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此组患者均实施急诊溶栓治疗,在溶栓期间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各项检查数值、心电图变化以及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急诊溶栓治疗与护理后救治成功率为95.8%,其中有2例患者救治无效临床死亡,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71-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26例;年龄在40-88岁,平均年龄(54.39±3.82)岁。此组患者经心肌酶以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1.2溶栓方法患者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进行溶解。可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在通畅,心肌细胞得到再次灌注,面临坏死的心肌可以存活或者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常用药物有:①尿激酶: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u。②链激酶:在6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③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15mg,再在30min内静脉静点50mg,其后60min内再静脉静点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1]。
  1.3结果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救治成功46例,2例患者救治无效临床死亡,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3例,经治疗均治愈出院。
  2护理干预措施
  2.1溶栓前患者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倾向等禁忌溶栓。溶栓前检查血凝时间、血型和血常规。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剂量治疗,注意观察溶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以及周身皮疹等。②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Hg。③出现出血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咳血、颅内出血、定期做尿便常规及时发现血便、血尿等现象。
  2.2心电图的观察
  2.2.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点:[2]①在面向透壁心悸坏死去的导联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②在背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地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但有T波倒置。
  2.2.2动态性心电图变化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过程为:[3]①在起病数小时内T波可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不对称的两肢;②数小时后,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并且与T波直立相连接,形成ST-T单相曲线;随后数小时至几天内同时R峰降低并形成病理性Q波,此期为急性改变期。会出现永久性Q波;③如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给予早期及时治疗,抬高的ST段可在数天至3周内T波逐渐回到基线水平平坦或倒置,此期为亚急性改变期。
  2.3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2.3.1氧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控制或缩小梗死的面积[4],因此氧疗是急救心肌梗死的首要措施。
  2.3.2建立静脉通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此项技术操作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抢救药品迅速输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時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供抢救治疗。随时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迅速正确的给药。
  2.3.3溶栓期间观察要点可根据以下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①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ST段于2h内回降>50%;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2.3.4对症处理患者胸部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选取以下药物进行治疗:①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mg-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在注射一次,以后每4-6h可以反复使用,注意观察给吗啡时患者的呼吸情况,因吗啡可以抑制呼吸中枢。②患者疼痛较轻者可以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g-0.06g肌内注射或者口服。③使用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患者疼痛。增加心肌血流量。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溶栓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是为AMI患者提供了早期治疗的关键手段,不仅赢得了治疗时间,而且使AMI患者尽早的脱离了危险,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寒松.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
  [2]姜玉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7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7).
  [3]乔智蔚.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0(11).
  [4]王红梅.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对于手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患者治疗的同时密切的进行病情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无并发症发生,康复效果良好,均恢复了自行完成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优为68.3%,良为28.3%,差为1.6%,可为1
期刊
【摘要】目的为探讨就食道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式,特比较使用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食道癌手术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实行单纯的全身麻醉,而实验组则在手术过程中实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时使用的麻醉药剂的剂量、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
期刊
【摘要】总结了16例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患者的护理。护士应加强对ASV参数的监测,加强气道管理、系统密闭性、撤机等护理,16例患者均成功脱机。  【关键词】适应性支持通气;护理;通气机撤除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69-02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是闭合环通气模式的其中一种,是利用微电脑系统监测患者的情况,自动设置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来适应患者的呼吸能力和
期刊
期刊
0 引言rn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大约80%的患者确诊时往往伴有局部的侵犯或者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4%.胰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
【摘要】目的探析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统计我院30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对这30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活血化瘀基础方结合醒脑通络片法、补阳还五汤加减法、血肿消合剂以及清肝活血法,对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析。结果30例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中,21例痊愈出院,7例有较明显的疗效,2例无效,可见其有效率很高。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取
【摘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各项工作相对紧张繁琐。文中对手术室中怎样更好的巡回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简单分析了巡回护士的工作体会。对于择期手术的病患,需要依据手术通知单中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就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包括了手术器械、特殊器械以及手术用物等等,并且在手术前及时通知各个手术中相关的人员,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让手术的主刀医生亲自选择。巡回护士需要对各种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
期刊
期刊
目的 对重症肝病患者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前后抗凝血酶抗凝血酶Ⅲ的数值变化进行观察,探讨其对临床的影响以及具体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肝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