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丙泊酚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剂量。方法择期手术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3~12岁,正常体重(标准体重±20%),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5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0.5 mg/kg组(K1组)、氯胺酮0.6 mg/kg组(K2组)、氯胺酮0.7 mg/kg组(K3组)和氯胺酮0.8 mg/kg组(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丙泊酚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剂量。
方法择期手术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3~12岁,正常体重(标准体重±20%),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5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0.5 mg/kg组(K1组)、氯胺酮0.6 mg/kg组(K2组)、氯胺酮0.7 mg/kg组(K3组)和氯胺酮0.8 mg/kg组(K4组)。P组予3 mg/kg丙泊酚泵注,K1组、K2组、K3组和K4组在丙泊酚泵注前2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氯胺酮。比较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各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 )、手术开始时(T2)心率、呼吸频率、MAP、SpO2,比较各组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SAS镇静躁动评分(Ricker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SAS)和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T0、T1、T2时心率、呼吸频率、MAP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2组、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 ),且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于K1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1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2组(P<0.05 )。各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SAS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儿童患者由丙泊酚引起的不自主体动反应,且0.6 mg/kg是最佳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脑肠肽Ghrelin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小鼠肺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ALI组、Ghrelin干预组。采用气道内滴注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6 mg/kg)制备ALI模型,6 h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动脉测压管,根据波形确定导管位置后予以记录
传统术前禁饮、禁食的概念可能导致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焦虑等主观不适,引起术中血压波动和术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术前2~3 h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preoperative carbohydrates, POC)在不增加反流误吸和手术风险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反应,但目前尚无明确使用指南。文章拟讨论POC的发展史,临床应用现状及有效性,并重点围绕POC促进择期
"脑肠轴"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通过交互作用,调控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反应的结构。脓毒症是常见、高危的因感染引发机体异常反应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脑肠轴"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中枢神经-外周器官交互作用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大脑奖赏系统、边缘系统、胆碱能神经相关核团及神经肽如何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免疫,肠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免疫两大方面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具有诸多优势,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ICU中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但其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文章探讨了Dex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受体靶点、参与作用的功能核团及镇静时对脑电活动、脑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阐明Dex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全身麻醉机制、提高临床麻醉安全性以及开发更为有效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其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因子直接或间接干扰胰岛素作用通路有关。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转归,但其对围手术期IR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文章主要阐述围手术期IR的流行病学及发生机制,并介绍了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其的影响,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刺激与止吐药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Ovid、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索穴位刺激和药物防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目的研究单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对胸腔镜纵隔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2016年—2018年共522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纵隔或胸腺手术,根据纳入标准,共200例患者入选,分为未接受椎旁神经阻滞组(S组,81例)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119例)。收集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情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肥胖患者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Ⅲ级,BMI≥28 kg/m2。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H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氧流量20~60 L/min)和对照组(C组,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3~5 L/min),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即刻(T0)、进镜后1 min(T
目的探讨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EA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术前60 min施行RIPC组(RIPCⅠ组)、术前24 h施行RIPC组(RIPCⅡ组)。于患者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