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咽峡区的颌面颈部静脉畸形143例治疗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累及咽峡区的颌面颈部静脉畸形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该类复杂疾病的治疗经验。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共收治累及咽峡区的颌面颈部静脉畸形患者143例。其中男70例,女73例,年龄1~52岁,中位年龄14.5岁。其中累及1个咽峡区亚解剖位者19例(孤立病变), 累及2个及以上亚解剖部位者124例(其中广泛累及3个及以上亚解剖部位者63例)。143例中合并面颈部病变50例;伴有睡眠时打鼾98例;伴发音含混不清49例;合并扁桃体Ⅱ°以上肥大者19例;3例患者外院行气管切开,10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余接受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143例患者中单纯无水乙醇病变内注射消融治疗94例;病变切除9例;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手术切除40例。对咽峡区合并颌面颈等多部位的广泛性复杂病变,配合瘤体网状缝扎、巨舌缩小成形以及颌颈瘤体切除等治疗方法。对于扁桃体区静脉畸形或合并扁桃体Ⅱ°以上肥大者术中切除病变扁桃体。采用Achauer等提出的4级分级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2例术后需保留气管插管24~48 h,除2例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行气管切开外,其余均顺利拔管。无术中或术后肺动脉痉挛或肺栓塞病例。治疗前后合并打鼾(χ2=105.431),发音含混不清(χ2=59.698),扁桃体Ⅱ°以上肥大(χ2=33.530)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全组随访1~4年,远期疗效评定为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7例,Ⅳ级123例(其中病变完全消失62例,无复发)。

结论

对咽峡区静脉畸形可行无水乙醇病变内注射消融治疗,对咽峡区合并颌面颈等多部位的广泛性复杂病变,可配合瘤体网状缝扎、巨舌缩小成形以及颌颈瘤体切除术,对扁桃体区静脉畸形或合并扁桃体Ⅱ°以上肥大者可术中切除病变扁桃体。该系列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功能保留完好,注射技巧掌握适当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以Ryan指数作为判断标准的咽喉部pH监测(Dx-pH)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有咽喉反流症状的59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及咽部pH监测。采
期刊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鼻黏膜NK细胞浸润、活化作用的影响,探讨益气温阳方有效干预AR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6组,每组8只。建立小鼠AR模型后,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益气温阳方各剂量组灌胃不同浓度的益气温阳方水提液,西替利嗪组灌胃西替利嗪水溶液,空白组灌胃PBS溶液,观察各组小鼠行为表现、鼻黏膜病理形
目的探索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在鼻咽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初程治疗结束后肿瘤完全消退的1 364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复查。复查项目:鼻咽颅底MRI、胸片X线、腹部B超、EB病毒血清学检查、内镜检查(白光及NBI模式)及鼻咽部活组织检查。高清电子鼻咽镜检查中白光模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蒂来源的游离股内侧穿支皮瓣在颊黏膜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应用不同血管蒂来源的游离股内侧穿支皮瓣对32例颊黏膜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期行口颊缺损修复。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36~71岁,平均45.2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13例,T4N1M0 12例,T3N1M0 5例,T3N2M0 2例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并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胸前入路行无注气内镜下择区性颈清扫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11月至2016年12月,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1-2N1bM0)患者经胸前入路行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及颈侧择区淋巴清扫术。结果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均成功完成经胸前入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及颈部同侧Ⅱ~Ⅳ区淋巴清扫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