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再思考:基于学习特质视角

来源 :文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现实中,人们常常把教育限定在学校范围中,一方面将教育等同于学习,另一方面忽视教育活动的个体性。事实上两类实践都是个性化程度极高的活动,二者本身就相互兼容。学习因其与生俱来的主动性、发展性和构造性等特质,要求教育活动必须是能动的、联系的和建构的。作为教育本身,如何运用学习这一基本手段,构造出生命动态存在的'人',以达到真正培养人的本质,正是当前教育需要正视的问题。
其他文献
文山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品读文山》系列节目,依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运用影视记录手段,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再现传统农耕文化
从田野考察和有关史料记载及舞蹈表演形式来看,壮族原生态舞蹈《棒棒灯》与唐代《南诏奉圣乐》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壮族民间舞蹈《棒棒灯》中的"棍舞"受到宫廷艺术《南诏奉圣乐
滇南建水张家花园是清末(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现存的古民居建筑之一,积淀着滇南边地民居历史文化及风土民俗文化,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独特审美价值。该文对其门窗装饰样式,装
语音修辞研究语音与意义之间的象征关系,包括发音修辞、音节修辞和语调修辞。基于主—客—主(SOS)多重互动理解模型,文章建立了'现实—认知—语言'三角多重互动理解
一直以来,民办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类民办学校迅猛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国外的私立学校历
壮族师公唱本《礼社神教语》中有大量奉劝世人诚心行教、行善积德、知恩图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等壮族伦理与价值认知,对构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借鉴蓝利国古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