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物语集』及日本中世的孔子故事——礼赞与讽刺之间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今昔物语集』和日本中世典籍中的孔子说话为研究对象。指出『今昔物语集』中的孔子像有着礼赞与讽刺的二元冲突,一方面对孔子所坚持的理念进行了讽刺,而另一方面则对孔子处处使用敬语表示尊重。而其后日本中世纪典籍中的孔子像则大多以垂迹的方式被划入了佛教的怀抱,成为了佛教菩萨的化身,从而化解了日本孔子说话中自身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这一文学现象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儒家、道教的中国本土文化,乃至神道教日本的本土文化从对立、并存到融合的一个文化发展轨迹的反映。『今昔物语集』则是这一现象的分水岭。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不饱和度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对有机物结构推断途径的认识,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推断途径,简化了思路,激活了思维,加快了推断的步伐。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读,以飨读者。  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图表、合成路线等给出某一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子式或式量,考核某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等,同时结合对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来考查“对微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