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法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相当有用的。它的关键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游戏、表演、多媒体等。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着一项伟大而艰巨的重任——培育下一代。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学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 WTO后,学习英语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会英语的人将成为另一种新型的文盲了。的确,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就 开设英语课程,那么可想而知英语的重要性了。从小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毕竟没有像学母语那样来得容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学“母语”的英语学习氛围,——进行非常必要的“情境教学”。目前,我们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不自觉的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就象我们现在也一样,老师在上面卖力的讲着,而学生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看闲 书,有的吃东西,还有的聊天。我当然不是说老师要处处提问学生,但 至少要做到最基本的一种互动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境教学”呢?下面就让我来解释一下吧!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就有情境教学的 形式。一次,教师为了教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就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爱弥儿在大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又饿又累想回家但找不到路。这时教师通过中午树影朝北的常识引导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有目的地利 用大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索。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电视剧中常出现这样一个情节:因一次车祸或严重受伤受打击后,一个人会失忆,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以前类似的情境,使之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时间当然也是比不可少的。在英语学习中也一样,实质上运用的就是这个道理:必须使这个情境和学生经验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而学生对付这个情境又有一定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各种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情境学习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比如在实习期间,我上的六年级的一堂汇报课,当时我就运用了情境 教学法,那效果当然是相当的好。因为教的正好是第七单元At Christmas,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圣诞节这一优势,在教室布置了一棵圣诞树,树上挂 满了我自备的一些小礼物,同时我还做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课件。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圣诞的气氛,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 就自然引向主题,问同学们圣诞节的时间及上次圣诞节收到了写什么礼物,是谁送的等等,过度到所要学的句型Who is it from?效果自然很明显喽!再比如上一些低年级的课,教水果类单词的,那么除了必要的图 片外,上课的时候自备些水果也是不可少的。For example,橘子、香蕉、苹果…….这样易于学生记忆,又更加形象生动。这样做的目的是:(1)激发、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为学生的英语实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多媒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提供逼真的环境,制造出各种声音,描绘出各类图象,从而引起学生的 困惑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教学情境。(2)降低教学难度,减少疲劳程度情境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全面、透彻、的感知、理解教学 内容。其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利用从玩中学,学中玩这一点,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新知,而不是死记硬背。把要掌握的知识以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知识。在他们对很多的知识似懂非懂 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eg. Do the action (做动作)、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Draw and Colour (画一画 涂一涂)etc.,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 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那么,该怎样运用情境教学法呢?
  其实,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搜集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材料,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如下: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情景,它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得心情,边看边听,积极参与对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如,实习期间听过一堂由贡老师上的实践课,她在教5B中的一课What is he doing ?时,从电脑软件中找到了读书、走路、踏步、游泳等图片和 影片,特别是他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下载了一些片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生动的画面回答问题What is he doing ?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而且真实,信息量大,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2、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作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
期刊
【摘要】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目前地理课程目标中核心技能和能力目标培养的关键性环节,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技能,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思维能力和方法;高中地理;教学思维  一、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症结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目前地理课程目标中核心技能和能力目标培养的关键性环节,高中学生已经从初中少年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性思维顺利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因此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树立信心,给他们勇气。  孩子们刚开始写的字在我们眼里可能显得七扭八歪、不规范、不协调,但我们要有从鸡蛋里挑骨头般得细致来发现他们的优点与进步。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
期刊
【摘要】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认识上,中学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重视知识,忽视体育,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体能素质,如何让学生认识上体育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要从三个方面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即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一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育  一、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适当地编排
期刊
我是一个高三学生的爸爸,今天,突然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  女儿的来信——打着问号  我以为自己一直把考试看得太重。可是,这次我真的什么都没想。从初中开始,我考试一直会想其它东西,乱七八糟的。但这次我想如果我考得不好,我就要出国一个礼拜静一静。我只是想换一个新的环境。所以我考试的时候,脑子里只有考试,没有其它。别人说来不及,来不及。可是我没有。我很来得及地答完了每一道题。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不努力,也
期刊
新教材的应用为生物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学生们已经基本能够适应,教师也逐渐地得心应手,但怎样更好地做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新教材定位要恰当  新教材提纲擎领、突出主干,形式多样、构思精巧,将复杂的知识点集约化,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从教材的内涵和构思中反映出适应时代的特征,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穿插有“观察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让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样一来,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戒?如果需要,教师该如何惩戒?惩戒的边界在哪里?  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曾记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