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合一”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饱含人文底蕴,在实际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文言文是一个整体,将“文”“言”合一,回归文化底蕴和文本内涵,才能够起到学习并传承经典文化,实现以古鉴今、完善其身的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言合一;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0-01
  文言文在初中课本中的比例逐年级增高,凸显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多是文与言貌合神离,表现为先言后文和重言轻文等现象。传统文言文学习言文脱离,形式单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难激发起来,这也是导致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文”与“言”的教学融合起来,整体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言”泛指文言基础知识,即组成文章的字词句的本身及其释义、用法,而“文”不单指文章,更重要的是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等人文底蕴。
  一、把握切入点设计,将“言”融合到“文”中
  为了解决文言文教学中貌合神离的突出问题,有必要让言回归到文的语境中,使学生既能够理解文本内涵,也能够提炼语文素养。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师先介绍作者,然后要求学生疏通文意,随后进入课文内容探究,提出“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概括文中寻找石兽的判断和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多停留在文本层面,基本上停留在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根本没有深入涉及文学、文化层面的感悟与赏析,无疑会使本来就对文言有隔阂的学生更增加了对文言文的厌恶,失去了一次和民族古老文化真诚对话的机会。
  《河中石兽》教学之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作业,在预习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在课文中圈画出来,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如学生在预习中提出“尔辈”等字词理解不透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水浒传》经典名著中出现过类似的词语“尔等”,第八三回“尔等尚自巧言令色,对朕支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意识到“尔等”是对比自己级别低或者辈分低的人的称呼。教师随即补充“平辈之间这样称呼有轻蔑的色彩”。学生在“尔辈”词语的理解上更加容易把握讲学家这个人物形象,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借助切入点将“言”融入到“文”中,带动了“文”的分析,加深了“言”的理解,将“文”与“言”有效融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语境中挖掘内涵,结合语境提炼“文”内涵
  黄厚江老师说过“文言文切记串讲,串讲是浪费,是扼杀学生积极性和自主空间,是伤害文言文“文”的直接原因。”其实,可以通过文本的分析来指导学生自主尝试翻译,逐渐积累文言文词义内涵,提升文言文翻译经验,最终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河中石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读通后,将文言合一,抓住“言”理解“文”。如教师提问“文中是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呢?你们是从哪部分看出来的?”学生阅读后回答“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教师顺势提问“这里所说的“其言”是指谁呢?具体是怎么说的呢?”学生齐答“老河兵说,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具体呈现老河兵推理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他的观点,再结合注释尝试翻译,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当学生自学结束后,老师可以请部分学生发言,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给出确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这段话,随后教师质疑“为什么三个人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方法呢?”学生回答“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教师追问“此时你们有何感想?”学生自主发言“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够验证。”,“经验很重要”。此过程中既注重对“文”的把握,也融入了对“言”的鉴赏与理解。读懂了“言”的同时也理解了“文”。所以,有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根据不同题材,剖析文言文作品的特色
  对文言文的分析不仅仅需要对“言”的理解和对“文”的挖掘,更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所以,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教授学生分析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并学会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全面剖析文言文作品。在此情境下,学生在文言文中既能够理解作品内涵,也能够借此渗透经典文化,培养研学文言文的兴趣。
  《河中石兽》属于志怪小说,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特性。这篇小说最有特色的是一波三折的情节,具有丰富意蕴的大段的人物对话,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就是通过情节、人物来说理。
  教学中学生对文中寻找石兽的三个人物产生了质疑:既然只有老河兵提出正确的方法,为什么文中还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僧人和讲学家?教学中不妨用情节增删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以此来让学生体会作者情节安排的精妙之处,从而深入体会主旨。此外,教师因势引导,还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像一下讲学家与老河兵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两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仅仅是指讲学家和老河兵吗?在这两位人物的较量中,作者让老河兵胜出具有怎样的寓意?通过引导学生才能更深入的走进文本,从中提炼了文学哲理,有效提升了语文素养。切实落实了文言合一,提高了文言文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总之,以《河中石兽》教学为例,借助文言合一的探索,解决了文言文教学中貌合神离的问题,实现了文言互补,言文交融、言文合一,更弥补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言文叠加的教学。因而,言文合一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更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而将言融合到文中,提炼文的内涵,把握言的特点,能够有效深化文的品格,推动经典文化传承。因此,文言合一的教学方法还需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不断是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贺桂芳.观沈庆九教《河中石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2).
  作者简介:王磊(1981.9-)女,汉族,江苏阜宁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华西希望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园地处同安,这里资源丰富、艺术氛围浓厚,草編工艺简单易学,美观大方,能较大地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闽南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为弘扬闽南艺术文化,传承闽南传统文化,因此我班提出了以闽南艺术文化为研究载体,开展将本土文化渗透于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丰富的闽南艺术草编系列活动藴藏蒼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
期刊
【摘 要】计算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因此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迅速、准确的计算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计算错误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本文是针对学生在数学计算常出错的类型,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一些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精准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78-01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不是文字,却胜之文字。当你听到《黄河大合唱》那急促有力的前奏响起的时候,你脑海里会浮现黄河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当你听到《荒山之夜》那不稳定的旋律的时候,你的心情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医药类高职高专单招层次学生入手,调查研究了这部分学生化学知识的储备情况,调查结果对单招学生后续《无机化学》教学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根据,为顺利达成《无机化学》教学目标以及为同类层次学生其余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单独招生;化学基础知识;调查研究;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79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段时,必须遵循简洁、省时、自然、新颖,具有创造性的原则。一段好的导入语,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既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和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又是学生思维和求知的方向标,激励他们去探求新知奥秘,点燃他们创新智慧的火种。要做到“快”“奇”“准”。  【关键词】导语设计;课堂导入;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期刊
【摘 要】上课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学生不断发生变化时,教师的改变也势在必行。课前,了解学生。课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让学生能真正地回归课堂。  【关键词】课堂;了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1-01  很多老师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不好教了。上课的时候,发呆的、说话的、
期刊
【摘 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是咸亨酒店唯一一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最终没能进学,不会营生又好吃懒做。最终在欠了咸亨酒店十九个钱之后,再也没有去咸亨酒店还钱,因为他“大约”“的确死了”。纵观全文,那么是谁害死了孔乙己呢?是“短衣帮”的挖苦讽刺,是不会营生又好吃懒做的孔乙己自己,还是那个打断孔乙己腿的丁举人呢?  【关键词】酒客;孔乙己;丁举人
期刊
【摘 要】习惯是衡量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标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學生成长的命脉。习惯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最终形成良好、向上的习性。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性。依据这种习性,学生会自觉地将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力量,更好地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快乐的课堂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扩散和提升。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无疑能够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本文依据快乐的课堂情绪传递,积极探究了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5-02  前言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关系和性质的一门学科。作为解析几何的一大分支,平面解析几何在历届高考中占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比重,重点考察学生们的方法选择、计算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其中,求解元素之间的数值比例关系是考试十分常见的一种题型。本文着重以三种不同的例题为案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