本专业无关却又密切联系的专业性知识,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开展第三学期实习教学
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都必须接受实习教育,这也是为让大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所开设的必修课。一般大学的实习实践都开设在大四的下半学期,也就是学生在接受三年半的学习时间后才开始走进社会,然而,这种实际方法在近几年的实习情况上看效果并不十分好,大学生们没有工作经验,有时刚接触社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这很大的压力,以至于让一些大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无法融入社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项问题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为学生开展第三学期实习教学。
第三学期实习从大一的学生就开始实施,也就是利用暑期让学生进行实习。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长时间的接受理论知识而不应用于实践,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适得其反。就像烧火一样,一味地添柴却不知道要适当地扇风,那么,柴火很难会燃的旺盛,甚至还会熄灭。然而,若是在添柴的同时不断的对着灶炉扇风,它才会燃得更旺盛。学生好比这木柴,必须要及时地对其加以鼓动,给他们创造出设和他们发展的条件,这样他们才能发展的更好。而这实习就相当于扇子,是给他们创造条件的源泉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早的要让学生们步入职场呢,原因如下:
第一,让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提前接触社会,走出学校以及家长的保护圈,让社会这个大导师指引出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让大学生们有发展的方向。
第二,提高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内心都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在现实的社会面前往往迷失自我、怀疑自我甚至否定自我。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若是刚刚步入社会,首先在工作时一定会缺乏自信,若是作为导游,带领外国旅游团,一定会紧张的把自己会的全都忘了。其他类型的工作也一样,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胆量来面对职场,所以实习时最好的树立自信的方式,现在的学生不害怕失败,在学校的庇护下,失败了学生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找到应对的办法,并逐步的克服它。
第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要选择的方向,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有很多方向,例如外贸、教师、导游、翻译等。工作的种类越多,学生就会越迷茫。而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方向的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
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大学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应该一改从前单一教学模式,进行互融式教学,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2.
[2] 姚瑶. 浅谈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31).
[3] 吕迎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4]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课题类别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如何参照“卓越计划”制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题编号 :HGJXH B21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