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高校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跳远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踝关节、腰、腘绳肌,膝关节、胫和脚;损伤大部分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过度疲劳和技术动作引起的。
  【关键词】跳远 运动员 损伤
  1前言
  跳远是一项高速度、高展度的极限运动。其运动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从事跳远运动有受到损伤的潜在危险。但是只要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运动实践中的各个层面积极预防,不断改进训练条件,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为此本文将对跳远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四所高校35名跳远专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20名,女运动员15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跳远运动损伤的文献资料,包括近几年的学术论文,对高校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等进行研。
  2.2.2问卷调查法
  设计损伤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损伤部位、性质、时间和原因等,发放问卷35份,共回收33份,回收率94.29%,剔除无效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85.71%。
  2.2.3数据分析法
  运用体育统计知识,对咨询、调查、访问等收集的有效数据,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跳远运动员各年龄阶段受伤情况
  在所调查运动员中,高校跳远运动员的受伤人群主要集中在18-25岁的运动员之间,由于这期间运动员身体还处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素质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加之心理活动不稳定,技术动作还不成熟等等,所以导致这个时间段的运动员受伤的几率较高。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运动年限的增加,心理会逐渐达到稳定,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逐步稳定技术动作,从而减少对损伤的发生。
  3.2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3.2.1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分析
  调查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别为踝、腰、膝、胫和脚最为明显。其中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人数最多,损伤率都为25.71%,脚的损伤人数为7人,损伤率为20%,位居其次,腰和胫部为4人,损伤率为11.42%。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因采取合理的预防手段,减少损伤的几率,尤其是避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
  3.2.2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程度分析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调查可知,在4所高校的35名跳远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轻度损伤有23人,占65.57%,位居第一:中度损伤9人,占25.71%,位居第二:重度损伤3人,占8.57%,位居第三,所以高校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以轻度损伤最为普遍。
  3.3 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时段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时段主要是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占所调查运动员的77.14%,其次是素质练习中,占17.17%,还有一少部分在准备活动中受伤,占5.71%,在放松活动中没人受伤。由此可知,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在运动员运动负荷、运动量的安排中,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4高校跳远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表1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统计表
  序号 原因 人数 百分比(%)
  1 错误的技术动作 15 42.86%
  2 准备活动不充分 7 20%
  3 身体素质差 4 11.43%
  4 注意力不集中 3 8.57%
  5 思想上不重视 2 5.71%
  6 过度疲劳 2 5.71%
  7 场地原因 1 2.86%
  8 意外受伤 1 2.86%
  由表1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占调查人数的42.86%,是损伤人数最多的,其次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占20%,占损伤原因的次席,身体素质差,占11.43%,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的不重视、疲劳、场地等原因也是造成损伤的一些原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技术动作对预防运动损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加强对正确技术动作的教学,纠正错误动作,减少受伤率。
  4结论
  4.1跳远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别为踝关节、腰、腘绳肌,膝关节、胫和脚。
  4.2跳远运动损伤大部分都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过度疲劳技术动作错误引起的。
  4.3通过加强预防损伤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
  4.4正确地认识和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对于预防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2。
  [2]曲绵域.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创伤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84-85。
  [3]于文谦.运动损伤的恢复对策[J].体育科学,1999,19(5):49。
  [4]赵斌.运动损伤与预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7。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好数学需要极强的逻辑能力,更需要耐心,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没办法像成年人那样完美地思考,要想进行好小学数学的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摒弃以往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对以前的失败经历进行反思,总结出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实践与反思  引言:数学知识中存在着强烈的逻辑,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过的知识还太少,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根
【摘要】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提出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确立实践性教学目标,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探”中爱上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最后,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进行了实践反思,避免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走向形式,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要注重与“双基”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
【摘要】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其他民族中也是不多见的。黎族舞蹈竹竿舞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本文从海南黎族舞蹈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历史、特点、发展前景及旅游开发价值等方面入手,就海南黎族舞蹈的特征和发
针对现行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存在指标选取简单、计算误差较大、测试过程复杂等局限性,以某煤矿3号煤北翼准采区轨道运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力学试验确定巷道
提出了大视角合成狭缝一步彩虹全息术,其要点是通过直角棱镜将参考光从记录介质另一边引入,获得了大视角全息图.更多还原
本文针对重庆市某沟埋式市政混凝土箱涵的开裂事件,运用了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箱涵结构计算。基于弹性地基箱梁的分析模型,简化为简支箱梁问题,计算了箱梁内力,据此进行了箱涵正截
随着近几年初中毕业考试的改革,中考题型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无论在题型设计,考试分布还是难易程度使,中考命题体现了课改理念,课改精神,在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今出租车拒载现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较为普遍,这已经成为出租车行业的顽症。本文主要由社会现象引出所要探讨的问题:出租车的拒载权。阐述我国对于出租车是否具有拒载权的相关规定,并且通过研究调查对出租车拒载权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阐述以及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出租车拒载权立法的思考。  【关键词】出租车 拒载权 平等权  随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