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来源 :当代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三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英语老师往往用高考英语听力模拟训练题代替听力教学,机械的采用“呈现题目---听录音---核对答案---再听加深理解”的模式。或者是仅仅利用自修课课余时间为学生统一播放听力录音,如果学生听不懂,将录音材料以阅读的形式分析给学生听,并将材料发给学生自己阅读。亦或者向学生推荐一些听力测试题,要求学生课后多听多做题。这些做法,有些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而且使很多学生对听力课失去了兴趣,发展到听力课成了某些学生的休息课。
  二.实施听力教学的依据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听力的二级目标要求是NMET听力试题的命题依据。它要求考生能听懂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40个词,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理解正确率要求达到7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指出,听力主要是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对特定情景中的对话或独白的整体输入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输入和准确的理解 ,以及同时存贮和加工多条信息的能力。根据NMET听力试题的命题依据,笔者认为高三英语听力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熟悉听力材料内容、话题及相关词汇;
  2.掌握题型特点形式并归纳解题技巧;
  3.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训练齐头并进;
  4. 精听泛听并举,提高听力能力。
  三.听力教学的策略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和近几年的听力试题,针对当前高考听力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熟悉听力材料内容、话题及相关词汇
  笔者认为听力训练首先应该让学生突破词汇关。一般来说,高考听力语言材料的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和科普常识等方面。常见的日常生活的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通知、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等内容。这些词汇和习语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要让学生分阶段去读记和上述内容及话题相关的词汇,并通过领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掌握这些单词及习语的正确读音就可以了。例如:《百朗听力风暴》这套听力训练后附有一些相关的词汇。此外,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让学生积累一些相关词汇。
  2.掌握题型特点形式并归纳解题技巧
  高考考纲要求:(1).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2).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① 理解主旨要义;②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③对多听内容进行简单判断;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本着考纲要求笔者总结了四种高考听力典型题型及解题办法:
  ⑴.场景方向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书面选项大都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介词短语,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即根据对话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对话所发生的地点和场景。
  常见提问形式有: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解题技巧:a. 仔细辨认对话中的语境相关词,特别是场景词汇及习惯用语.
  例如:邮局(post office)用语:mail, deliver, stamp, envelope, telegram, postage等;
  b. 注意对话中肯定与否定 回答.
  常见的肯定回答: Yes/ Absolutely/ I agree with you… ;否定回答: No/ I’m not sure….
  例如: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A. By the front door
  B. At the back of the garage
  C.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W: Where are you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By the front door?
  M: No, that would be silly. It’ll grow too big.
  I’m going to put it at the back of the garage.
  W: I thought it … better right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M: OK.
  ⑵.人物关系及身份题:
  题型特点:对话中不会直接提到职业或关系,只会用一些相关词作暗示。主要考查能否根据对话内容、语气及说话者的态度判断
  常见提问形式有: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Who is the man(woman)most probably speaking to?
  What is the man(woman)?
  What is the man's (woman's)job/occupation/profession?
  解题技巧:a.仔细辨认对话中的职业相关词,抓住其相关的关键词进行答题。
  例如:Between whom did this dialogue probably take place?   A. husband and wife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doctor and patient
  M: Now tell me your trouble, Mrs. White.
  W: 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recently. And last night, I had a terrible headache.
  b.分析选项,预测可能出现的词汇,短语,句子.细听,捕捉关键消息判断人物的职业,身份及人物关系.
  例如:doctor and patient:trouble、check、pain、sore、fever、heart、stomach、lungs、blood test、prescription、when did it start、open your mouth, what’s wrong with you?...
  还有husband and wife:dear、darling,sweetheart、my love、cook、picnic、TV、dinner……
  ⑶.推理判断题:
  题型特点:说话人表达思想的方式比较含蓄,往往不能为选择答案提供直接的信息。
  常见提问形式有:
  What does the man(woman) mean?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y is the woman so happy?
  What does the man (woman) imply?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解题技巧:a.从间接回答中理解言外之意.
  例如: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didn' t tell a lie
  B. She doesn't tell the truth
  C. She didn' t choose to talk to the man
  M: I insisted you tell me the truth.
  W: Didn’t I ?
  b.特别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词、语气、语调.
  降调通常表示讲话人的态度是肯定、赞同的 ;升调表示对事务的怀疑、惊讶或否定。
  c. 注意一些语法的运用,
  如:虚拟语气表示与事实相反,;否定比较级结构表示最高级
  (如:I wish I had never had it. It couldn’t be better. I couldn’t agree more. …);
  定语从句对人和事进一步修饰(如: She is the person who is always speaking ill of others.)
  和have 的使役结构等是常出现的。(如: I had my wallet stolen.)
  ⑷观点态度题:
  题型特点:根据对话者说话的语音、语调、语气以及谈话内容,判断出说话者对某人、某事物的看法或态度。
  常见提问形式有:
  What does the man(woman)say about/think of...?
  How does the man(woman) feel/ like about...?
  What's the man's(woman's) opinion about...?
  解题技巧:a. 细辨表示观点的形容词, 推断出谈话人的意图和看法。
  例如:That’s wonderful.
  b.注意两个人的态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分清各人的态度,因为这时问题往往问的是其中一人的态度或看法,不要混淆。
  例如:M: How do you like these paintings in the museum?
  W: Not too bad.
  M: In my opinion, Picasso is the greatest Spanish painter. Do you think so?
  W: Well, I’m not sure.
  c. 注意插入语和语气词所传递的信息。
  高考听力材料中,说话者常使用自然而然的地道的口头语,如Excuse me, Why not , I’m sorry, So what , really, certainly 等。同时大量使用插入语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目的、意图。如I think, I believe ,in my opinion , what’s more ,what’s worse , you know ,I’m afraid等。此外,使用大量的语气词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或弦外之音。如well , ah , er , wow , ouch , umm , Oh ,my God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词语传递信息的功能往往被学生所忽略, 导致在听力测试中无法把握说话者的语气态度,造成信息判断失误而丢分的现象很多。为此,在听力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表意功能。
  如 ouch --- expressing pain ;
  wow --- expressing surprise ;   um , umm --- expressing hesitation .
  再如 Really ? ---- expressing question ;
  in my opinion---- expressing one’s own view 等。
  3.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训练齐头并进。
  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听力考试前,要抓紧可能的时间进行听力预测或者至少要读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生的阅读量越大,质量就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只要你发音正确,你在阅读时接触到的词,如果让你在听的时候遇到,很多都有可能听懂。倘若你的听力目标是想听什么就能听懂什么的话,阅读起到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如果你连在阅读中都无法读懂的句子,你在听力中能够听懂吗?所以词汇量和语法是阅读的关键,阅读量的多少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决定听说能力的高低。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所以阅读训练应与听力练习相互配合,齐头并进。自修课或者作业课应让学生多做阅读理解训练。
  4. 精听泛听并举,提高听力能力
  精听:“精”指的是质,“泛”指的是量,有量才能有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学习的质量。“精听”指的是对录音材料要逐字、逐句、逐段的尽量听清楚。遇到听不懂或听不清之处先不要翻材料看,要反复听几遍,实在听不懂时再翻看录音材料。看看哪些词,哪些句子是同耳朵不敏感的部分。找出问题所在,多听几遍,直至完全搞懂。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的大意,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细节;泛听时注意听表达内容的关键词关键句;泛听时重在回答有关中心主旨的问题,精听时重在回答有关细节或细节加工的问题;只有精泛并举,才能全面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学生一天到晚接受听力训练的时间增多。课外要听,课内也要听。因此,更要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讲和略讲并进。每天凡是学生课外统一听的训练材料,我都要求他们把做错的题目结合听力材料订正,把信息句写在错题旁边。若有不懂的题目,就在题号上画个问号。然后上交订正好的材料由本人进行统一检查,再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加重视自己做错的题目,并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听我就会少犯错,我就可以少花时间去订正错题。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学会在订正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做到归纳总结。
  其次,每天在课内要让学生统一听一套模拟卷。然后,由学生自己批改后上交检查学生的出错情况,并进行登记。次日,上课时,重放这套试卷,有针对性地让个别学生复述信息句或分析答案。在上课时,逐个重放听力材料后让个别学生来复述所听到得信息,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加专心地听课,还让个别学生更加重视了自己的错题。这个做法体现的是:既然是听力训练,即便是纠正错误,也尽量在重听中---也就是听中寻求正确的信息。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际应用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下)王鼎钧的《那树》一文,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解读和鉴赏这篇散文,使它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这篇课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归属的要求。  按树的命运,我让学生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很快就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近期和现在。这时,我对学生因势利导:第三个阶段,人类为了眼前的现
期刊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最简单的曲线方程。尽管如此,直线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若善于转化、联想,从而构造直线方程,利用直线有关的性质,可使某些问题巧妙获解,
期刊
说到体育课堂教学就想到体育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因为示范和讲解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里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好的教学语言总是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言是否也会有如此的好作用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不良的学习状态;科学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特点、变化、学习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所以,进入高中
期刊
.  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在词语教学中,要强化“感性化”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感受词语,内化词语,运用词语。  一、语境感悟,让学生与人物共鸣  理解词语,不能只满足于搬字典,词典的解释,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的了解,而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理解的语境,启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的确如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近几年来,我连续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此,我就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
期刊
体育游戏是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具有很好的娱乐性、模仿性、竞赛性和创造性,是青少年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愉悦身心、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手段.同时对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游戏已成为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要使游戏活动收到满意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常游戏按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1.集中注意力,提高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奋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改变方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使之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体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作文教学实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建立在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工作上的学科。要坚持实验室在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首先要对其做好管理。本文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做法,即从制度管理,药品管理以及人的因素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字】 化学 实验室 管理  如今,教学已经从“验证性”向“探究性”和“开放性”转型单一模式的模拟型试验已转化为多样化的实验模式,高科技学科的整合、高科技资源的整合已经显现出重要的特征。  实验室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