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路线与时俱进探析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制定的依据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与时俱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与党的基本路线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要求不存在矛盾。
  关键词:党的基本路线;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党的基本路线,又称政治路线或总路线,是指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带有全局性的指导方针,它是党在这一历史阶段一切活动的依据,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确立和坚持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前进、胜利;党的基本路线错了,我们的事业就将遭致挫折和失败。正因为基本路线如此重要,所以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
  不得。”[1]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于深入总结新时期我党执政的根本经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基本路线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
  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明确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党所要完成的中心任务或根本任务。只有搞清楚了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才能为制定出正确的基本路线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否则,是难以制定出正确的基本路线的。而要正确提出党在某一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或根本任务,就必须正确分析国情,明确国内的主要矛盾。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其基本原因是在考察国情时,在主要矛盾问题上出了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能提出正确的基本路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党正确认识到了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正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以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路线。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三大报告,对党的基本路线做了明确的全面的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方针政策的“纲”。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形容过党的基本路线的极端重要性,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前进的灯塔” [3]。“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4]。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与时俱进
  
  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地处理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展示了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
  1.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并把它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为“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江泽民同志将党的基本路线具体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把它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为“三个代表”,其对应关系是:
  (1)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生产力是关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经济建设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正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我们党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党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历史进步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它关系着社会主义的成败,关系着我们党的兴旺发达。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先进文化是综合体现
  坚持并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贯彻落实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四项基本原则规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说明了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容、途径和现实意义。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富有旺盛的生机和战斗力,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3)国富民强是根本目标,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政党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带领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条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在地包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新形势下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作了新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是个统一的整体,它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江泽民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全面论证和阐述,在新的时代要求和党的基本纲领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为确切的契合点,这无论是从广度或深度上,“三个代表”的思想都是对党的基本纲领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2.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和全面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奋斗目标上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并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这个核心内容中,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在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条件下,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由此使我国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强国之路与立国之本相互间形成了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这一核心内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经验,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而它在当今发展中的直接体现,一是在于能否通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带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在于能否把经济的发展及其结果,始终与正确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相统一,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统一。而科学发展观正是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出发,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经济发展手段同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使发展从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发展,再转变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从发展的要求、方向、思路等方面,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问题的新要求,使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深化。
  (2)科学发展观在奋斗目标上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与时俱进地全面规划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党的十七大修改的党章中, 其中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把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04.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我国教育的方法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改善、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这其中也包括了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学方法的转变是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的改变而变化的。本文主要简析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我国音乐教育方法的趋势,从比较研究学的角度,从国外音乐教育模式和过去国内音乐方法两个角度来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当今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提出个人建
期刊
摘 要:旅游文化被当作旅游学课程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旅游文化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存在未能确立统一的旅游文化本体论,缺乏旅游文化的方法论研究,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旅游文化课教材指向性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旅游文化教材体系中要有深入的专项研究,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要有二级体系的建构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较为独特的旅游文化课教材内容体系。  关键词:旅游文化;教材内容;课程体系    旅游文化
期刊
摘 要: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龙头”地位和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长远性和综合协调性非常重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乡规划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面对新的形势,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报告提出了增强发展协调性,建
期刊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中,对企业员工不断持之以恒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尤其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着重加强对青年职工的“三观”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三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有害生产的表现和绿色无公害生产的内涵、发展对策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有害生产;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对策    随着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在食品生产中的大量应用,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抓好食品安全,大力进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是确保人们饮食安全的民生工程。    一、当前有害生产的主要表现    一是工业化生产导致环境污染。高速发展的工农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环
期刊
应急支援保障,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在非战争状态下采取的不同于作战行动的举动,是军队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行动、反恐怖军事行动、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参加和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等方面内容。当突发事件出现,要求军事力量介入时,军事力量总是处于一种应急状态中。特别是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反恐怖斗争等行动时,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因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财政开支其交易对象的不动性、复杂性而导致了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消费者利益受损害,触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重视.解决方法重要一条是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今年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乔治?阿克乐洛夫、迈克乐?斯宾塞和约瑟夫?斯
期刊
油库作为实施油料供应的基地,是油料保障能力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切实做好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油料供应保障任务。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不同,受灾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率高。自然灾害对油库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时期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油库的危害,对确保油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对油库安全的影响[1]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每种灾害又各
期刊
危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主要在公共关系、公共卫生、公共事件和企业管理中应用,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才刚起步。     1、工程项目系统和工程项目危机    1.1、工程项目系统的含义  对于系统的科学定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在其语言描述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最为广泛的是从系统结构概念出发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表现出一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合同法中,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自合同成立时开始到合同履行完毕后结束。 如果合同关系尚不成立或因当事人的过失或过错而导致合同关系不成立、被撤消而至于无效,那么,就无所谓违约责任问题。因此,如何保护因合同关系不成立而受损失的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成为违约责任不能解决的问题,而缔约过失责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产生的。  关键词:合同;合同关系;合同当事人;缔约过失责任    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