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色小镇作为由浙江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受到了国家高层的重视和肯定,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特色小镇;浙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河南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基于特色文化资源视角”(项目批准号:17240041025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文化资源产业化视域下的河南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B050)、焦作市政府招标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焦作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6Y2B)阶段研究成果。]
  浙江省自2014年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以来,按照产、城、人、文一体的原则,加强对特色小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了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独特功能。在79个省级特色小镇中,有接近一半或基于文化元素、或直接依托于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化小镇。在2016年,浙江省采用评选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办法,更进一步推进了“文化+”战略的建设。
  一、积极搭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创新非遗保护措施,繁荣文化市场。浙江省通过将相邻的地级市结成文化交流对子,以“文化走亲”的形式相互交流民间传统文艺,并向特色小镇倾斜,激发了镇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带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根缘小镇、巧克力小镇等多个特色小镇设立文化站和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并鼓励将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提高小镇镇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小镇文化生活。对于特色小镇中民间的图书馆、剧院、文化中心等,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小镇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发挥文化服务示范带头作用。浙江省还通过推荐特色小镇参加“文化强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示范村”等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在全省特色小镇文化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品牌建设
  积极打造特色小镇的文化艺术品牌。浙江省在建设新兴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的同时,还立足当地历史文化,以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等,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积极谋划以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如遂昌汤显祖戏剧小镇、嵊州越剧小镇等,作为浙江特色小镇的后续建设。
  发挥院校智力支撑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充分發挥艺术院校、文艺院团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指导协助文化主题特色小镇的建设,如西湖艺创小镇就是中国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与西湖区共同创建的文化特色小镇。
  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浙江省积极鼓励特色小镇承办各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增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如乌镇国际戏剧节、丽水莲都古堰新韵国际音乐节、西湖艺创小镇中国青年音乐节,以及余杭梦想小镇、古堰画乡小镇举办的系列文创、美术活动等。
  三、传承发展特色小镇的历史经典产业
  明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在特色小镇创建之初,浙江省明确划定了小镇的产业定位范围,要求特色小镇在发展信息、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的同时,兼顾茶叶、丝绸等十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即“7+10”的产业定位模式,并通过确定省级指导和培育,避免了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从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来看,8个特色小镇无一不是在明确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源禀赋作为小镇内涵进行建设,形成了“产业+文化”的产业定位。
  形成文化工作机制。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化厅、旅游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木雕根雕石刻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扶持文房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历史经典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历史经典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主题定位,形成了以传统历史经典文化产业带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工作机制。
  推进文化产业与项目对接。浙江省通过组织召开如“木雕根雕石刻产业”和“文房产业”现场推进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根据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和评价,组织特色小镇与文化产业项目的对接,创建文化生态区、历史经典产业园区和非遗景区,推进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
  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整体规划文旅线路。浙江省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将自身独特的民俗、生态、海洋、农耕等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叠加。如龙泉青瓷小镇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周边三个乡镇的文化资源特点,规划出一条涵盖山水生态观光、青瓷文化体验、乡村生活休闲的文化旅游路线,推动小镇的绿色生态发展。
  将文旅创客与特色小镇相结合。浙江省在鼓励如横店集团、浙江传媒等大型文化企业入驻小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也积极采用引入孵化器公司、建设创客公寓和创客街区、减免房租、补贴贷款等方式,为大批年轻文旅创业群体提供金融、信息、中介等便利条件。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浙江省以文化创意带动体验式旅游升级,注重以娱乐、教育、休闲和审美为重点,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品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酷玩小镇利用自身特色山水优势,通过美化环境、完善设施、引进旅游休闲和体育项目等,形成了“休闲+健身”的体验式旅游。
  注重“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浙江省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效作为考核特色小镇的重要指标之一,支持特色小镇申报省级“非遗”旅游景区,争取国家对文化生态保护的财政支持。如杭州南宋皇城小镇利用20余个“非遗”项目,建设静态和动态的非遗展示基地。
  五、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鼓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浙江自2014年起,采用企业申报、各市广电局初审推荐的方式,评选命名了凤凰御元艺术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等40个“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了基地(园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规范引导文化企业发展。浙江省通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市级文创银行等方式,扶持浙报传媒、长城影视等大型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通过遴选成长型文化企业、申报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形式,發挥中型文化企业的示范效应,鼓励文化产业领域的创业创新;通过联系和协调中国(义乌)文交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各类文化展会,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机会。
  利用“三改一拆”,打造新型文化众创空间。浙江省将老旧建筑改造与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文化企业重新对老旧厂房、厂区、仓库、楼宇等进行加工设计,营造文化氛围与小镇环境的融合。如龙泉青瓷小镇通过对旧厂房的分割改造,打造成了集文化传承、青瓷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主题小镇。
  跨界融合,探索文化新业态。浙江省不仅打破了文化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边界,形成了农业观光、技术研发、工业旅游、时尚设计、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新型业态模式,而且更加注重对于信息化产业的融合开发,产生了动漫、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出版等新产物。
  改革商事制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浙江省以施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制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工作流程等措施,降低了小微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方式,加强了对文化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以创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的方式,提供税费减免、融资服务、技术支持、证照办理等相关便利,营造了便捷宽松的市场环境。
  六、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把“文化+”理念融入小镇产业发展全过程。浙江省在设计“7+10”产业定位范围的同时,将文化基因与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基础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引入等相融合,突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风貌开发、产品研发、农业观光、综合服务、社区功能等方面的升级作用。
  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的转化。浙江省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紫金众创小镇等地成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特色小镇的科技型企业利用科技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合作研发、创意设计、产权保护等服务,降低了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引进和培养并举,聚集人才。浙江省通过搭建政策和环境平台吸引大批“新四军”来浙工作,并与高校、企业、园区、文创等机构进行联合,共同培养特色小镇的文创人才。如龙泉青瓷小镇以土地出让的形式吸引了25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进驻小镇,并开办青瓷学院,联合培养青瓷人才。
  释放政策红利,鼓励文化企业入驻。浙江省各地市通过税收优惠、购(租)房补助、产业贡献奖励、专利奖励政策优惠的形式,吸引了大批文化企业进驻特色小镇,鼓励文化企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如杭州对文化创意企业施行知识产权配套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温州对文化创意企业施行退还地价款、调低地价、弥补亏损款等形式。
  七、鼓励对外开展文化出口和交流
  借助新型交易模式,鼓励精品文化出口。浙江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等新兴交易模式,结合“意会中国”“美丽浙江”等活动,将特色小镇的丝绸、青瓷、茶、文房等精品文化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交流,扩大了文化产品的国际化贸易,并利用“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邀请海内外时尚品牌、创意机构、科技企业、在外企业来浙展示全球文化创意发展潮流。
  建立与国外特色小镇的合作交流。在全国学习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同时,浙江省将眼光放在了国外特色小镇上。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就是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的中国版。
  八、结语
  浙江省是我国推行特色小镇建设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最多的省份。浙江的特色小镇充分利用了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中的领先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和功能集合,推动了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14-20.
  [2]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2015(13):8-10.
  作者单位:
  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史前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意义重大,但由于其年代久远、缺乏史料记载、自然及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在保护及展示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史前遗址公园在建成后也是门可罗雀,难以得到公众认可。借助POE(使用后评价)方法,从体验的视角出发,对郑州商都遗址公园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出公园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史前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史前;遗址公园;保护展示;使用后评价  一、
期刊
摘 要:景观雕塑小品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不可缺失的要素之一,反映着城市的特色,甚至经济和文化领域。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景观雕塑小品的趣味性,同时也产生了盲目雷同等不足之处。结合现有的豫南地区城市景观雕塑小品,分析“声光雕塑”的利弊,望其在以后的豫南地区城市环境建设中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景观雕塑小品;豫南地区城市环境建设;声光雕塑  [项目信息: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
期刊
摘要:明城墙是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因其多处中断,影响了城墙的整体效果。为了不因破坏城墙的原始风貌而对申遗造成负面影响,且不干扰现在的交通和居住环境,通过在城墙中断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有六朝风味的城墙遗址公園,让明城墙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能更多地向外界展示。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中断;太平门;遗址公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PITP),项目编号
期刊
摘 要:在黑龙江冰雪文化产业中,将冰雪艺术景观、经貿、体育、娱乐、旅游等穿插进书法艺术,强调艺术性、大众性、民族传统性、道德教育性相结合,着力探寻冰雪文化与书法艺术相互融合的可开发性、可能性、以及独特价值在人民大众中起到的道德宣传的教化作用,影响之深,是任何其他宣传工具无法代替的。并使旅游充满书法艺术气息,陶冶情操,芳香一路,回味无穷,  关键词:书法艺术;冰雪文化;独特价值  一、黑龙江冰雪文化
期刊
作者簡介:  卢经纬,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作者單位: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期刊
作者单位:  山東工艺美术学院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鞍山大孤山铁矿矿山及周边区域分析,总结了其对周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设计方案提出了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景观再生  [本文系“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研究,立项编号:2017lslktqn-008。]  一、概念方案基础资料  (一)区域自
期刊
作者单位:  湖南師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期刊
作者简介:  高继军,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王杨子,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雕塑。  林志榮,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