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采用普通假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0~42岁,平均37岁.前倾角40°~50°,术前Harris评分(59±8)分,术中通过将股骨假体缩小前倾角20°~30°,同时将髋臼杯前倾角增大10°~15°,使其基本恢复正常对合关系,防止关节前脱位.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Harris髋评分.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5~3.7年(平均2.9年),关节假体稳定性良好,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2年Harris评分为(88±6)分,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P<0.01).结论 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手术中通过对普通的股骨假体及髋臼杯安放的角度的联合调整,使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假体与髋臼的对合基本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同时避免了使用小柄股骨假体、转子下截骨或使用特殊前倾角股骨假体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cervical spine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及其对颈脊柱脊髓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7月入院的下颈椎脊柱脊髓损患者30例,均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和系统的神经学体检,按照SLIC系统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即骨折的形态、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
创伤性动静脉瘘(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TAVF)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损伤,多由锐器造成急性血管穿通伤,因诊断和治疗延误而导致的后遗病变.多见于下肢,常表现为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瘘口较大者还可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我科采用覆膜支架血管内腔内修复,为治疗此病提供了一个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现将2005~2008年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7例TA
期刊
目的 对比评估经伤椎6钉与跨伤椎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4钉固定组与6钉固定组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生物力学试验证实,4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都较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均较完整对照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P<0.01;t=
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治疗 汤锦波应当重视复杂危重胸外伤救治的临床研究 王武军开胸和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破裂 朱云峰 张晓膺 狄冬梅等
期刊
严重多发  患者伤后出现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笔者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添加能够调理能量代谢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lbinanthuman growth hormone,rhGH),观察其对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期刊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更牢靠地恢复膝关节装置原来的连续性,以便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并发症.我科于2004年2月-2008年2月对35例髌骨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术的基础上,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蜂毒肽MP-1的体外抗内毒素(LPS)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生物传感器检测MP-1对类脂A(lipid A)的亲合力,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MP-1对LPS(2μg/L)的中和作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P-1(5,10,20,40 μmol/L)干预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LPS(FITC-LPS,100 μg/L)与小鼠RAW264.7细胞的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
近年来,高能量所致胫腓骨重度开放性骨折逐渐增多,且伴有局部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治疗上相当棘手.我院2005年3月-2008年2月用A0外固定架结合皮瓣转移治疗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前臂下段和手掌、手背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易影响其功能和外形,处理较为困难.以皮神经及其伴行静脉为轴的皮瓣即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自1998年Nakajima等[1]报告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4]。
期刊
目的 研究A20基因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抗凋亡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SD大鼠,制作重度TBI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30 min,在立体定向仪下向损伤灶周边皮质及损伤灶内多点注射脂质体-pcDNA3.1-A20和脂质体-pcDNA3.1空质粒.两组分别于术后12,24,48,72,168 h各取5只大鼠取脑制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