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否只是巧言令色?
你用26年的生与死给出了答案
奕含:
冒昧去信。你的小说不长,可我看了整整三天。看一段,哭一段,哭累了睡一段。再看,再哭,再睡。你的书里确有密码。而你走了,大陆彼岸有个握着钥匙的女孩,只能用书信向你表达。
你走后,整个台湾都在谈论你。不止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从4月28日开始,你走的第二天,他们的社交主页被你的名字霸屏了——你的名字出现在几乎所有台湾人Facebook(简称FB或脸书)的动态页,占据了台湾最大的乡民论坛PTT,吸引了岛上所有主流或非主流的报刊电视。这热潮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众、媒体、政界、党派、补教界、文学界、法律界……涌入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各种领域。大陆同是一片刷屏之势,但切身的痛楚感,将犯罪者绳之以法甚至就地正法的愤怒情绪,毕竟比不过你的故乡。
你素来最讨厌标签,却正是这些标签引发了罕见的全岛大讨论:性侵,精神疾病,自杀,才女作家,“满级分漂亮宝贝”,补习班“狼师”……
你若在世,为了所有这些风波,你大概又要说抱歉了。为你留下生前最后一段访谈影像的Readmoo编辑“犁客”写文回忆,说你总在说抱歉:“为了自己对采访所做的规划抱歉、为了向我们详细询问流程道歉、为了约定的时间太赶或太迟抱歉,为了她根本没有造成的任何困扰道歉。”
记者张子午写过关于你的第一篇深度报道《成为一个新人——与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他告诉我在今年4月突然收到你FB信息的惊讶。你们第一次见面采访是在去年10月,总共算起来仅有三面之缘,平时几无联系,但采访结束六个月后,你竟为了一个半年前的情绪微愠道起歉来。子午当时也吓了一跳,赶紧说没關系,他都不记得这事了;可是你,又是怎么在事隔半年后突然想起来的呢?
我想告诉你,你走之后,台湾社会发生了什么。但这次,请不要抱歉了。
4月27日,你离开的第一天
你凌晨3点离世。消息最初引发的是台湾文学圈的惋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今年2月乍出版,3月底已经第四次重印。4月19日的FB动态上,你写地铁上陌生女孩给你递纸条鼓励你的故事,写自己感动又感伤,写自己又在想自杀,写17岁最好的朋友与疾病中的无力,写自己在咖啡厅边写小说边“不出声地哭”因为你“有练过”。然而开头结尾都是同一句话,“《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要五刷了。”
台湾文坛向来有发掘新人的传统,现代文学界的老师们由这本书知道了你,说你是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你开始更多地接受访谈,在读书沙龙上念自己的书。那时候,你只说故事有现实中的原型,却从没说是自己。迷信文字的你,更愿意大家称赞你好,是因为与故事核心无关的修辞,“就好像离你比较远”。事实也的确如此。骆以军说你的小说“像转动音乐盒那样各部位小齿键,又像无数玫瑰从裂缝伸出,绽放的故事”,说你“很像纳博可夫和安洁拉·卡特的混生女儿”。我也想给你那样的评价——对事物的观察想象细腻而绮丽,深谙文学的陌生化笔法,抛开其他所有与文学无关的闹剧。
彼时,事件停留在文学的伊甸园里,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处境的媒体圈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朋友说,他们最先陆陆续续从现代文学老师的FB推文中看到消息,老师们扼腕叹息的是文学界新秀的陨落。而这天晚上,张子午开着的电脑屏幕上,FB一直在跳出新信息。他忙着手头的杂事,等到终于坐在电脑前查看时,一下子懵了。两三个朋友先后给他发了私信:
“听说林奕含自杀了,你知道她吗?”
“我记得你好像写过她的报道。”
……
张子午说,他多么希望那是一则假消息。一整个晚上,他眼睛未曾从电脑屏幕上移开,趴在网络上,像个渴求证明什么又恐惧极了的大蜘蛛。
消息源越来越多。是真的。
4月28日,你离开的第二天
上午9点54分,游击文化出版社在FB上代发了一则声明:“女儿这些日子以来的痛苦,纠缠著她的梦魇,也让她不能治愈的主因,不是忧郁症,而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女儿在年轻时,被一个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忧郁的真实记录和心理描写。书中的女主角,思琪、晓奇、怡婷等人,都是女儿一人的亲身遭遇,但她为了保护父母和家庭,才隐晦分写……”
署名是你的父母,林炳煌、赖嘉芳,写于28日凌晨。
这则声明是真正的重磅炸弹。很快,消息溢出文学及媒体圈,震动整个台湾社交网络。
在你生前关于你的报道不多,网络上反反复复转载的就是三篇,除了广为流传的16分钟Readmoo访谈讲自己的文学观、张子午从精神疾病角度做的深度报道,剩下一篇只会让你不屑一顾,那是近似娱乐八卦小报写的,给你贴上了各种标签,“台南怪医杰克的千金”“台南女中唯一学测满级分”“最漂亮的满级分宝贝”。去年4月,你甚至被这种断章取义、爱贴标签的媒体触怒,删去了原本贴在部落格(注:blog博客的台湾叫法)的婚礼视频。
是的你结婚了,子午说你的丈夫在陪你前来采访时,比你更加害羞寡言。但口舌笨拙的他也曾努力告诉子午,你教会他许多东西,比如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比如如何去尊重每个不同的人。虽陪同前来,他也并不打扰,安静地坐在咖啡馆另一边的角落,隔着两三张桌子。
你反而是面对采访者更镇定自若、滔滔不绝的那一个,他感受得到你知无不言的坦诚,甚至是迫切的表达欲。只有一个时刻,你关上了他人或可往里窥探的窗——那时你的小说还没有出版,当子午问你,小说是什么主题时,你说,是关于性暴力的主题。他再问,素材是怎么来的? “真人实事改编的。抱歉,我只能谈到这边,不能再讲了。”
这是你们采访的前提:不过问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不过问家族隐私。
子午告诉我,你和先生的恋爱像所有典型的校园恋情一样,相识相知相爱,然后走进婚礼的殿堂。婚礼上,你决心袒露自己作为一个精神病患的身份,向来宾描述自己多年来的痛苦和污名,说“如果今天婚礼我可以成为一个‘新人’”,你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可以实质上帮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这样勇敢并充满思辨的发声,被放到Youtube上,标题变成了《怪医千金订婚致词惊爆辉煌过去的秘辛》。难怪你要愤怒。
打开电视或媒体网站,几乎每一家都开始紧急跟进突发热点,但苦于核心当事人不接受采访,他们只好用碎片化的消息来源拼凑事件的模样,再找出一群专家或资深业内人士发表观点和评论,根据你和父亲为数不多的那些标签化甚至妖魔化的八卦式报道,继续深挖和演绎,他们说:你的父亲是台南有名的治痘专家,是支持民进党的深绿营,每次给病人看病前,都要聚集他们听自己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说;他常说治痘“预防胜于治疗”,而这次,父亲把该观点平移到了性侵这个话题上……
你曾那么警惕采访时聊及你的家庭隐私。
4月28日,声明一小时后
大部分普通民众不太关心文学,但他们的神经能轻易被色彩浓烈的标签戳中。你父母的声明出现约一小时后,非实名制论坛PTT的“问卦”版出现主题为“跟林奕含一起去补习的应该知道吧”的网友发帖。由此,被戏称为“乡民”的PTT网友们开始了对“狼师”(注:即色狼教师)的人肉搜索。
子午告诉我,这是台湾近年来独特的网民爆料式新闻文化,其反应速度甚至快过新闻记者,以至于乡民们常在PTT里调侃的一句话就是,“记者还不赶快来抄啊”。这个从1995年业已存在、由一名台大学生创办的论坛,近十几年来变成了台湾最大的网络讨论空间,因言论不受管束而在年轻人中流行,也因此演变成一种次文化现象。就连子午这样不太逛PTT的人,有时也会使用流行自PTT的语汇。
一场自发为你讨公道、不让更多人受害的狼师搜索行动,毫无疑义地在台湾岛的各个角落铺开了,用你们的话说,实施者是躲在黑镜背后的“键盘柯南”。
你最了解人言之危,尤其在人人面目模糊、说话无须负责的虚拟世界。许多人在为你落泪和愤怒,但也仍有人在重复着和你小说原文几乎一模一样的寒心回复:“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当补习班老师真爽”“第三者去死”“可怜的是师母”“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你曾在小说里这样写。小说里决心当FBI上网揭发狼师诱奸行径的女孩晓奇,“每检阅一个回应就像被杀了一刀”。
或许可以庆幸的是,无论在哪个社交平台,恶意揣测中伤受害者的言论一旦出现,往往有更多人群起而教训之。
但你会庆幸吗?你会支持道德层面的正义吗?我不得而知,只能告诉你一个你或许早已明白的事实:那些立场完全相反的人,既可能与你一样发出理性的声音,也可能与你痛恶的网络暴民一样暴戾,“这老土狗要抓出來碎尸万段”“狼师下地狱去死”……
说点稍稍值得欣慰的吧。在以实名为文化的FB平台,你的首页上多了“缅怀追思”四个字,每一条状态下的点赞都超过了四位数。你的小说以惊人的速度脱销,有人给出版社留言、在实体书店咨询,哪里还能买到,什么时候出重印本;Readmoo电子书店排行榜上,畅销排行、试读排行、阅读排行榜上,直到5月中旬的今天,依旧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论世界如何顽固,你的书,毕竟做到了让人触摸痛苦,如触摸真实的火焰。
4月28日下午至5月3日,政治与民意的博弈
4月28日14点19分,记者张荣祥台南报道:“台南市政府社会局今天表示,轻生的林姓女作家父母声明中提到‘遭诱奸’字眼,由于经出版社张贴声明揭露被害人身份,这部分涉违反《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将研议开罚……卫生福利部要求台南市社会局调查,社会局证实张贴声明的是出版女作家书籍的出版社……已打电话要求出版社下架;另外,社會局也未曾受理女作家双亲在声明中所提及的相关内容等通报。”
这段时间,出现在报道里的你被打上马赛克,媒体不敢直呼“林奕含”,不敢直提书名,只用“林姓女作家”和剧情梗概代之。新闻发出的10分钟内,卫生福利部司长张秀鸳接到了8通媒体电话询问该性侵新闻;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猜测四起:“为何是卫福部要求台南市社会局调查?难道狼师与卫福部有何关系?”“过去跑公文速度有这么快吗?希望下次这速度用在食品安全上!”
眼看正途被截断,4月30日周日晚,有学生在“黑特南女”(注:台湾近年来兴起以“黑特××”为格式的网络社群空间,“黑特南女”即类似台南女中的校园论坛)的FB粉丝专页上留言,称补教班国文老师陈×周六上完高三班课后,表示要请假去大陆。学生以一张手写字条询问他是否与新闻事件有所关联,“很想相信老师,应该不是他?”5月1日凌晨1点的媒体报道称:“老师沉默几秒后,把话题带到‘网络世界的可怕’含糊带过。”
很快,网友们陆续曝出被指认狼师的艺名、本名、年龄、学历、家乡、癖好、名下的公司、妻女姓名和职业、其女的婚讯、你们共同在场的高中补习班合照……所有细节,似乎都印证了他们最初的猜想,甚至与你小说中的细节,也有严丝合缝之处。
据网友在“台湾采购公报网决标公司资料库”找到的信息,以陈姓教师本名成立的公司自2004年起“承包多项卫福部的标案,金额多达数千万元”。后来,所有与我聊起此事的台湾朋友都会说,“听说那个陈星(本名陈国星),不是还开公司、和政府有勾结吗?”网友猜测这是卫福部和台南社会局吊诡封杀的原因。
民意风向明显,从政人士也纷纷发言,高雄市“议员”萧永达、民进党“立委”林俊宪等在媒体上公开表态,实名检举陈国星。媒体拍下的画面里,声讨形势剑拔弩张,义愤填膺、激情慷慨的陈述人背后,往往贴着一张大字海报:“陈国星就是你!”
你用26年的生与死给出了答案
奕含:
冒昧去信。你的小说不长,可我看了整整三天。看一段,哭一段,哭累了睡一段。再看,再哭,再睡。你的书里确有密码。而你走了,大陆彼岸有个握着钥匙的女孩,只能用书信向你表达。

你走后,整个台湾都在谈论你。不止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从4月28日开始,你走的第二天,他们的社交主页被你的名字霸屏了——你的名字出现在几乎所有台湾人Facebook(简称FB或脸书)的动态页,占据了台湾最大的乡民论坛PTT,吸引了岛上所有主流或非主流的报刊电视。这热潮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众、媒体、政界、党派、补教界、文学界、法律界……涌入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各种领域。大陆同是一片刷屏之势,但切身的痛楚感,将犯罪者绳之以法甚至就地正法的愤怒情绪,毕竟比不过你的故乡。
你素来最讨厌标签,却正是这些标签引发了罕见的全岛大讨论:性侵,精神疾病,自杀,才女作家,“满级分漂亮宝贝”,补习班“狼师”……
你若在世,为了所有这些风波,你大概又要说抱歉了。为你留下生前最后一段访谈影像的Readmoo编辑“犁客”写文回忆,说你总在说抱歉:“为了自己对采访所做的规划抱歉、为了向我们详细询问流程道歉、为了约定的时间太赶或太迟抱歉,为了她根本没有造成的任何困扰道歉。”
记者张子午写过关于你的第一篇深度报道《成为一个新人——与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他告诉我在今年4月突然收到你FB信息的惊讶。你们第一次见面采访是在去年10月,总共算起来仅有三面之缘,平时几无联系,但采访结束六个月后,你竟为了一个半年前的情绪微愠道起歉来。子午当时也吓了一跳,赶紧说没關系,他都不记得这事了;可是你,又是怎么在事隔半年后突然想起来的呢?
我想告诉你,你走之后,台湾社会发生了什么。但这次,请不要抱歉了。
4月27日,你离开的第一天
你凌晨3点离世。消息最初引发的是台湾文学圈的惋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今年2月乍出版,3月底已经第四次重印。4月19日的FB动态上,你写地铁上陌生女孩给你递纸条鼓励你的故事,写自己感动又感伤,写自己又在想自杀,写17岁最好的朋友与疾病中的无力,写自己在咖啡厅边写小说边“不出声地哭”因为你“有练过”。然而开头结尾都是同一句话,“《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要五刷了。”
台湾文坛向来有发掘新人的传统,现代文学界的老师们由这本书知道了你,说你是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你开始更多地接受访谈,在读书沙龙上念自己的书。那时候,你只说故事有现实中的原型,却从没说是自己。迷信文字的你,更愿意大家称赞你好,是因为与故事核心无关的修辞,“就好像离你比较远”。事实也的确如此。骆以军说你的小说“像转动音乐盒那样各部位小齿键,又像无数玫瑰从裂缝伸出,绽放的故事”,说你“很像纳博可夫和安洁拉·卡特的混生女儿”。我也想给你那样的评价——对事物的观察想象细腻而绮丽,深谙文学的陌生化笔法,抛开其他所有与文学无关的闹剧。
彼时,事件停留在文学的伊甸园里,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处境的媒体圈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朋友说,他们最先陆陆续续从现代文学老师的FB推文中看到消息,老师们扼腕叹息的是文学界新秀的陨落。而这天晚上,张子午开着的电脑屏幕上,FB一直在跳出新信息。他忙着手头的杂事,等到终于坐在电脑前查看时,一下子懵了。两三个朋友先后给他发了私信:
“听说林奕含自杀了,你知道她吗?”
“我记得你好像写过她的报道。”

……
张子午说,他多么希望那是一则假消息。一整个晚上,他眼睛未曾从电脑屏幕上移开,趴在网络上,像个渴求证明什么又恐惧极了的大蜘蛛。
消息源越来越多。是真的。
4月28日,你离开的第二天
上午9点54分,游击文化出版社在FB上代发了一则声明:“女儿这些日子以来的痛苦,纠缠著她的梦魇,也让她不能治愈的主因,不是忧郁症,而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女儿在年轻时,被一个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忧郁的真实记录和心理描写。书中的女主角,思琪、晓奇、怡婷等人,都是女儿一人的亲身遭遇,但她为了保护父母和家庭,才隐晦分写……”
署名是你的父母,林炳煌、赖嘉芳,写于28日凌晨。
这则声明是真正的重磅炸弹。很快,消息溢出文学及媒体圈,震动整个台湾社交网络。
在你生前关于你的报道不多,网络上反反复复转载的就是三篇,除了广为流传的16分钟Readmoo访谈讲自己的文学观、张子午从精神疾病角度做的深度报道,剩下一篇只会让你不屑一顾,那是近似娱乐八卦小报写的,给你贴上了各种标签,“台南怪医杰克的千金”“台南女中唯一学测满级分”“最漂亮的满级分宝贝”。去年4月,你甚至被这种断章取义、爱贴标签的媒体触怒,删去了原本贴在部落格(注:blog博客的台湾叫法)的婚礼视频。
是的你结婚了,子午说你的丈夫在陪你前来采访时,比你更加害羞寡言。但口舌笨拙的他也曾努力告诉子午,你教会他许多东西,比如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比如如何去尊重每个不同的人。虽陪同前来,他也并不打扰,安静地坐在咖啡馆另一边的角落,隔着两三张桌子。
你反而是面对采访者更镇定自若、滔滔不绝的那一个,他感受得到你知无不言的坦诚,甚至是迫切的表达欲。只有一个时刻,你关上了他人或可往里窥探的窗——那时你的小说还没有出版,当子午问你,小说是什么主题时,你说,是关于性暴力的主题。他再问,素材是怎么来的? “真人实事改编的。抱歉,我只能谈到这边,不能再讲了。”
这是你们采访的前提:不过问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不过问家族隐私。
子午告诉我,你和先生的恋爱像所有典型的校园恋情一样,相识相知相爱,然后走进婚礼的殿堂。婚礼上,你决心袒露自己作为一个精神病患的身份,向来宾描述自己多年来的痛苦和污名,说“如果今天婚礼我可以成为一个‘新人’”,你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可以实质上帮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这样勇敢并充满思辨的发声,被放到Youtube上,标题变成了《怪医千金订婚致词惊爆辉煌过去的秘辛》。难怪你要愤怒。
打开电视或媒体网站,几乎每一家都开始紧急跟进突发热点,但苦于核心当事人不接受采访,他们只好用碎片化的消息来源拼凑事件的模样,再找出一群专家或资深业内人士发表观点和评论,根据你和父亲为数不多的那些标签化甚至妖魔化的八卦式报道,继续深挖和演绎,他们说:你的父亲是台南有名的治痘专家,是支持民进党的深绿营,每次给病人看病前,都要聚集他们听自己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说;他常说治痘“预防胜于治疗”,而这次,父亲把该观点平移到了性侵这个话题上……
你曾那么警惕采访时聊及你的家庭隐私。
4月28日,声明一小时后
大部分普通民众不太关心文学,但他们的神经能轻易被色彩浓烈的标签戳中。你父母的声明出现约一小时后,非实名制论坛PTT的“问卦”版出现主题为“跟林奕含一起去补习的应该知道吧”的网友发帖。由此,被戏称为“乡民”的PTT网友们开始了对“狼师”(注:即色狼教师)的人肉搜索。
子午告诉我,这是台湾近年来独特的网民爆料式新闻文化,其反应速度甚至快过新闻记者,以至于乡民们常在PTT里调侃的一句话就是,“记者还不赶快来抄啊”。这个从1995年业已存在、由一名台大学生创办的论坛,近十几年来变成了台湾最大的网络讨论空间,因言论不受管束而在年轻人中流行,也因此演变成一种次文化现象。就连子午这样不太逛PTT的人,有时也会使用流行自PTT的语汇。
一场自发为你讨公道、不让更多人受害的狼师搜索行动,毫无疑义地在台湾岛的各个角落铺开了,用你们的话说,实施者是躲在黑镜背后的“键盘柯南”。
你最了解人言之危,尤其在人人面目模糊、说话无须负责的虚拟世界。许多人在为你落泪和愤怒,但也仍有人在重复着和你小说原文几乎一模一样的寒心回复:“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当补习班老师真爽”“第三者去死”“可怜的是师母”“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你曾在小说里这样写。小说里决心当FBI上网揭发狼师诱奸行径的女孩晓奇,“每检阅一个回应就像被杀了一刀”。
或许可以庆幸的是,无论在哪个社交平台,恶意揣测中伤受害者的言论一旦出现,往往有更多人群起而教训之。
但你会庆幸吗?你会支持道德层面的正义吗?我不得而知,只能告诉你一个你或许早已明白的事实:那些立场完全相反的人,既可能与你一样发出理性的声音,也可能与你痛恶的网络暴民一样暴戾,“这老土狗要抓出來碎尸万段”“狼师下地狱去死”……
说点稍稍值得欣慰的吧。在以实名为文化的FB平台,你的首页上多了“缅怀追思”四个字,每一条状态下的点赞都超过了四位数。你的小说以惊人的速度脱销,有人给出版社留言、在实体书店咨询,哪里还能买到,什么时候出重印本;Readmoo电子书店排行榜上,畅销排行、试读排行、阅读排行榜上,直到5月中旬的今天,依旧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论世界如何顽固,你的书,毕竟做到了让人触摸痛苦,如触摸真实的火焰。
4月28日下午至5月3日,政治与民意的博弈
4月28日14点19分,记者张荣祥台南报道:“台南市政府社会局今天表示,轻生的林姓女作家父母声明中提到‘遭诱奸’字眼,由于经出版社张贴声明揭露被害人身份,这部分涉违反《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将研议开罚……卫生福利部要求台南市社会局调查,社会局证实张贴声明的是出版女作家书籍的出版社……已打电话要求出版社下架;另外,社會局也未曾受理女作家双亲在声明中所提及的相关内容等通报。”
这段时间,出现在报道里的你被打上马赛克,媒体不敢直呼“林奕含”,不敢直提书名,只用“林姓女作家”和剧情梗概代之。新闻发出的10分钟内,卫生福利部司长张秀鸳接到了8通媒体电话询问该性侵新闻;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猜测四起:“为何是卫福部要求台南市社会局调查?难道狼师与卫福部有何关系?”“过去跑公文速度有这么快吗?希望下次这速度用在食品安全上!”
眼看正途被截断,4月30日周日晚,有学生在“黑特南女”(注:台湾近年来兴起以“黑特××”为格式的网络社群空间,“黑特南女”即类似台南女中的校园论坛)的FB粉丝专页上留言,称补教班国文老师陈×周六上完高三班课后,表示要请假去大陆。学生以一张手写字条询问他是否与新闻事件有所关联,“很想相信老师,应该不是他?”5月1日凌晨1点的媒体报道称:“老师沉默几秒后,把话题带到‘网络世界的可怕’含糊带过。”
很快,网友们陆续曝出被指认狼师的艺名、本名、年龄、学历、家乡、癖好、名下的公司、妻女姓名和职业、其女的婚讯、你们共同在场的高中补习班合照……所有细节,似乎都印证了他们最初的猜想,甚至与你小说中的细节,也有严丝合缝之处。
据网友在“台湾采购公报网决标公司资料库”找到的信息,以陈姓教师本名成立的公司自2004年起“承包多项卫福部的标案,金额多达数千万元”。后来,所有与我聊起此事的台湾朋友都会说,“听说那个陈星(本名陈国星),不是还开公司、和政府有勾结吗?”网友猜测这是卫福部和台南社会局吊诡封杀的原因。
民意风向明显,从政人士也纷纷发言,高雄市“议员”萧永达、民进党“立委”林俊宪等在媒体上公开表态,实名检举陈国星。媒体拍下的画面里,声讨形势剑拔弩张,义愤填膺、激情慷慨的陈述人背后,往往贴着一张大字海报:“陈国星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