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校中厂”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个主要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也是高职开办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核心专业,有较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和较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在艺术設计学科中有较强的代表性。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校中厂”项目工作室,可充分解决当下阶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校中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8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产业形成规模与气候,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从初期的效仿,到现在出现竞争与合作,形成自身风格,不难发现中国的设计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做大做强。同时,配套行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设计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与设计能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差距明显缩小,专业与产业得到一定的提升和进步。
  在当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大都实行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实践锻炼。这种专业的教学组织和授课的教学模式,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学生在经过学习和锻炼后,专业也明显得到提升,并且能够胜任一定的企业设计任务。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1、专业课程之间划分较为清晰,相互联系不足,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的断层。2、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不够深入,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实际设计的要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操作中产生出一定的矛盾。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率先创新性的提出,并实施“校中厂”的教学改革模式,增强了对学习实践能力的要求,以求达到学习与实践并轨,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一、现阶段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培养的体制是,公共课程、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方面。目前教学改革遇到的困难就是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我国已经延用至今,而市场则更需要系统化的设计师,所以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符合市场的设计人才的目标。
  二、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现阶段市场对高职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日益趋于成熟和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
  (一)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在艺术设计学科中,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与一体,且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要求综合性较强。
  (二)特色性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同时兼顾装饰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并以它们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
  (三)适用性
  市场和就业环境中,对专业人才的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则对我们的学科、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总而言之,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
  三、“校中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
  当前高职教育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有限的学制学时和日益增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加剧,需要将专业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内的深入实践教学也势在必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建立“校中厂”的教学模式,形成系统化的设计与教学的主导思路,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方针,在“校中厂”工作实训室的教学模式中,可将所授课程整合为课程群模块,交叉相关内容同时授课,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由以课程为中心向以实训项目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工作室实训模式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技能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和一定施工管理能力的设计人才。
  工作室模式的建立,可以根据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合理安排实施项目的内容,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整合资源,增减课时数的配比,与时俱进。工作室的实训模式,即校内教师或设计企业资深设计师分带几位同学,采取团队教学的形式,以设计项目和设计比赛为依托,带领学生参加设计项目和设计竞赛,目的在于加强校内外、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学思潮的撞击,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设计项目与设计竞赛,创造出具有创意和丰富实践意义的作品。工作室实训的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务实性,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了解专业及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达到“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特色。还可以通过校企互动的联合培养,校内的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的资深设计师共同设置评价的体系、教学的方式方法,始终保持与市场同步的人才培养节奏,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道路,突出教育教学中的“特色化”“个性化”,为相关的设计行业企业输送专业的设计人才,扩大学校办学的知名度。通过这一系列的办学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了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重新整合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课程的关联性和知识点的更新力度,力求使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跟上时代的要求。
  四、结语
  通过“校中厂”工作室项目实训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磨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可与企业用人单位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培育出一个双赢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2]赵慧蓉.“主题+项目”课程教学设计[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其他文献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门类,随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视唱练耳课程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听、唱、辨、析能力,更重要的则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声感的培养与训练是提升音乐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论述和声听觉技能进行培养训练,让学生在视唱练耳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听唱辨析能力,更要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以更好地促进音乐专业的学习,提高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代目录集大成之作,其中子部目录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对子部目录进行分析,探讨该目录在继承前人史书目录的基础之上,体现出的独到之处,值得今人借鉴并学习。  关键词:总目;子部;目录;特点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9-1一、 《总目》子部目录之特点  东晋初年,著作郎李充将乙丙两部互换,乙部即史部列于四部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语言方面的交流更是频繁。进入21世纪,伴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非常迅速,表现新事物新现象的一些日语词汇也被吸收到了汉语中来。日语借词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同时带来了许多流行文化因素。  关键词:日语借词;现代汉语;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8-1进入21
在钢琴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弹奏技巧的训练,音色的处理上也只是注意手上的触键,而忽略了踏板的运用方法的讲授,其实在音色的处理上踏板的运用至关重要。踏板的运用得当,会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学校要重视艺术课程,配备各种器材设备,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自由的艺术环境中自主思考,主动参与,进而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我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多年,对艺术教育深有感触,也清楚地看到当下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例如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医学的某个具体案例,从而总结出理论差异、方式差异以及观念差异,进而剖析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为人们在进行文化研究比较时,提供一种视角,使我们在学习文化,提高修养,认识和应用人类文明果实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关键词:中国;西方;中西文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46-1  首先针对中西医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
摘要:在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陶艺课程也渐渐地融入到中职教育体系中去,但是由于我国陶艺教育经验不足,教育理论研究不充分,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陶艺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倡导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去促进陶艺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希望可以改善目前中职陶艺课程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中职教学;任务驱动法;陶艺课程  中国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6-1 
姜堰市美术学校创办于1998年,是苏中地区崛起的一所新型美术高中,学校位于姜堰城区南京路100号(马厂小区西侧),环境优雅,条件一流、交通便利,校区占地82亩。现有教学班16个,在校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逐渐重视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民族声乐作为我国特有的声乐表现形式,在彰显我国特色声乐文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民族声乐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误区,阻碍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对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方法
6月9日.江苏大学与姜堰市签订了共建汽车零部件研究院、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研全面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这是姜堰市今年以来通过科技招商共建的第5家产学研联合体。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