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政课“灌输式”和“启发式”的融合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传统灌输式的教育路径是被动地将知识授予学生,而我们要强化启发式教育路径,则是通过激发学生自我的兴趣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体会、认同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最终形成牢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水平,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育缺一不可,须实现两者的融合。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式 启发式 过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高校思政课灌输论的弊端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术界一直存有这样的争论,灌输式教学法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要求。灌输式教育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强制性宣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特定的历史产物。而笔者认为一直占据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现阶段应增加新的教育模式,必须思考和优化灌输式教学的不足。
  出于对理论创新的思考,笔者认为灌输式教育在现行的思政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以下弊端:(1)灌输式教育的效果相对落后。灌输式的理论层面更新慢,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节奏。虽然它是思政教育的主流方法,可是它的方式方法与社会脱节严重,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且没有积极性,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们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主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2)灌输教学非常片面。思政教育的理论灌输是非常笼统的、面向整个社会的,它不能具体到很小的具体案例上,例如根据社会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不同点,进行因材施教。在教育中无法抓住每个人的特点,必然会表现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满堂灌等现象,这样纯粹理论的说教是不能让社会成员深入理解从而接受运用,反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裂痕,而且极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3)灌输方法具有强制性。灌输本身是被动的,这对于受教育者是一种强制的接受,使他们缺少了自主性与自由性,忽视了他们的内在需求;(4)灌输形式相对教条化、单一化。由于灌输的强制性,受教育者的被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单向的灌输模式,缺乏创造性和思想的活力,致使这种模式逐渐教条化、单一化,远远落后与社会成员的现实需要。
  在现实层面上,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效益与自我效益的过度追求,灌输式教育慢慢被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变成没有原则、没有方向的个体思想行为。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启发与自我完善,也需要增添新的教育路径作为其补充,单纯依靠灌输式是不可能形成的。
  2 思政课“灌输式”和“启发式”融合探析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与社会建设任务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路径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很难让社会成员从内心接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强化主体自我启发的主动意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根据实际更新自我思想政治觀念。在此基础上,注重个体价值观塑造的内外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优化传统的以强制的灌输式为基础的教育路径,因此,强调主体第一位的启发式教育应运而生。
  首先,启发式教育不否认灌输式教育,恰好正是以其为基础。它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灌输给各个社会成员,然后在成员的主动学习中内化为一种自觉(下转第49页)(上接第19页)的行为,再结合实际进行反思与回应,从而在社会成员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式教育是通过更多新式的传播工具进行更高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笔者认为:同时,启发式教育是内外启发的有机结合。
  首先,外在启发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与强化,这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来源。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的基础上,加上先进理论的引导,才能将理论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实践行为。正如列宁所说的“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而先进的理论就要依靠理论家及时反思社会时代的变化,用新元素、新信息来启发与引导大众。因此,灌输的成败全靠启发的效果去检验。
  其次,内在启发是大学生在具体人生实践中,根据一贯的灌输式方法论原则,有意识地更新与完善自我价值。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看,启发式教育对于提高人们更新自我思想的能力,改造旧有的价值观念具有很深的影响,它更好地弥补了灌输式的不足,将社会成员学习的理论成功地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思想政治实践。这是人们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发现以及将现有价值成份内化为内在价值的过程,这是一种心理的引导过程,是个人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内外在启发的连接点。灌输是直观式注入,是人被动地接受,没有积极性,而启发式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通过自我的思考学习,最终形成牢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启发式教育中,一定离不开灌输式教育,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人对马克思理论价值观的学习变为一种习惯,不再是强加于自身的一种负担,而且在自我学习中还能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与社会的磨合期变短。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的政治教育体系中,我们必须要强化启发式教育。使个体不仅能直观地理解社会现象,更能够主动更新自我价值体系去适应社会。笔者认为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的政治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
  3 灌输式和启发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1)灌输式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启发式教育作为后期的一种有效补充。因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存在着差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层次不尽相同,所以我们用灌输的方式,将一些基础的理论传达个每位社会成员。灌输式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一致,两者的差别很大,没有与社会时代接轨,还有被灌输的知识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这是灌输式教育的硬伤,在这其中,我们运用启发式教育来弥补这一缺点,在灌输式教育所构成的框架中,使得社会成员可以自己理解体会出所灌输内容的含义,自主学习新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2)灌输式和启发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在进行启发式教育时,人们非常的活跃和积极,因为它有针对性。可是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单纯的启发式教育无法将人们圈固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如越过堤岸的水,没有目的地四处流淌,最终变为洪水。这就要运用灌输式教育的广泛性,来筑起堤岸,防止河水的泛滥,防微杜渐。所以要让灌输式和启发式两者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一起建设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教学会《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 2009B1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萍.关于灌输论的研究综述[J].探索,2005(4).
  [2] 张云龙.正确理解灌输原则努力提高灌输效果[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2(4).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成都市武侯区以新办中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西区学校为试点,进行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区委、区政府赋予学校“人权、财权和事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
遂宁市安居区积极推动目标层次化、内容生活化、途径网络化、活动课程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格局,培养有坚定的思想
文章提出了“四阶段——1+1+0.5+0.5”“进阶式”创业理念的全新概念,在高职土建类专业中融入和贯穿创业教育,通过“1+1+0.5+0.5”模式的专业课程与创业理念课程整合设计,构建了以建筑工程
【正】津政人[2007]1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35号)的要求,鉴于人事变动,决定调整天津市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参与意识。听教师、听学生学生听教师。倾听是学生从课堂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学生要认真
目的探讨分析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为
数据库是数学思想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库一出现,便得到飞速的发展。当前,学校管理数据应用最多的是Excel和WPS表格。表格管理数据自由、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
习作教学的目的除了给儿童写作指导,更应该落脚到积极的思维训练环节,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营造自然、和谐、充满希望的生活氛围,引导孩子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并在真实的
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
<正>16.27万所日前,第八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透露,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招生1636.68万人。(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