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说,有人的地方是非多。是与非,有时就因为一句闲话。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还有和客户之间,工作内外的交流时难免会说些有意无意的闲话。这闲话要是说好了,能融洽彼此关系;说不好,就可能成为职场里的“定时炸弹”。所以对闲话也不能等闲视之,千万别因为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闲话,而让自己卷入了职场是非的“风暴中心”。
谈判,怎能乱评价
张鸿去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IT企业后,很快表现出优秀的个人素质。在公司里,张鸿负责境内业务的承揽,半年时间,他的业绩就占到整个部门的一半。老板很赏识张鸿,打算把更多的客户交给他做,所以,每次老板自己出去谈判时,也会带着张鸿,这在公司里可以算是很大的荣耀。张鸿当然非常珍惜老板给的机会。
一次,老板带他去见个客户,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不巧的是,他们到了客户公司才知道,那位负责的美方经理正在开会。来接待他们的秘书歉意地问他们怎么办。因为很想得到这个项目,老板决定在那里等,等会议结束,等那个经理出来。
秘书安顿好张鸿和他老板之后离开了。
开始,张鸿和老板还兴致勃勃地说点工作上的事,后来就有点无话可说了。又等了一阵,张鸿有些坐不住了,说想去厕所,老板大概也有些不耐烦,就和他一前一后地进了卫生间。
张鸿说:“这个经理什么时候出来啊?”老板说:“没事,再等等,这么大的项目,如果接下来,明年一年就有饭吃了。”
正说着,一个高大的外国人进了卫生间,对两人友善地笑了一下,说了句:“嗨。”
这个外国人长得实在难看,整个脸上的器官都聚在一起,显得很凶。张鸿不由笑着转头去看老板,说:“他可真难看……”
老板狠狠瞪了他一眼,张鸿却不在乎:“没事,他肯定听不懂我们说的话。”说着,就又去看那个外国人,果然没什么反映。张鸿又说:“这些老外长得就是和我们不一样……”老板狠狠地拍了下他的肩膀,拦住了他的话。
两个人回到接待室没多久,那个秘书过来说,经理已经开完会,在办公室等他们。两个人很高兴,整理了一下,跟着秘书进了经理办公室。
一见那个经理,两个人都有点发懵,原来经理就是他们在厕所里见到的那个外国人!张鸿觉得汗都要冒出来了,不过他在心里自我安慰道:他肯定听不懂自己说的那些话。
张鸿和老板坐下后,那个经理笑了下,望着他们俩,似乎不是很热情。
张鸿的老板自报家门,介绍了公司的情况,然后就停下来等着秘书翻译,秘书说:“不用翻译,我们经理懂中国话的。”
张鸿心里残存的那点侥幸也轰然倒塌……
那笔业务最终没有谈成,人家拒绝的理由冠冕堂皇,但张鸿知道,很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那句闲话,他很后悔,当时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聊呢?
点评:乱说闲话从来都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在谈判的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更得事先想清楚,这是一个尺度的问题。平时在公司里说话随便一点,可能别人还能原谅你,但出去见客户,废话、闲话都不能讲。因为你出去谈判时,代表的是公司,任何一句无聊的闲话,都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形象,还可能给谈判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不拘小节而错失了本来能够得到的机会。
流短飞长要不得
小康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前台设计已经半年多了。她所在的部门人不多,都是女孩子,彼此年纪相当,所以平时说话都很随意。
后来,小康的部门换了领导,是个也很年轻的女孩,叫王芳。王芳爱打扮,对工作却不太上心,据传是老板的亲戚。
年中,公司下了业务指标,小康的部门业务量大增,王芳开始每天陪着大家一起加班,不过对员工交来的设计,她总是大手一挥说:“拿给技术部的林工看吧。”
每次听王芳这么说,小康都要笑,王芳不在时,她还会模仿王芳的样子给大家表演,逗得大家笑做一团。反正办公室里都是好姐妹,也并不担心有谁会把这些议论传出去。
后来,小康每完成一个设计,经常就直接把自己的设计拿给技术部的林工看。
林工是个随和的中年人,技术上很厉害,小康很佩服这样的人,平时讨论设计之外,总会和他多聊两句。
有一次,小康又去送设计,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话题怎么就转到王芳的身上,林工问她对王芳的印象如何?小康想都没想,就说:“她怎么能当领导,没本事,全靠老板才当了我们的头。”
林工听了愣了愣,没说什么。
几天后,小康看王芳不在办公室,又拿着自己的设计准备直接去找林工,却在门口撞见了王芳。王芳见了她,表情阴沉地问:“你去哪?”
小康说:“我去送设计。”
王芳冷笑说:“你自己就决定了?我当领导还是你当领导?我没本事,你就有本事决定一切了?”
小康有些晕了,平时,王芳再严厉也不会对人发火,今天是怎么了?王芳说的没本事的话,似乎是有所指的吧?难道是自己平日里背后讲她没本事的话让她知道了?她到底是听谁说的呢?
后来,办公室的一个姐妹悄悄告诉小康,其实林工就是王芳的亲舅舅。小康惊呆了,自己心底的疑惑终于找到了源头!
点评:在一些家族企业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这是普通员工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时,你能做的就是积极地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背后议论、说闲话。对那些老板安排的亲戚,比较好的方式是积极沟通,去发现他(她)的优点。相反,一味闹对立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酒后,也要把住关
王强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最近一年公司业务下滑,银行的贷款催得紧,老板就从外面拉了些投资,这样做风险很大,哪个股东的幕后操作都可能动摇公司的根基,但为了救急,老板也只有“赌上一把”了。
每天在外面跑业务很辛苦,但王强还是忍耐着,自己只是一个中专生,当初老板收留他,给了他发展的机会,他感激不尽。现在老板有了困难,自己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就不好好干了呢?这样的想法激励着他,他就还是卯足劲地跑客户,努力拉业务。
后来,公司的业务有了点起色,可银行还贷的压力也紧迫起来。王强听人说,银行要一次性收回全部贷款,还给了最后期限,如果到期不还贷,就要起诉公司。老板急得不行,幸运的是,后来老板通过一个朋友拿到了几百万的投资,总算度过了这次危机。
过了没多久,王强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约他一起吃饭,说要介绍个大客户给他。王强很高兴,马上推了别的事,专门留了晚上的时间去见那个客户。
那天晚上,王强果然见到了那个大客户。聊起业务来,王强绝对有水平,不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那个客户就表示,要在王强公司的网上做个长期的广告。
因为高兴,几个人都多喝了几杯。
新客户问王强,现在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换在平时,王强一定会对自己公司夸赞一番的,可那天大概是喝大了,王强一反常态地说:“现在是我们公司最难的时候,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前段时间差点……”
听了这话,那人瞪大了眼睛,若有所思。
这时,王强才觉得自己话说得有点太随便了,对一个刚刚认识的客户,怎么能说这些呢?于是,他调转了话题……
过了几天,王强去上班,透过玻璃幕墙,看到那晚一起吃饭的新客户正坐在老板办公室里。那人看到王强,笑着向他招手,让他过去。
王强狐疑地走进老板办公室,却先看到满脸愁云的老板正在使劲抽烟。老板看着他,好半天才说:“这是你们的新老板,以后你们就跟他吧。”
王强吃了一惊,那人却笑起来,说:“小王,你的能力很强,以后好好干吧。”
后来,王强才知道,那个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客户,他其实就是给老板投资的人,早就有吞并公司的打算,投资只是他进入公司的第一步。从王强口里听说公司的境况后,他就加快了行动步伐,和老板几番交锋下来,老板终于答应退出公司。
听到这些,王强后悔不已,想不到自己酒后的一段闲话,竟然引发了公司的巨变……
点评:每个企业都有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被很多企业重视。泄密的主要途径还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出言不慎,尤其是在饭桌上、酒吧里这样相对放松的场合之下,把不住关就可能暴露企业的机密,从而带来一场影响企业的巨大风暴。这类错误地点的错误言行,是在职场里打拼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