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颈椎病再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进行颈椎病再手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对15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症状复发或加重的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和疾病进展过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urick分级评价患者行走功能.结果 1例失随访,1例术后随访时间过短,未统计入本组.其余13例患者随访时间13~52个月,平均26个月.前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5个月~6年,平均24个月.再手术原因包括:邻近节段退变压迫颈髓2例,首次手术减压不彻底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误诊颈椎病4例,局限型OPLL进展2例.再手术均采用C3-6或C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患者JOA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0.5和13.8分(P<0.05),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3.0%.Nurick分级术前和随访时分别为3.1和1.9级(P<0.05),平均改善1.2级.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颈肩部轴性痛1例,C5神经根麻痹l例.结论 对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减压不彻底、邻近节段退变或OPLL进展导致症状复发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避免再次经前方入路引起的手术风险。

其他文献
髌骨不稳由骨性解剖异常以及软组织限制性不足引起,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应积极手术治疗.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骨静力性稳定机制中最重要的结构,在治疗髌骨不稳的术式中,MPFL重建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在MPFL重建技术中,髌骨侧的固定多数采用制作隧道或锚钉固定,但存在易发生髌骨骨折和费用昂贵的缺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髌骨内缘制作骨筋膜隧道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患者20
期刊
感染(infection)不仅是严重创伤、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0%),而且也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新颖抗生素治疗、代谢支持及重要器官支持性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严重感染并发症[主要包括脓毒症(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30%~80%),成为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成
期刊
基本信息:  书 名:《踏墟寻城》  作 者:许宏  I S B N:978-7-100-19551-5  装 帧:精装  页 数:316页  定 价:55元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许宏撰写的《踏墟寻城》,收录了作者十余篇解读早期中国“城”的论文随笔。其中,既有关于古代城市的考古学史回顾,亦有从考古材料出
期刊
目的 :研究载双磷酸盐骨水泥的疲劳极限和静态机械强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制备不同载荷的载双磷酸盐纯粉骨水泥试件,根据纯粉载荷及试件的贮存环境进行分组,检测抗压强度、压缩弹性模量、抗张强度、抗弯强度和疲劳极限,威布尔频率函数分析疲劳极限,激光散射法测定双磷酸盐纯粉的粒径.结果:增加纯粉载荷可提高试件的抗压强度极限、抗张强度极限,降低疲劳极限.体液浸泡可降低试件的抗压强度极限、压缩弹性模最、抗张强度极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可发生于肾移植术后任何时期,以术后早期较多,多与外科操作相关[1],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移植肾功能不可逆损伤,乃至出现早期肾功能不全.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大多数TRAS的首选治疗手段.我院2003年3月至2009年4月对8例早期TRA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较佳,特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创伤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及其与葡萄糖转运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大鼠实施小肠部分切除手术建立创伤模型,观察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蛋白激酶B(PKB又名Akt)的含量及磷酸化状态的改变.采用3H标记葡萄糖示踪法检测创伤后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的变化,并分别测定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
电影《红船》是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大片,意义重大。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热潮的背景下,《红船》这部电影已成为一道生动鲜活的影像教材,在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电影《红船》以“红船精神”为纲,结合党史最新考证研究资料,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视角,准确演绎、全方位呈现中国
期刊
骨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粗犷走向精致的轨迹.时至今日,骨科学已大致分为基础研究、脊柱外科、人工关节、创伤骨科、关节镜、骨肿瘤及骨质疏松等多个研究领域.回顾骨科发展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骨科学的发展一直是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人性化"这一根本点,我个人对未来骨科的发展作一些展望。
期刊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53、survivin、bcl-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的转移淋巴结、原发灶中上述5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转移灶与原发灶相比,P-gp、GST-π在二者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bcl-2表达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