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回收企业有责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其中许多伪劣产品影响健康,且废弃物无人回收,造成环境污染。全国人大代表李国强建议,整顿一次性餐具市场。
  建议从环保、使用性能及其价格来衡量各种餐具,生产企业必须通过QS认证。必须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和“生产者负责”的治理环境污染原则,由生产企业承担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经济责任,按其生产量缴纳相关的治理费用。
  近年一些百姓不解:为什么一些地方种了不少树和草,长得也顶好,但那里沟里面流出来的水却变小了,岭上的地也变瘦了。这主要是这些草木大多只要有点水和肥就能生长,只是“适应型”和“索取型”,所以对增加水源和提高土地肥力作用不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眼下又到植树造林季节,该种什么树,各地需要科学论证。在森林植被越来越减少、干旱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应当改变植树造林的老习惯,多种有利于增加水源和提高土地肥力的草木,同时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好原自然生态环境之上,让原生草木自由自在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大地绿了,水源多了,土地肥了的目的。
其他文献
去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环境立法在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于环境保护民主化、环保手段市场化、监管流程法制化、规范内容具体化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于解决制约环境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污染企业守法意识不强、公众参与途径不通畅,以及环境执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都已经通过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发布司法解释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并彰显了我国政府的决心。  实现“十一五
期刊
由自然之友组织编写、杨东平教授主编的《环境绿皮书—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一书正式出版了,作为本书的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我们能有机会与自然之友合作,为中国的绿色环保工作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感到十分欣慰。  中国有个成语“忧国忧民”,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志向和贡献的褒扬。而在当今时代、当今社会,仅有“忧国忧民”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忧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
期刊
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予以保障。在中国的工业布局中,东部以加工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西部则以矿产资源、能源和原料加工业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在较长时期东西部产品存在不平等交换。此外,西部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在为东部提供价廉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加剧了西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中国长期以来向东部倾斜的投资政策相对减少了西部的发展资金和机会,也加大
期刊
美国:对案例进行科学研究的策略非常有效    Bruce Rich(美国环保协会“国际事务高级律师”兼负责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很多文件都是保密的,不仅外地的NGO无法获得这些文件,包括一些学界,一些国家的议会都没有办法获得这些文件。世界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国际机构,他们要和各国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的内容需要保密。因此即使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共机构,它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
期刊
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  2006年12月2~3日,“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研讨会由自然之友、云南绿色流域、日本湄公河观察和香港乐施会在京联合举办。近年来,国内环保NGO发起了质疑大型工程,关注大型工程环境和社会影响,倡导公众参与行动。作为此项行动的延续,主办方将为大型工程提供贷款“源头”的金融银行业纳入视野,希望以此为契机,就如何促进中国的金融银行业建立环保和社会政策这一议题,为环保NGO提供
期刊
如果一家火电企业安装并正常运行了脱硫设施,每治理一公斤二氧化硫需投入1.2,按现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如果将这一公斤二氧化硫直接外排,企业只需为此缴纳排污费0.63,显然不利于引导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而在环保罚款限额问题上,假如某火电企业每年产生二氧化硫1万吨,有脱硫设施,脱硫效率为90%,如果这个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则其全年的脱硫成本约为1000多万元。反之,
期刊
我的忧虑是,中国近50年的生态变化,绝大部分都不是个人做的,而是良好政策导致的非理性结果。  我从几个角度谈一下。我们现在在北京看到城区内的荒野越来越少了。50年代开始种植了很多树的圆明园,三年前他们大量的砍伐掉,改种成其他的草什么的。所以圆明园都丧失了它的生态功能。而城市里的所谓的绿化树或者立交桥的立体绿化变得特别单一,除了草就是树。郊区的结果也不是很乐观,北京的郊区近几年大力种树,柏树和松树种
期刊
编者按:每年两会都有环保议题被提出,每年也都有和环保相关的决议案,而且每年都会有响亮的“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是,中国环境的改善却仍然举步维艰。虽然举步维艰,但却恰恰表明在这关键时刻,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环境给予更高的关注。感谢那些在两会上提出环保议案的人大、政协代表们,更希望明年的两会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提案更好更多。    近年来,我国的民间非政府组织(NGO)论是数量,还是其发挥的社会作用
期刊
我国民间组织登记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三个国务院行政法规,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制度的设计,这就出现了如下怪现象:数量巨大的民间组织没有合法登记而活跃在基层,活跃在扶贫、教育、妇女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残障人服务、艾滋病救助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他们一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忍受着“出生难”之痛。以几个组织为例: 
期刊
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孔汉思说过,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全球化的经济需要一个全球化的道德体系”。在协调全球经济增长和技术发展与加剧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之间的关系时,这一挑战显得尤为紧迫。环境危机——包括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资源的减少等等所造成的种种影响使得建立一个环境框架、指导世界各地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影响的大型工程的重要投资变得更加紧迫。  中国对全球环境和全球经济的前途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