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缺陷,导致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农村内涵发展不足,导致对职业教育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三是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不足,导致职业教育难有作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职业教育 作用 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夏学文(1971- ),男,湖北武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经济。(湖北黄冈438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7A03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034-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参与,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转移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实的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职业教育并没有为农村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适用且留得住的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没能培训足够数量的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培训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效果不明显等。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既有职业教育本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系统分析制约职业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职业教育本身的缺陷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以培养受教育者素质和技能、解决就业、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的完成性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以及许多职业学校是由普通学校转型而来,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没有进行实质性转变。办学实践中没有办出职教特色,呈现三种倾向:一是将职业教育当做普通教育办,出现以追求升学率为主的“职教普教化”现象;二是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现实,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为城市服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等方面呈现明显的以服务城市为主的“职教城市化”倾向;三是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受教育者以求得高回报的预期下,职业教育呈现“离农化”现象。办学定位的偏差导致职业学校没有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动力,导致培养的人才没有鲜明的职业属性,缺乏为农村服务的意识。
  2.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据有关专家测算,同等规模的职业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是普通学校的三倍左右。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年来虽有较大的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使得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资源供给不足。由于投入不足,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数量不足,配备较低,缺乏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不了学生实训实习的需要。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缺乏。截至2005年底,全国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为67.74%,而同级普通高中教师合格率为83.46%。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技能,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技能素质,因此职业学校更强调“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既会理论教学,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能进行实践教学。但调查显示,许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教学能力,难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上,由于我国当前普遍呈现实质性的重普通轻职业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在资助引导职业学校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力度明显小于普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总体投入的不足造成职业教育软硬件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提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条件。
  3.职业教育方法手段滞后。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思路、方法、手段还在探索之中。许多职业学校又是由普通学校改制而来的,仍沿袭普通教育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强调工学结合。要工学结合就要加强校企合作,没有校企合作为基础,很难进行可持续的实质性的工学结合。而我国目前由于宏观体制、企业经济利益驱动、合作机制不成熟等因素影响,校企合作出现职业学校“一头热”现象,校企合作不紧密、不持续,这就使得职业学校在实施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勤工俭学、订单培养、岗位见习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难以得到条件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多为“教学做合一”,教学环境实现学校(教室)和企业(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师以双师素质教师和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兼职教师占较大比例,实现真实的职业体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有实训实习条件、有“双师”执教、有科学的考核体系等基础上,而大多数职业学校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多数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满足不了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4.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不强。职业教育应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应针对市场需求、针对职业发展来设置专业,针对岗位(岗位群)来设置课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既需要传统的农学、植保、园艺和畜牧兽医等农业类技术人才,也需要如农业科技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专业人才,还需要技术和经营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传统农业类专业没有办出特色,招生缺乏吸引力,传统的农业类专业招生萎缩。从全国范围看,在高等教育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0.37%,而数控、机电类专业教育则占到63.2%。专业设置体现不出新农村建设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的新要求,也跟不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的新形势变化,一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兴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很少开设。在开设的专业教学中,技术创新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社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对相关农业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的创新力度不够,使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农村中所掌握的技术用不上,相关技术又显滞后,需要用的技术又没学到,因此,职业教育就很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一种责任。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增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许多职业学校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但实际上,不少职业学校仍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服务意识不强,还不能看到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关系,不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在实用技术培训上,面窄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次数少。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实用技术普及推广方面,职业教育投入的时间、人员和资金都不够。大多数教师对农科教结合,服务行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没有产生实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模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开展校村共建、校镇(乡)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实践。
  
  二、农村内涵发展不足
  
  1.农民对职业教育认知不足。在农村,农民为其子女设计的理想的发展路途: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大学,如果出现子女在读书中没有按照设计的路径进行,才考虑选择职业教育或中止接受教育。笔者在湖北省黄冈市57个村545户农户调查中发现,545户农户中,159名子女初中毕业后,有123名就读普通高中,占到初中毕业子女总数的77.4%,选择中职教育的只有36人,占总数的22.6%,且其中个别人认为选择中职是因为读不进高中的无奈选择。可见在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同时,农民对子女今后的发展前途也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再成为农民,不再住在农村,这也是许多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回农村的一个原因。笔者在湖北省黄冈市的调查中发现,有71.1%农户绝不希望子女在农村从业,25.1%的农户认为也可以让子女在农村从业,只有1.8%的农户希望子女在农村从业。这使得以培养劳动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培训对象、面向农村的服务于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更难得到发展。
  2.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村对职业教育需求不足。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能是一种习得性技能,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通过父辈们代代口传心授的方式获得,这样的一种主观意识使农民没能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经营是以小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分散的家庭经营由于经济规模小,一是提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本,二是过于小的经济规模难以显现新技术的经济贡献。这样的一种经营方式导致农村对技术需求不足,对职业教育也就难以产生有效需求,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就难以产生吸纳能力。再则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较短,农村中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不大。笔者在湖北省黄冈市57个村调查数据显示,57个村中只有9个村有企业,企业数量为11个,也就是说15.8%的村有村级企业。11家企业职工总数为1179人(占57个村总人口的1.4%),其中有386人接受过职业教育(占职工总数的32.7%)。可见在农村,企业量少规模小,吸纳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力不足。
  3.农业的收入水平及农村环境对人才的吸引乏力。农业是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就全国范围来讲,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2006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越来越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收入势差,吸引着有一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选择进城就业,到农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较少。笔者在黄冈市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545户农户家庭中的62名中职毕业生,有71%的人员选择进城务工,在农村从业的只有29%,且进城务工从业的人收入水平较高;中职毕业生进城务工收入要高出在本地从业的中职生收入的11.7%,高职毕业生进城务工者比在本地从业要高出67.4%。同时,由于农村交通、卫生、医疗、文化等条件不如城市,也使得更多的有一定技能、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选择在城市从业。
  
  三、政府行为缺失
  
  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有研究显示,职业教育由于要有更多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因此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世界银行也认为,职业教育的生均费投入应该比普通教育高153%。但我国普遍存在关注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国家向职业教育领域投入少,中职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投入占财政预算内拨款总投入的比例连续十年降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将职业初中和普通初中资产状况做比较。(见下表)
  


  如表所示,职业初中生均固定资产值明显低于普通初中生,特别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仪器设备的生均值也明显低于普通初中,而且差距较大,低于普通初中生的33.3%,农村职业初中就更低了,低于普通初中生的41.7%。由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可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状况,职业教育生均投入不但不高于普通教育,而且还远低于普通教育。这使得本要高投入的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更显捉襟见肘,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设备老化,师资不稳定已成为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2.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我国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很多文件。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但在执行层面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措施,形成了“重于言而轻于行式”的局面。有的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没能形成政策,有的即使有政策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劳动就业准入制、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岗位制、对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适当减税等制度都没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和落实。我国大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倾向于雇佣待遇低下的无证人员,大批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廉价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健全,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显著降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的责任尚无明确规定,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动力,依赖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技能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难以推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的缺失,形成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微观环境。
  3.政府在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不够。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许多是通过政府主导的项目参与的,如政府的技术扶贫项目、“阳光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政府在实施这些项目时,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推广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搭建校村共建平台,鼓励职业教育主动积极服务农村,对服务质量好、服务效益明显的职业学校要给予奖励。在职业教育服务农村过程中,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项目上优先立项。政府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激发职业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广花,胡长效.对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2]黄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6(5).
  [3]郭秀芬,丁太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陕西农村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夏学文.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要素制约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9).
  [5]许丽遐,段学红.农村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6]杜静,吕振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中职业教育问题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其他文献
一位名叫苏建东的古玩店主,他3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搜集并收藏毛主席瓷像及像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色”收藏爱好者。如今,苏建东已经藏有600余尊毛主席瓷像及近千枚毛主席像章
本拍品小口,短径,颈、肩处饰对称绶带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青花所绘云纹深浅层次清晰,绘画高超,所绘红龙为五爪,青花点睛,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富有生气,在满瓶云纹的衬托下更具气势。
2013年,有关景德镇瓷坛泰斗王锡良大师的两件事引起世人关注,一是从大年初一起,电视台《昌南对话》节目以“一个家族的艺术脉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为旨,连集播出王锡良陶瓷世家
目的 探讨泪囊区肿瘤的发病原因.方法 手术摘除肿瘤并作病理分析.结果 泪囊区肿瘤为鼻咽癌转移所致.结论 鼻咽癌可向泪囊区转移.
【中央日报】目前绝大多数韩国公司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并不满意。韩国产业联盟(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之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求职者英语口语
破坏肿瘤血管,阻断从外界进入肿瘤唯一的营养通道,从而达到"饿死"肿瘤目的。这种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外的第四种治瘤新途径,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目标12.4提出“到2020年,根据商定的国际框架,实现化学品和所有废物在整个存在周期的无害环境管理,并大幅减
4月7日,持续4天的2015年香港首轮春拍告一段落。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最后一天,前段时间从纽约“扫货”归来的任性藏家刘益谦再度发力,从这四大专场中先后买下8件珍贵文物,一时间成
新文人粉彩花鸟画是当代粉彩花鸟画的主流风格,其兴起建立在古典与新粉彩文人花鸟画的基础之上,在工艺技法和立意上均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在构图和笔法等形式语言上有着独特的表
随着菌草技术的发明利用,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香蕉在我国南方有较大的栽培面积,园中后期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适合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食用菌生育过程释放热量提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