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人大要倾听不同的声音”

来源 :人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被问及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让市民走进人大、让人大走进市民”,邀请市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等活动时“会有不同的声音吗?听到不同的声音该怎么办?”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 “当然有不同的声音”,我们要真听真证,不能为了走程序而去听证,宁可听证会争得不可开交,也要听到多元的声音,否则,听证只能是一场没用的“秀”。对于这样的说法笔者深表赞同,这样的话语反映出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确实在为吸取民意、积聚民智,如何做好人大的本职工作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反映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宽广胸怀。
   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维护广大选民的利益、维护法律的权威、监督“一府两院”及其政府组成部门的工作情况等重要职责。而要切实履行人大的职责,更好地维护广大选民的利益和国家法律的权威,各级人大就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要取得上述的预期效果,听取不同的声音、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应该是各级人大的不二选择。
   兼听则明,只有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才有利于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也唯有如此,才能广泛地征集到民意、积聚到民智,才能更好地维护选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权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由于决策的失误引发的公共事件。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事件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而该事件之所以遭到周边群众的强烈反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造过程不是建立在进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不是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事情表面看是由于政府的决策不透明造成的,但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对于当地人大常委会来说没有广泛地听取外界的意见、没有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最近频频被媒体质疑的一些地方的大型建筑拆了建、建了拆的“瞎折腾”,其实也是由于不善于听取不同声音、不善于吸取民意的结果。
   由此可见,不进行广泛征求民意,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草率而为的行为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它给政府和人大的工作敲响了警钟。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地方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在组织听证会时还不能做到公平透明。就拿组织听证会来说吧,还存在着如刘云耕主任所说的那样为了顺利通过,不乐意听到听证人提出“五花八门”的各种尖锐的意见,而更愿意“赞同意见者”参加听证会的现象。这种做法很难保证地方出台的事关民生事项方面的新方案能够符合民心、顺应民意,也很难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取得令选民满意的实效。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是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衷相悖的,也是亟须改进的地方。
   其实作为各级人大来说要切实做到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既是人大的职责所系,更是维护法律尊严和人大权威所需。各级人大唯有充分认识到听取不同声音的极大作用,在工作中像上海市人大那样充分地吸取民意,听取民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人大的各项工作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召县人大常委会)
其他文献
川中高压气井纵向上存在多产层、多压力系统,须家河之上浅层气及嘉陵江组、飞仙关组等高压气层显示活跃。区块整体固井质量较好,但钻完井期间有12口井B、C环空异常带压。通过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等官员专门邀请胡晓燕等三位农民工代表,就农民工就业问题听取其意见和建议。见面结束后,农民工代表都希望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能一直保持通畅和有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广州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由于相关政府官员缺席,广州市人大代表方土当场“发飙”:“领导再不参加,我明天就不来了!”   政府与代表沟通渠道的畅通,固然需要政府方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应邀到会的财政部有关官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尚属首次。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是:“专题询问”究竟能“问”出什么?作为监督法等相关法律所确立的一种人大职权,询问权并不为人熟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大询问权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开发。正因此,“专
监督法颁布实施已近三年,各地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规定动作”,规范监督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贯彻监督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为监督对象的“一府两院”往往不能够按照监督法的有关时限规定送交工作报告,作为监督主体的人大常委会除了左催右促,对此也毫无办法,一定程度影响了人大常委会职权有效行使,削弱了监督主体的权威。  其实,监督法关于监督原则、监督主体、监督对象
2010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以联组会议的方式开展专题询问,也是其加强监督工作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有三种组织形式: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在过去30多年里,每次常委会基本上都采取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的形式。但实践证明,联组会
主要分析了当前学生留降级的原因,提出了管理留降级学生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0年6月24日上午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新华网北京2010年6月24日电)。   这一庄严的民主行为,堪称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获得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有媒体称,专题询问的启动,意味着人大监督职能的提高,是对人大权力的宣示。这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