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超微颗粒制备技术的新进展

来源 :第二届全国纳米粉体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动磨发展的关键是动力学稳定性控制与实施应力释放,本文提出了实施动力学控制与应力释放的基本准则;(1)严格消除亚谐碰撞;(2)将高次碰撞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3)以较高的周期实施压力加载,使颗粒充分吸收振动能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型超细振动磨模型,试验证明,该模型在超微颗粒的高效率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列举了引起不同粒度仪器之间测试结果有差异的各种原因,指出出现差异的必然性.为使测量值统一或可比,应该制备粒度标准样.提出了粒度标样应该具有的特性,同时认为,要制备一种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黄大贵的一份“社区、村应建防灾减灾基地”的议案引起媒体关注。近几年,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加强防灾减灾已成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
近期,国内大小城市在暴雨横行中再次陷入“逢雨必瘫”窘境。这也反映了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而从
<正>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岸堤公园,有一座独特而又庄严的雕像。让人惊讶的是,这座雕塑只是用来纪念一位下水道的修建者——约瑟夫?巴瑟杰。巴瑟杰到底有多大贡献,让19世纪号称
灾难发生的那几秒钟,会令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生死分离,带给幸存者的是巨大的心理阴霾。然而,灾难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冷漠也好,残忍也罢,总会时不时地出现,撕裂大地,也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
<正>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