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房协“止跌令”背后:三四线城市陷“降价未遂”困局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湖北恩施发布楼市“止跌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由恩施市房地产协会发布的《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价格预警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部分楼盘采取大幅度降价进行促销的行为,对恩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通知要求开盘在售的企业纠正不良做法,并将协助主管部门对备案价格的下限低价进行制度性约束。
  6月12日,恩施州恩施市委宣传部表示,恩施市人民政府已组建工作专班,对市房产协会发布文件相关情况开展调查。
  实际上,恩施是继安徽合肥、砀山、芜湖以及江苏邳州等地楼市降价被喊停以来,又一个“降价未遂”的城市。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基调下,未来将有更多城市的楼市出现“降价未遂”现象。

房价狂飙后拐点到来?


  恩施房价大幅下降的现象还为期不长。
  在2018年,恩施房价还在一路走高。从1月份的5487元每平方米上涨到6159元每平方米。根据恩施州房协发布的《2018年度恩施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去年全州8县市新建住宅成交均价表现为普涨态势,其中,恩施、来凤、宣恩3县市的涨幅甚至高达20%以上。
  不过近3月以来,恩施房价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安居客数据显示,恩施3月份房价均价为6529元每平方米,而到了6月份已经下降到6412元每平方米,降幅约1.8个百分点。恩施市作为恩施州房地产市场的主力,近一个月的房价也从6522元每平方米下滑到6516元每平方米。
  在房价下降的背景下,企业也纷纷采取进一步降价方式促销。《通知》提到,部分楼盘以高价备案、低价开盘或者分期预售和销售的方式,在备案价的基础上下调开盘价格,有的甚至无故不按市场价格规律下调,房价降幅在200-1200元每平方米不等。

恩施房价为什么跌?


  恩施房价为何步入降价通道?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之一是恩施人口外流,房价缺乏稳固的支撑。
  作为典型的三四线城市,恩施是湖北人口凈流出的主要城市。恩施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恩施的户籍人口为402.04万,而常住人口只有337.8万,这意味着有64.24万人口外出工作。
  人口流出反映出经济低迷。恩施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当地GDP总量为871亿元,是湖北唯一一个未过千亿的市州。从增速来看,2018年6.2%的数据,同样是该省内最低水平。
  相比之下,2018年恩施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速高达20.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达2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速更是攀升至37.1%的高位。不过,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并未持续多久。
  “在人口流动大的情况下,供应量上升反而增加了房企的压力。”湖北房地产经纪学会常务理事李国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过去一年里,恩施的棚改规模也严重缩水。据住建委和国土局数据显示,2018年恩施市开工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有2209项,到了今年,恩施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新开工1013套,基本建成436套。业内普遍认为,棚改大幅缩水,进一步导致恩施楼市需求减弱,继而进一步降价。

  宋丁表示,虽然房价下跌并不代表拐点已到,但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提振房价的措施,在缺乏刺激的前提下,恩施房价低迷的态势仍将持续。

更多城市将上演“降价未遂”


  恩施并不是第一个发文预警房价下跌的城市。今年3月,江西赣县住建局也曾发布一份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房企停止特价房销售,同时,成交价低于2月份同类型的合同暂缓备案。
  此外,安徽合肥、砀山、芜湖以及江苏邳州等地,也都发生过房地产降价后被政府叫停的情况。这意味着,在稳房价的政策背景下,类似恩施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受到政府“托市”政策影响,可能将会出现更多“降价未遂”的现象。
  业内普遍认为,像恩施这样的小城市,由于缺乏主导产业支撑,政府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因此,为了稳定社会经济,需要进一步作出规范来稳定房价。
  恩施州统计局数据显示,恩施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0.21亿元,但支出则高达391.76亿元。而国盛证券数据显示,2018年恩施市的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150.4%,其67.4亿元的政府债务余额,在湖北仅次于武汉市下面的黄陂区和江夏区。
  在财政收支悬殊、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成了恩施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恩施土地出让金规模为45.34亿元,同比涨幅超过100%。
  和恩施一样,受到棚改政策和土地财政的影响,部分三四线城市在过去几年里加速供地和补库存。这产生的结果是,截至今年一季度,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仍然在上升。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三四线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1991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0.4%,相比之下,同期一、二线城市库存则呈现负增长趋势。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三四线城市的债务主要是靠房价做支撑,若房价过快下降,将直接减少地方收入,增加债务风险。
  因此,宋丁指出,房价既不能乱涨,也不能随意下跌,在窄幅的波动是目前最好的情况。
其他文献
6月15日,业内指数投资龙头华夏基金在北京召开名为“大国经济蓝筹为纲”的指数论坛,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共话指数投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者如何利用指数把握经济发展机遇。这一次,华夏基金致力定义中国核心指数,会上特别发布了采用Smart Beta策略对传统指数进行升级换代、被誉为“宽基2.0”的AH经济蓝筹指数以及密切跟踪该指数的华夏AH经济蓝筹指数基金。AH经济蓝筹指数由华夏基金向中证指数公司定制,在指数
期刊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里说的是真正的黄金。  6月20日,持续飙升的黄金价格再创新高。黄金近期价格的大涨之势其实已经延续了一个月之久。以国际黄金为例,COMEX黄金在5月21日达到近期低点1269美元/盎司之后,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飙升势头,30天内累计已上涨10%。  华南某黄金ETF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当日的涨幅其实很明显是受到隔夜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影响,在美联储的“实锤”下,市场的降息预期得到了验证
期刊
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里程碑,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上演了中国资本市场史无前例的“速度与激情”:新股全线上涨,收盘时最低涨幅84%,最高涨幅400%。注册制与科创板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新未来  以注册制为新的制度平台的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刻的制度变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型。具体而言,注册制基础上的科创板,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和对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京津城際高铁、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哈大高铁……飞驰的中国高铁就像一条条血脉,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促进中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6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也迎来了“高铁时代”,珠三角北
期刊
Facebook旗下全球加密货币项目Libra发布白皮书,引发热议,不少国家如临大敌。也有人认为,这是继2009年比特币、2013年以太坊以来,数字货币领域最重要的一份白皮书。由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支持  它是建立在“Libra 区块链”的基础上,完全由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支持,可支付可转账的一种数字货币。要想获得Libra币也很简单,每个新创建的Libra加密货币,在Libra储备中都有相对应价值的一篮
期刊
1亿  两省常住人口破亿  随着中国各地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陆续公布,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数据全部揭晓。截至去年末,广东、山东两省常住人口数量领先全国,双双突破1亿大关。2018年末,广东常住人口达1.1346亿人,位居全国首位;山东以1.0047亿常住人口紧随其后;拥有9605万常住人口的河南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广东已连续13年成为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 1
期刊
虽然在很多方面相互宝都不及保险完善,但却真真的“便宜”。相互宝将每位成员应分摊金额汇集完成后,向患病成员给付互助金。自相互宝成立以来,每月成员分摊还未超过1元。  随着保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给自己配置保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同样也给家人投保,人手多份保险,可谓保障满满。  除了高额的保障,一些资深的保民也看到了一些“廉价的”可以作为保险补充的产品——网络互助。而网络互助圈里我们也可以看到
期刊
受益于全球避险情绪的影响,黄金最近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此番上涨在6月迎来“高光”:拥有国际金价定价权的纽交所黄金期货合约从5月22日反弹上涨,1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6%,目前已经冲破1400美元。  黄金大涨的背后,还有各国央行纷纷加持黄金,“中国大妈”们再次出山的时机仿佛近在眼前。全球最大黄金出口国南非的黄金产量下降,似乎也要昭示,牛市又要来临!黄金的高光六月  自2019年5月下旬,黄金市场迎
期刊
“保险通”很有可能成为继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之后,另一个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突破口。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主席郑慕智日前表示,正在与内地积极沟通探索和研究如何落实“保险通”,并将效仿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方式,采取封闭管道办法,避免资金外流。  随着内地中产阶级群体的崛起,内地居民尤其是大湾区内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5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19年首季香港保险业数据,由
期刊
第一阶段 2004年2004 年银行理财业务拉开帷幕,产品创新不断  2004年,光大银行首发“阳光理财系列”,开创中国银行理财元年。尽管2018年资管新规明确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属于银行表内存款,而非表外的非保本理财业务,但是中国的银行理财却来自于海外市场十分流行的结构性存款。  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发行中国首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其创新思路就来源于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在A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