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的艺术发展历程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紫砂陶,何以成为历代陶器玩赏家的偏爱?她又是如何地发展、演变,成为高超的艺术品?本文从追溯紫砂的发展历史入手,带领读者漫步紫砂艺术圣殿.
  关键词:紫砂陶;艺术;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04-1
  紫砂,被誉为“东方红色瓷器”和“陶都奇葩”,它那独步艺林的飒爽英姿和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堪与闻名中外的国之精粹———瓷器并驾齐驱,明代林古度有诗云: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揩摩在人手。
  说起紫砂,不得不追溯她那历经四朝的千年发展史。与近万年的陶瓷史相比,紫砂的诞生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当宋代已形成哥、官、汝、定、钧五大窑系。呈现瓷器全盛的壮观时,紫砂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一、宋代现端倪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寄茶诗》中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瑕玉。其中的紫泥、砂罂所指是否为紫砂的推论,也苦等了近千年才于1974年宜兴丁山羊角山开掘了紫砂北宋窑址,从中出土了许多残器,经拼接整理依稀显露出北宋紫砂的雏形时,才印证了梅诗。相应地与梅尧臣同时期的诗人、书画家苏东坡曾于建中靖国元年告老辞官,到宜兴买田筑东坡书院,他嗜迷饮茶,在《煎茶歌》里唱出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绝句。于是在民间便有了苏东坡饮茶的三个苛刻要求中的一条“一定要紫砂壶煮荼”的说法。由此东坡提梁壶传世的可信度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南宋紫砂其实物有现藏在镇江市博物馆,在丹徒一座古井中发现的三件瑰宝,以及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刘松年留给我们的一幅《卢仝煮茶图》中置于竹炉上的水壶图貌。与两宋相比,整个元代可谓紫砂的盲区,除了蔡司沾在《霁园丛话》里记载了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宇,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那么一点贴近紫砂的描述外,别无他迹,显得冷冷清清,倒是此时此刻的景德镇完成了瓷质由软到硬的过渡,并烧出了青花、釉里红这样的瓷中精品而如火如荼。综观两宋及元代,滥殇其间的紫砂是那样稚嫩而残缺不堪,也许紫砂毕竟不像火药那样一呜惊人,她是甘醇的,需要时代的酝酿和文化的沉淀。
  二、明代露头角
  据文献记载,真正紫砂的兴起,始于明代正德年问。首先是供春的出现。供春,这位朱砂陶艺家,是众所公认的紫砂壶创始人。与其同期的紫砂陶器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众家各有所长,其中赵梁擅长于提梁壶的造型:李茂林擅制小壶,时朋为时大彬之父,朋亦作鹏,与董翰、赵梁、元畅为当代四大名家。此期的作品中,有汉方、菱花、僧帽、扇型、圆珠梨式以及花卉、竹节、提梁等造型,筋纹器的作品也是此时期的突出代表。
  三、清代展商机
  到明末清初则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它闪亮的英姿终于挤身陶瓷艺坛的前沿。如从传记中金沙寺僧(生于明正德丙寅年,公元1506年算起至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紫砂在这400余年里,为中国陶瓷的成长谱写了激昂又震撼人心的篇章。文史资料如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王稚登的《荆溪疏》、文震亨《长物志》、张岱的《陶庵梦忆》、陈贞慧的《秋园杂佩》等,清代则有吴骞的《阳羡名陶录》、周澍写的《台阳百泳注》,张燕昌、李渔、王士祯、阮葵生、陈维崧、李斗也分别撰文《阳羡陶说》《闲情偶寄》《池北偶谈》《茶余客话》《研斋随笔》《扬州画舫录》,国外如日本的奥玄宝编著了《茗壶图录》,正史中的《重修宜兴志》也以重笔记载了紫砂。
  四、现代渐成熟
  直至1930年代相继出现的名家俞国梁、冯桂林、陈寿珍、任汝庭、蒋燕亭、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人,他们将历代紫砂陶艺的技巧传承至今,其中以朱可心的花货、吴云根的竹货、王寅春的筋纹吻合严密尤为出色。裴石民则享有陈鸣远第二之称。顾景舟光货仿古、提壁、僧帽、口盖严密。蒋蓉的荷花壶、南瓜壶、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任汝庭的绘、刀法等等都显示出每位艺师的风采。例如:朱可心弟子王寅仙所制作的新品杰作被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北京、上海等博物馆收藏。吴云根弟子吕尧臣是1958年进厂的佼佼者。从其目前的作品龙狮御壁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华。王寅春之子王石耕工艺之高,有胜其父之势,如石圆、希菊壶等均有相当浑厚的功力表现。裴石民的弟子何道洪,他的梅椿壶象征真松乱鼠,尤其为光货,其雄厚的扎实功底,无可挑剔。
  任汝庭弟子徐秀棠作品均以人像为题材,神态极为传神。回顾千年紫砂,我们感到自豪。紫砂陶土仅出产宜兴,有着近五千年的陶艺史,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叶用品。当茶和壶相伴一体的时候,茶为壶增益,壶为茶添味,茶和壶的合用,在文化艺术的陶醉中,心旷神怡。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下,紫砂逐渐演化为集陶文化、茶文化,兼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陶,真叫做千年紫砂、世界名陶、宜兴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史俊棠,陈茆生,丁兴旺.紫砂壶铭赏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楚天昀.中国紫砂收藏指南[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10.
其他文献
上肢末稍进行性坏死1例的病原学诊断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武仰晶,徐建国,刘维伦,魏涛,阵民钧,马纪平,尹秋生,赖心河,许淑珍关键词细菌,厌氧;感染;坏疽,协同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341病例报告患者
目的:研究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加用活脑灵和高压氧治疗
矿产资源开发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损耗资源、扰动和破坏地袁环境。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的末端治理不是一种有效的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探讨
在对大冶铁矿龙洞-74m水平巷道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声波测试结果,运用Q指标法、RMR法对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和稳定性评价。同时运用2D-σ有限元软件
摘要:紫砂茶具起始于宋,到了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与其他泡茶的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长时期水的滋养,紫砂壶能形成“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于是就有了“紫玉金砂”的名头,这也是紫砂壶让众多收藏者爱不释手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紫砂壶;创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11-1  紫砂壶的创作,从原始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入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配
摘要:紫砂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课题。它以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语言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它的形成与创造蕴涵着丰富的美学观念。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充实其中,其创作的技艺方法也会发生相应地变化,这有待于一批有志之士去开拓、去创新。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装饰;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4-1  紫砂作为
根据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使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地下洞室变截面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Ⅱ级围岩中洞室变截面开挖岩体是
基于自成像共焦腔,利用一个设计灵活的实验装置,实现了两路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同相模式锁定。改变近场填充因子为10.86%,15.2%,25.33%时,干涉条纹旁瓣数量逐渐减少,主瓣能量占
在含裂隙的岩盐中建造地下天然气储库工程必须研究裂隙岩体的气体渗流规律,以确保地下储气库工程安全运行,防止天然气渗漏。提出了岩体和裂隙的变形场与天然气渗流场的耦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