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瘾机制与手术戒毒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成瘾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脑疾病.它使脑内参与认知、记忆、奖赏、动机形成、行为决策与驱动的脑区发生可塑性变化,正常功能平衡遭到破坏,产生病理性平衡关系[1,2[,使成瘾者对药物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

其他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共155例,男147例,女8例;年龄41~76岁,平均63.2岁;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CT扫描血肿为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患者表现为颅高压症状、精神症状、偏瘫、意识障碍等。
期刊
整合素(Integrin,I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都是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迁移及肿瘤血管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对其研究都集中在蛋白水平,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利用RT-PCR方法观察正常脑组织和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组织中INTαν、INTβ3和bFCF的基因表达情况,意在为胶质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术)是每一名神经外科医师需要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手术.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V-P分流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或DSA明确诊断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66岁,中位年龄41岁.临床表现有头疼、癫痫、行走不稳及颅内出血,其中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使用SIMENS 16排螺旋CT及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仪,13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8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10例患者行Gd-DTPA
期刊
颅内神经鞘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8%,通常起源于脑神经主干许旺细胞(SCs),非源于脑神经主干者罕见,仅占此类肿瘤的1%[1].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最早报道于1965年[2],发病性别无差异,年龄6个月~84岁[2-3],70%的患者在30岁前出现症状,大多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定位损害体征[4]。
期刊
恶性脑胶质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生物学特性为侵润生长,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除,手术后极易复发[1,2],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其他综合治疗[3].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显微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恶性脑胶质瘤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自2003-2007年收治的35例脑积水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9~62岁.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或梗阻性脑积水,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期刊
期刊
当今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最大程度地切除病变,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功能,甚至追求美容的效果。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神经外科坐位手术最繁荣的时期[1].但是因发现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导致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使用呈减少趋势[2].然而Harrison等[3-5]十分推崇神经外科坐位手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