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工作实际,归纳数字环境中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数字化海关情报资源体系的内涵,知识导航体系框架,开放式共享服务体系等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出了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和工作展望。
  关键词:数字环境;资源保障体系;海关情报资料中心
  数字环境(Digital Environment)是人与空间的新界面,集合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灯光、交互行为等元素,形成一个可控制的环境空间,为环境中的人带来特定的感受,能够有效地传递与收集信息[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字媒体营造了惟妙惟肖的视觉盛宴,展现了数字媒体的神奇魅力。此后不断涌现的科学新技术,如3D打印、体感技术、人工智能、移动媒体等,无不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同样的变革也在图书馆行业迅速铺开,诸如纸质图书借阅率和阅览室利用率等传统指标的持续走低,图书馆从业者已经明显感到读者群体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不满足于平面的、单一的阅读媒介,也越来越不满足于那些被动的、静态的咨询服务模式。数字资源独有的共享性、动态性、易检索性和跨时空性等优势,对于图书馆界的发展是机遇,同时其设备或程序依赖性、结构复杂性、不安全性和知识产权等特点也是困扰图书馆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基础与现状
  海关情报资料中心(Customs Information Center,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上海海关学院图书馆,其工作核心是以海关类专业特色资源的搜、藏、用、研于一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参考咨询服务为重点,充分整合、开发、优化海关情报资源,为全国海关和海关高等教育的教学、培训和科研,乃至行业和社会咨询服务,提供便捷、有效、优质的智力支持。中心从1994年创建伊始就得到海关总署、海关学会以及学院等上级部门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利用自身优势,在“海关”二字上做足文章,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为学院、海关职能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特色文献,同时开展了海关情报咨询服务。在这一领域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从传统方面来看,海关情报资料中心现馆藏海关业务书籍20个大类千余种近万册纸质资料,其中多为内部刊物、孤本资料、民国史料等,并专设国别海关资料专栏,有欧共体、美、英、韩、日及WCO组织等十多个国别海关的资料。内容涉及海关业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统计、稽查、缉私、征税、估价、原产地规则、边境贸易、海关法、海关国际问题研究等多个方面[2]。从资源保障来看,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实物基础,构筑了这一领域的特色亮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手开发、建设各类专题数据库,使用户能够便利地检索和获取,从而实现突破时空的知识资源利用方式。已经建成上线的自建数据库有:(1)海关视频库;(2)海关论文库;(3)海关资讯信息库;(4)海关学位论文库;(5)全球海关法律法规库以及自建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平台,“海关情报资料中心”正在打造以自建专业数据库为主,其他公共数据库为辅的具有海关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体系(见表1)。
  表1 海关情报资料中心的资源建设概况
  2 存在问题
  2.1 学科资源体系化构建不足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情报服务机构,理应是這个专业的信息制高点,应该承担起为学科建设、院系教学、科研服务、专业培训以及指导实践等多维任务。需要依托于结构合理的馆藏、完整的学科体系知识资源、信息组织有序的文献资源体系[3]。传统资源的数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信息资源的直接数字化和二次开发(即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浓缩加工,制成书目数据),更重要的是三次开发,是侧重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形成增值了的情报资源,并将生成的信息产品数字化。中心目前的突出问题是“长于资源积累,短于开发增值”。
  2.2 整合现有资源的力度不够
  利用本馆独具优势的海关文献信息资源,加以深入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资源,并将产品数字化,该过程应注重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并兼顾可能的潜在用户的需求);同时网络资源的整合及其他资源的补充均是不可或缺的。形成系统性、实用性、特色化、标准化、发展性、权威性、合法性相统一的知识体系后,信息流的有序化、易检性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3 开放共享的机制建设不力
  海关长期以来在情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建设和使用上自成体系,封闭式运行,海关数字化情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与外部的数字化情报信息系统,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运营水平上都不能很好地兼容和对接,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海关数字化情报资源的建设及共享水平。有必要从我国海关数字化情报资源建设管理的现状和海关数字化情报共建共享整体优化的高度出发,科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在提出海关数字化情报资源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对海关数字化情报资源体系建设的内容、功能、结构及其共享机制、管理模式等问题做深入研究。
  3 建设目标
  3.1 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知识资源体系
  除了利用好现有的馆藏资源,更要拓宽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广泛征集,充分利用,形成一个便捷、稳定、规范、客观、科学、有影响力的海关情报资源体系。应注重对现有馆藏资源的甄选,注重内容的发现、调研、评价,可以参考CALIS导航库资源选择标准,设置恰当的甄选条件,并校验和整合全部内容。这一信息提炼增值的过程应包含非纸质文献和原生数字资源,而且必须面向动态发展的信息与知识,过滤出有价值的精粹信息知识并以各种便利、迅捷的方式传递给用户,使用户能准确、及时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产品[4]。对这些资源的结构化整序主要是根据海关专业资源分布的情况,针对教学、科研和培训的需要,有重点有质量地开发有关资源(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
  3.2 形成有效整合海关特色数字化情报资源的知识导航体系   知识导航体系(如图2所示),通常以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高稳定性的数据库组织方式为主,利用数据模型对资源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查询优化。通过Web技术、数据库技术、RSS技术、搜索引擎等,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在图书馆网站中构建学科知识导航,建立专题网络信息服务和导航系统。通过检索型搜索引擎和目录型搜索引擎两种方式引导用户快速有效地查找海关类专题资源网址和来源。同时知识导航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产,设专人负责长期跟踪,进行有效的管理。
  图2 知识导航库建库及管理系统
  3.3 构建多系统合作共享的海关情报推送服务体系
  在普通海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元数据技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序、提炼和浓缩而形成一种条理化的信息密集型海关文献情报资源;通过对大量各类目标用户的需求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仓库中提取出极具针对性的情报资源,信息的增值主要体现在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取最有价值、最相关的情报;并以频道式推送技术(或邮件式推送技术)和智能技术(即:用户的需求可以被智能地推理与理解)为支持主动地将情报资源服务于海关业务与实践;这是一个多系统共享的过程(如图3所示),从获取信息到提炼挖掘再到主动推送,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合作支持和成果共享。可以说,推送是一种为信息找用户的服务,是一种主动式的共享方式。这种服务不但可以节省用户大量的信息检索时间,主动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更能够保证动态信息的及时更新。需要指出的是,在推送技术中,信息的订制、代理、传播、获取等各个方面都是由学科馆员与用户共同商讨完成的[5]。
  图3 多系统合作共享集群服务结构
  4 建设路径
  数字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计划分三步走,首先是现有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结构化;其次是异构资源的整合、挖掘和分析;再次是提供读者全方位的创新优质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4.1 数字化加工
  目前,馆藏独有的特色纸本资源,涉及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海关总署及各类海关(包括港、澳、世界海关组织等)赠阅的内部文献。对这些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有利于妥善保存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将为广大师生的研究提供详尽而丰富的一手材料。中心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添置或升级能提高数字化效率和质量的专业化软硬件,迅速提升馆藏数字资源的质和量。
  4.2 异构资源整合及发现系统
  资源发现系统是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代表,以数十亿海量元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相关技术,实现复杂异构数据库群的集成整合和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搜索,进而通过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等实现学术文献发现、深度知识挖掘和全方位的知识关联。作为中心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资源发现系统包括异构资源的统一检索、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和树形目录资源导航门户三个部分,通过内容聚合和导航,为用户提供学科和各种分类的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
  4.3 开放式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它是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交流与协作的新型实体空间和虚拟环境。通过配备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内容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库资源,配置大小适宜、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装潢舒适的馆舍空间,在训练有素的学科馆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把圖书馆融入读者学习、教育、研究和生活的整个过程[6]。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心的信息共享空间突出开放性特色,在现有阅览空间基础上添加模块化功能,涵盖了传统阅览区、网络浏览区、影音欣赏区、技能培训区、讨论交流区、休闲服务区等多项功能,打造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实体开放空间。同时,在数字化的网络虚拟空间中开设跨时空服务的专业通道。
  4.4 其他环境保障
  上述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先进信息化设备的保障。首先,目前图书馆的网络带宽无法适应新兴媒体、移动阅读的发展;其次,海量数字资源的数据仓储需要足够大和可扩展的存储空间;再次,全时在线要求服务器冗余、灾备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等保障;最后,对于校园区域之外的服务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硬件级VPN支持。这些设施并非直接面对师生的高层应用,但提供了基本的底层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 结论与展望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归纳了数字环境中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分析了困扰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的问题;阐述了数字化海关情报资源体系,知识导航体系以及开放式共享服务体系3项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出了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积累和开发,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若能完善,势必会迅速、高效地提升中心馆藏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加工的质与量,将更好更快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为特色办学提供丰富、厚实的信息资源,对于推动师生的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乃至国家的建设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中心的各类资源整合,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并通过实体场馆、网站、移动服务点等多种渠道为读者提供创新服务,提升中心的智能化水平,拓展为教学、科研的服务空间,突破传统管理存在的瓶颈,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开辟新的途径,带来巨大的持续性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科技名词定义之数字环境[EB/OL].[2013-07-31].http://baike.baidu.com/view/3447244.htm.
  [2] 赵雨田.浅析海关情报资料中心资源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54-57.
  [3] 周琴.面向学科方向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群文天地,2012(10):156.
  [4] 庞孝梅.高校图书馆与知识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7(5):164-166.
  [5] 王强.学科馆员与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6] 王会丽.创新·融合·共享:图书馆阅览室新型服务模式评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4):37-39.
其他文献
摘 要: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情况,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举措与成效,探索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 专业建设背景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
期刊
2013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对于我所在的学校而言,2013年的关键词是“骨干校验收”。10月23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年验收结果,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验收喜获“优秀”成绩。  对于首都职业教育而言,2013年的关键词是“制度创新”。在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改革试验、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的基础上,北
期刊
摘 要:通过将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在向学生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科研经验,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学生通过完成工程材料领域相关的调研课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其独立思考。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 教学体会 教学方法  Fundament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frontier research: teachin
期刊
摘 要:阐述了我国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期建设情况,介绍了国家精品课清华大学工程材料课程在课时压缩条件下的课程建设进展。针对学校要求减少课程教学学时但不降低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采用强化课程核心内容教学、强化网络教学、课外练习和实践教学、改革考试等措施,保证了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 工程材料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  Facing the challenge and bu
期刊
摘 要:探讨集成电路版图CAD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围绕“一个规则、两个流程、四个问题”这条主线和两种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和实验实施,以课外科技竞赛为抓手,改革课程设计环节,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集成电路版图CAD;实践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co
期刊
摘 要:为了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类比与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以金属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基础学习背景下,综合运用课程各方面的知识,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技术对共生的石英与石榴石的表面晶体形貌、致色原因及共生体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显示了矿物与金属材料分析的许多共性之处。  关键词:石英;石榴石;晶体学;共生关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典型的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形成了以课堂实验教学、社会实习基地和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20世纪50年代,贸易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80年代末,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中心”,大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994年,作为“九五”“211工程”的重点项目,学校正式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规范的
期刊
摘 要:在提出基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在主要讲授金属材料的材料学原理的背景下,对其中针对岩石、矿物及宝石的分析技能训练、研究和选修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经验体会、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积累和系统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种训练可以起到的多重积极作用。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 岩石矿物及宝石学 材料科学基础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method f
期刊
主任感言: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在实验教学理念、思路、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验队伍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贯通、三个结合、四项功能、五个掌握、六个转变、多个模块”的语言实验教学与评估体系,促进了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支专业实验教学队伍,增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和对外交流力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期刊
主任感言:  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为出发点,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及工程创新意识的人才,适应科技研究快速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  中心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体系,搭建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发展理念,围绕“创新”主题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