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悟意生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则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言”?“言”即辞、文、句、论、叙、告等言语形式的总称。具体到语文教学,“言”主要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方式、思维形式等。
  何谓“意”?“意”即心意、意义、意象、寓意等,是人类对自身及周遭世界的意识。具体到语文教学,“意”主要是文章的内在意旨,包括文章传达出的情感意蕴、个性意志、审美元素、文化理解等。
  因言悟意,就是由“言”入手,在文本言语的载体中,铸炼学生的思维,陶冶审美情趣,积淀民族文化,形成语用能力。这是生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
  一、品味语言: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意图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因此,生本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对文章语言进行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从而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意图。例如阅读《爱莲说》我们可以这样来比较:
  课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改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既然课文前两次都是按照朝代顺序呈现对菊花、牡丹和莲花的描写,为什么第三次呈现时,把“牡丹之爱”放到最后?按照改文改动的顺序可以吗?
  经过点拨,学生就可能明白:不可以。其一,课文更多的是对世人追名逐利的世态人情的批判,是伤心、失望和警示;而改文则更注重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的表明,是知音难遇的伤感。其二,课文直指社会弊端,而改文重在抒发个人情感。这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他们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就会一目了然,并且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就表现在这样的句序安排上。
  再如,学习《陋室铭》,学生明白文章是骈文。骈文应该讲究句式的整饬,音韵的谐和,那么我们将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的句子改成整饬的句式结构可不可以?例如:
  课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改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明白了作者之所以不运用整饬的句式,是因为不同句式表达蕴含着作者的深意。第一,“我”不是写其他人的陋室,“我”只是突出我的陋室。第二,刘禹锡在情操高洁、独善其身的背后,隐藏着讽刺现实和愤怒不平的情感需求。这样的写作意图决定了他对句式表达的选择。
  二、铸炼思维:在发散和聚合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点。
  语文阅读教学铸炼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发散思维,就是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二是聚合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生本语文课堂是这样操作的。
  例如,阅读《石壕吏》,诗歌中有这么一句总括:“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究竟是什么样的“怒”态、为何发“怒”,诗歌只字未提,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铸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机会。我们要求学生一是用成语来想象石壕吏发“怒”的情态,学生的联想十分丰富:怒气冲冲、气急败坏、雷霆震怒、凶神恶煞、大发雷霆、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声嘶力竭、气势汹汹……二是让学生推想石壕吏为何而“怒”,学生的推想也是合情合理:夜里被驱使来抓丁;小吏在石壕村没有发现一个男人;老妇人家里没有男丁可抓;老夫人家没有年轻的可以充丁的人……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这就是让学生联想和
  想象。
  例如,阅读《陋室铭》,我结合《〈论语〉十二章》设计了一个问题: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阅读《爱莲说》,我设计了这样写话的活动: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这就是比较和归纳的聚合思维,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辩证思维。
  如果能在阅读散文中聚焦一个描写对象,那么我们的思维一定会向纵深处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就会得到铸炼。例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就引导学生将思维聚焦到父亲的那封信上: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
  远矣。”
  这封信前后龃龉,自相矛盾,为什么?那是父亲在向儿子示弱。正是父亲向儿子示弱,朱自清才会理解、感激父亲,心疼、怜悯父亲,为父亲的奔波感到心酸,为父亲的老境颓唐潸然泪下;才会有文章那四次“背影”的深刻印象;才会有文章四次流泪的隐隐苦楚。朱自清曾说过:“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表达和期待,又是儿子爱的理解和延续。又说:“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带着满足的微笑去世了。他没有半分的遗憾。”这是多么动情的父子矛盾的化解啊!
  三、注重审美:让体验与欣赏成就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品位
  阅读理解和阅读评价离不开审美。美,就是对形式的一种观照。当我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抛却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它触动了你,感染了你,令你愉快,这便是审美。生本语文课堂的审美重在体验和欣赏课文的画面美、音律美、意   蕴美。
  例如,阅读《醉翁亭记》,那画面美令人心醉。其美有四: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朝暮变化之美;其三,四季流转之美;其四,动静对比之美。例如,山水相映之美,我们可以这样引领学生欣赏:《醉翁亭记》的描写有山,有泉,有林,有亭,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琅琊群山是背景,酿泉环绕。泉流淙淙,有亭高踞。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辉映生色,美丽如画。
  再如,阅读《陋室铭》,为了让学生体验课文词工句丽的骈文韵律之美,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首先呈现清代李渔《笠翁对韵》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的句子,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仗的字、词、句,模仿示例,重组课文,写后朗诵,效果奇妙。例如:
  (1)调素琴,阅金经,乱耳对劳形。鸿儒对白丁。山名有仙不在高,水灵有龙不在深。
  (2)山对水,仙对龙,草亭对茅庐。苔痕对草色,丝竹对案牍。阶绿绿,帘青青,南阳对西蜀。谈笑鸿儒有,往来白丁无。
  (3)苔对草,绿对青,鸿儒对白丁。丝竹对案牍,素琴对金经。仙对名,龙对灵,乱耳对劳形。南阳对西蜀,陋室对华庭。丞相也住陋茅庐,学者亦居破草亭。
  这样的文字通过学生的琅琅诵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久而久之,情趣自会高雅。
  又如教学《〈论语〉十二章》,其第一章的意蕴之美就耐人寻味,久而弥笃。生本语文课堂不可能一带而过,一定会启发学生反复咀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实,《论语》第一章的意蕴就是一个“和谐之美”,它阐释了人们掌握真理、应用真理和传播真理的五种层次,阐述了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同情感体验,同时也在不经意之间,解释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即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学习知识;“习”,是实践运用。这一句讲的是做学问,做事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讲的是做人,讲的是生活、生存。有朋友,就有了被认同感,“人不知”,你就更要适应环境。“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做自己,讲的是精神境界。于是乎,“说(悦)”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乐”是产生影响,与“朋”切磋所表现于外的快乐;“君子”是温润如玉的境界,是立于天地之间大写
  的人。
  这样引导启发学生感悟文字的意蕴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做人、生活的品位何愁不高?
  四、积淀文化:在拓展与理解中让学生深植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柢
  何谓文化?文化即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所以,生本语文课堂一定会在阅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文化,让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柢深植学生心灵。
  鲁迅先生曾对汉字之美作过阐释,他说,汉字之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所以,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就汉字的形美对“闲”字作了一个别解,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阅读
  活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文章的情思。请你用“闲”组词,来说一说作者的情感。
  学生说的很多:空闲、清闲、悠闲、闲适,谪居无事之闲、去职无权之闲、赏月悦心之闲、漫步自在之闲、朋友小聚之闲……
  我说,中国汉字中,“闲”与“闹”相对。“闹”字中间是个“市”,心里一片市尘嘈杂喧闹,如何安放心灵?“闲”(閒)字中间是一个“月”,苏轼被贬黄州,倚门望月,聚友赏月,心中有一幅月光,空明如水,涤去俗尘,滤了喧嚣,世界就变得清明静谧了。这就是“闲”。
  这就是文化的理解和积淀。
  例如,教学《世说新语》选文《咏雪》,我就在阅读中拓展链接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名士文化”。
  (1)《世说新语》,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
  (2)《世说新语》中王孝伯有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3)宋代诗人蒲寿宬曾赞扬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说:“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4)时文《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评价: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
  这样,学生对“名士文化”就有一个较好的理解,也会保持和张扬自己良好的个性品格。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其他文献
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的今天,古筝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的古筝改编曲不断涌现。鉴于湘西民歌独有的音乐特性和内在神韵,将其改编为古筝曲并运用于日常古筝教学,对提高
今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难民组团以“难民队”的身份参赛。玛蒂妮就是其中一名难民运动员,她曾经是叙利亚奥委会重点培养的游泳选手,参加奥运会是她从小的梦想。但是,随着叙利亚内战爆发,玛蒂妮和姐姐不得不开始逃亡。她们在夜色的掩护下出海,但是,她们坐的橡皮艇没多久就进了水,眼看就要沉了。玛蒂妮想:“如果我淹死在海里,那是我的耻辱,因为我是一名游泳运动员。”于是两个女孩跳到水里,一只手抓着橡皮艇往前,另一只手
Antibacterial activity has been studied by copper ion implantation into 0Cr18Ni9 stainless steel. Ions extracted from a metal vapor vacuum arc (MEVVA) are sourc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琴棋书画”的首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文人的闲情雅趣,也蕴含着传承至今的哲学思想,受到中国文人士族阶层的追捧。随着历史的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年来,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从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收、开发商资金成本和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房地产调控影响土地
六月的抚顺,清风习习。6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随行人员,在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薄熙来及抚顺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下午3时10分,温家
膜性白内障以往均采用手术切除或吸出膜加以治疗。这种手术并发症多。我科于1986年至1988年12月期间应用Nd-YAG激光治疗膜性白内障84例,现将基本方法和初步经验报告如下。材
我们把秋天舞成金黄,果满枝头五谷飘香。我们把冬天扮装辉煌,雪花醉了层层麦浪。这是我们圆梦的地方,琴棋书画自由翱翔,轻歌曼舞快乐健康,不老人生余热发光……——李春芳《
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所有地区并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的,往往是在某一点或几点发展最快,这些高速增长的点即是所谓的增长极,它们一般是城市或大型工业基地,在整个地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