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正气 考查探究能力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向层面
  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全国新课标卷的历史已经有六年了。从2007年的“科学家别涅迪克的创造”、2008年“母女俩三次接触小鸟的经历”、2009年的“该不该帮行乞女孩”、2010年的“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2011年的“中国的崛起”到今年的“修船工补洞与船主报恩”,不难看出,历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制在外在和内核上均是一脉相承的——在命题形式上,均采用材料作文;在命题思想上,均紧扣“发挥育人功能”“倡导探究学习”“鼓励多向思维”“观察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等新课标理念。
  横向层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顺利推进,有越来越多的省区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新高考。2007年,全国新课标卷尚只适用于海南、宁夏这两个省区;而到了今年,全国新课标卷已经广泛适用于海南、宁夏、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云南等十几个省区了。可以说,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在全国各地的17道作文命题中,受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广,也最具示范作用和引领意义。
  命题来源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材料,直接取自2011年2月25日《羊城晚报》上刊登的李冬梅编译的一篇短文《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而且,该文主体内容还曾被《小品文选刊》以《小事》为题刊登于该刊2011年第6期上。就命题的原创性和考试的公正性来说,这道材料直接“抄”自报刊上现成文章的作文命题,对那些事先见过此材料的考生来说自是“好事”,但对那些事先并未见过此材料的考生来说则自是“坏事”。也就是说,此题的非原创性,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作文考试的公平公正。
  命题理念
  从命题理念来看,今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突出地呈现出两大特点:
  第一,隐性趋时,旨在弘扬时代正气,引领精神成长。命题材料讲述的是一位修船工在受雇刷漆时顺手将船底小洞补上,挽救了船主孩子们的生命而受到重谢的故事。这则带有“寓言”性质的故事材料,乍一看,给人以远离时代、远离现实、远离生活之感。但细细琢磨,实则不然。材料故事所折射的其实正是“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这一现实政治文化背景,所反映的其实正是“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社会热点话题,所对照的其实正是“佛山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漠然而去”“南京彭宇案中好心小伙救老太被‘反咬’”等生活实际问题。可以说,此题的命制,旨在通过讴歌“修船工顺手补洞”与“船主知恩图报”,深刻考问当今社会公共道德良知严重缺失、道德悲剧一幕幕重演的现状,呼唤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呼唤人们弘扬“行善”“报恩”等时代正气,引导考生对本我的品德修养、生命境界等进行内省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开放度大,意在考查探究能力,鼓励多向思维。前面提到,此题材料“抄”自报刊现成文章。经与原文比对,我们发现,命题材料与报刊文章的主要区别在于:命题材料将报刊文章末尾直接揭示主题的议论性总结语段(“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每天做的大多都是一些小事,但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去做,也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某个人的命运”)删掉了。从积极意义来看,这一“删”,就避免了走“主题先行”这一命题路子,而且着实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开阔的审题立意空间。通过整体观照命题材料,不难发现如下三点:一是故事材料中包含两个最为重要的要素——修船工和船主。之所以说他们两个在修船工、船主、船洞、大红包、船主的孩子们等构成故事材料的所有要素中最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命题者对他们两个均倾注了褒扬的情感态度。二是修船工和船主之间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双边关系。三是故事材料中包含着一组形成辩证关系的哲学概念——“小”与“大”。通过深入探究,不难发现,考生若能紧扣着材料从道德层面或哲理层面命题立意,则均应视作符合题意。具体来说,以下三大立意视点和角度,均是合乎命题意图的:
  一、审视修船工。从精神道德层面,考生可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助人”问题展开命题立意(比如谈“人要有关爱之心”“拒绝冷漠”“勿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理应为之”“施恩不图报”等),或由此生发开去探讨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或基本素养(比如谈“助人与责任感”“助人与重视处理好细节”“助人与未雨绸缪”等);从理性认知层面,考生可讨论“小善与大德”“小举动与大境界”等。
  二、审视船主。应重点紧紧抓住材料中的“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这一行为和“是您救了他们”这一句话。考生可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受助”问题展开命题立意(比如谈“知恩当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人决不能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等),或由此探讨“感恩与良心”等。
  三、审视修船工和船主之间的关系。应重点紧紧抓住材料中的修船工顺手将船底小洞补上从而既挽救了船主孩子们的生命(“利人”方面)又得到了船主送上的一个大红包(“利己”方面)这些情节。从理性认知层面,考生可讨论“小因与大果”“小事与大局”等。
  当然,我们还要在此特别强调三点:
  (一)若考生只是在文中泛泛而谈“感恩”“责任”“职业操守”“细节决定成败”等,则均应视作偏离题意。比如,谈“感恩”,考生只能谈对关心、爱、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而不能泛泛地去谈对自然、社会、祖国、挫折等的“感恩”。
  (二)若考生从船主孩子们的角度谈“冒险”,从修船工的顺手补洞谈及“顺手牵羊”,或者采用反弹琵琶方法否定修船工的顺手补洞行为,等等,则均应视作严重偏题。
  (三)若考生没有自己的构思和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则应视为套作。(新课标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其他文献
儿子:  近好!  自从你离家去外地读书,我日甚一日地挂念。想到你今后得一个人面对身边冗杂的事务,担心你可能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时仍不能勇敢地甩掉顾虑。作为父亲,我不得不叮嘱你:舍弃不必要的顾虑,才能集中注意力,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能力往往被多余的顾虑掩藏。顾虑太多,便不能灵动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便不能鼓起勇气迎接新的挑战,便不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习得智慧和能力。顾虑,往往成为成功的阻碍。  而真
期刊
人生如赛跑,或许更像行程。“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如是说。由此得之,人生应不求一路狂奔,但须一路兼程,延展“吾生须臾”的人生路程。  其实,“运动赛跑”与“人生赛跑”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前者欲快速,后者求丰富。前者更明了直接,后者却往往难以言喻。固然,求速度不失其积极意义,然而,在人生中只拿着一路飞奔的尺度去评价,难免急躁心生,如冲刺后的精疲力竭,落入迷惘与空洞。“
期刊
随着电影《非诚勿扰2》的上映,里面的经典台词也流行起来,诸如“我这一生,忙着挣钱、忙着喝酒、忙着处理感情危机,最后把生活给忙没了”“不会享受生活,是一种人生残缺”等等。影评人认为这些台词使冯氏贺岁片有了某种思想深度。其实我们这些读书郎们对此类语言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往往说些类似的“名言警句”。但“玩深沉”与独立思索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界线,将搞笑与真实的感悟划分得清清楚楚。高考作文发展等级
期刊
2011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钱伟长、信义兄弟、才哇、郭明义、王伟、王万青、英雄翁婿、何祥美、刘丽和孙炎明获得了这一殊荣,特别奖则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他们的感人事迹无一不触动着人们的内心,但同时,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的候选人,都有一个闪亮而震撼的代名词——感动。  能感动小我的事物很多,它们可能是一句诗、一句歌词、一个微小的电影片
期刊
许涛,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主编、参编《新课标语文每课一练》《半小时阅读》《热门话题作文大全》《高考易混易错考点专题突破》等教辅用书,撰写名著导读十余册。所教学生高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多人次在省级以上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思维单一、主题泛化、结构扁平、用材不当四大痼疾,导致了作文平面单一,缺乏广度、深度和厚度。如
期刊
诗人布莱克说:“一颗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手掌,永恒在一刹那被收藏。”而手握的这无限,往往不是锦绣如千里江山,亦非寥廓似万古长空,也许仅是一滴澄澈的水,深藏日月,内涵乾坤。  一宵冷雨,半世纳兰  浮世的轻烟掩盖不了人世的迷茫,生命的繁华挣脱不了宿命的惩戒。纳兰独自走在清冷的石板小巷,看几番红尘滚滚,听几世笙歌萧萧。“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是人间的过客,满心惆
期刊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梦是我们希冀之境,而生活却是现实。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仍能怀揣一颗敢于做梦的心,才能在朴素中创造绚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姿态。古人云:“自安于遇,则终于愚矣。”是的,因为满足于现状,就难免囿于现状,于是一切的雄心壮志将消耗殆尽,一切的聪明才智终归于愚蠢。然而,谁愿
期刊
时间的沙漏逃离了记忆的过往,记忆的流逝掩埋不了明媚的忧伤。纵有生活枷锁的束缚,依旧不灭追求的梦想。  依稀回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声音,梦里落花依旧不败沁人的芳香。殊不知,人生已有多少无助的沧桑,只知道为了梦想,依然执著于坚强。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伟业,警示后人继续为国争光、绽放光芒!天空依旧那么明朗,大地依旧充满了阳光!曾经的中华民国经历了多次的起起落落,群众运动此起
期刊
一个人,一盏孤灯,一条铁路,一座大山,每天20公里的山路行走,老计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走在巡查铁路的道路上。有了他的行践,列车便能稳稳地开过。但他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巡视员,每每列车经过,他都要停下来,庄重地向列车敬上一个礼,为这份职业平添一分肃穆。而作为回应,每一列火车都会回以久久回响的汽笛。然而,对于在现实这座大山中孤独的行践者,长久以来,我们的“汽笛声”何其吝啬。  在谶纬之学大行其道的东汉,在学
期刊
世上有那么一种人,他们以为在这个冰冷无情的社会里偶尔萌发出的一点点爱心与善意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高尚,而从未将这只存在于心底的善意化为行动。他们不知道,他们只能勉强称得上是善心未泯罢了;而在这个看似冷漠实则处处涌动着温情的世界里,这是远远不够的。  那些不经意举手而成的善,才是真正的善良,是一种默不作声却让人倍感温暖的力量。就像那位默默替船主补上船底小洞的修船工──那本不是木工的活,他却在随手间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