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雷雨》面世成功的背后”写作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33年8月,曹禺完成《雷雨》的初稿,将稿子交给正在筹备《文学季刊》的靳以,靳以将《雷雨》首先推荐给第一主编郑振铎,郑振铎认为剧本写得太乱而搁置下来。过了不久,靳以又将剧本交给《文学季刊》分工负责审读剧本的编委李健吾看,李健吾也不肯推荐这个剧本发表。靳以只好把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这时正好巴金从上海到北京,巴金和靳以交流时,主张要注意文坛的新人,靳以马上把《雷雨》的手稿交给了巴金。巴金当晚一口气读完了《雷雨》,第二天,巴金就将这个剧本推荐给郑振铎,并且做主将这个剧本“一次登完”。
  后人评价《雷雨》面世的经过时,有人说多亏有个肝胆相照的挚友靳以,有人说多亏有个慧眼识珠的伯乐巴金,有人说关键在于《雷雨》作品的巨大魅力……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主要围绕着“《雷雨》面世成功的原因”这一问题而展开。细读材料不难概括:靳以三次推荐挚友曹禺的作品:巴金提出“注意文坛新人”的主张,并在读完《雷雨》后,大力推荐;《雷雨》能让巴金一口气读完,也充分说明了它本身的巨大魅力。由此可见,肝胆相照的好友的推荐、伯乐巴金的赏识和《雷雨》本身的独特魅力都是它得以成功面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考生在写作时,不应局限于写《雷雨》成功的原因,不应通篇分析评价《雷雨》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人物关系,而应由《雷雨》成功这件事引出,分析背后更深层次所探讨的“青年成功的原因”。
  具体写作时,可以站在《雷雨》作品自身魅力的角度,阐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背后一定离不开自身优秀的个人素质,离不开长期的扎根、奋斗、积淀;可以站在慧眼识金的巴金的角度,阐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离不开发掘人才的智者:可以站在靳以的角度,分析成功背后需要朋友的支持、鼓励、帮助和举荐。若三者的重要性都能提到,综合分析,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为最好;只谈其中的一个角度也可以,但在行文时注意不要把其他的角度一棍打死,以体现文章的思辨色彩。
  行文时切忌另起炉灶,避开作文材料,闭口不谈材料,自说自话。必须要有对材料中事件的分析、评价,点明自己的观点,进而进行分析论证。
  素材及化用
  管仲和鲍叔牙
  齐桓公称霸主要靠了管仲的帮助。但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是他的好友鲍叔牙。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因为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化用例段:“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与鲍叔牙之交千古流传。正是由于鲍叔牙的无私推荐,才令齐桓公发现管仲这匹“千里马”,从而在管仲辅佐下成就一方霸业,两人的友情也被人憧憬向往。
  成就周深的高晓松
  周深參加《歌手2020》的时候,节目组特意放出了一段高晓松对周深的评价。高晓松在节目中表示周深是无人能够代替的,无论他是第几名,他都是第一名。这种评价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高的,加上高晓松在音乐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话语一出自然会对周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能够让音乐界地位如此之高的人给出这样高度的评价,也和周深的演唱功底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他的演唱实力摆在那里,任何人的嗓音都无法与他比较。这也是他会在许多节目中都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化用例段: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美文佳篇,只因一个机遇便风光无限;又有多少才子佳人、经世之作因缺少机运而默默无闻。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乐坛新星周深以一曲《灯火里的中国》吸引了无数观众,但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天籁之声,曾经无人关注,才华无处可施吗7若不是高晓松看中了他的音乐素养,也许音乐界又会少一颗明星。可见伯乐对良马的作用。
  贾玲的伯乐——冯巩
  在一次采访中,贾玲说:“冯巩是我一生的贵人,是非常重要的恩师。”贾玲刚上大学那会,母亲意外去世,父亲身体也不好,家境一度穷困潦倒,毕业后只能租得起一个几平米的地下室,阴暗又狭窄。冯巩是她的班主任,也是她的师父。他知道她的条件这么艰苦后,心疼地问道:“你一个月房租多少?”贾玲说:“400。”冯巩点点头,对小姑娘说:“我先带你挣一年的房租好吧。”于是,冯巩就经常带她一起去参加演出,对她特别关照,有时候即使是公益演出,结束后他也会自掏腰包给贾玲一些补贴。
  做相声这行的女演员很不容易,贾玲刚开始几年也差点坚持不下去,姐姐说在家里已经帮她找好了一份工作,一个月有3000块。这时候,冯巩再次给了她底气,让她放下心来继续闯荡。他对贾玲姐姐说:“要是孩子吃不起饭,我管着;孩子找不到地方住,我给找。”
  能够有冯巩这样的师父,是贾玲一生的幸运,而能有冯巩这样的艺术家,也是我们这些观众的荣幸。
  化用例段:贾玲从平平无奇的北漂姑娘到现在“大火”的“欢乐喜剧人”,她的成功少不了恩师同时也是伯乐的冯巩的功劳。冯巩对她悉心教诲,给了她机会,让她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例文
  良马遇伯乐,人才终发光
  山东省实验中学西校 一考生
  伯乐之于干里马,恰如骏马奔腾的助推器。善于发现人才、慧眼识珠的人对于才华横溢的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涛涛风浪铸就飒飒竹声,汇涓滴流水才成磅礴巨浪。由此观之,成功的路上,不可或缺的是邂逅那个属于自己的“伯乐”。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成功路上离不开伯乐的赏识。使用比喻句,增添文采。
  他,一位有志青年——曹禺,作家路上的戏剧第一稿险遭埋没。有人说多亏了肝胆相照的挚友坚持,亦有人赞叹《雷雨》本身巨大的魅力不容忽视。然吾观之,若少了巴金先生的伯乐识马,终无法成就这部惊涛骇浪的作品。巴金之于曹禺,恰似伯乐与千里马。
  概括材料内容,再次阐明观点,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纵观古今,人才需人赏识的道理似乎亘古不变。试问政治清明、国富力强的朝代哪一个不是因为君主能知人善用?公子小白放下一箭之仇,重用贤才管仲,成就春秋霸业:北大校长蔡元培慧眼识珠,聘用新秀沈从文,铸成当代中国文坛巨匠……当然,贯穿历史的是埋没人才的悲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辛弃疾胸怀家国却无人赏识,空落得“可怜白发生”的悲叹;霸王项羽刚愎自用,身边谋士众多却含恨离去,终酿成“不肯过江东”的悲剧。因此,伯乐对于人才的赏识于人于国都至关重要,恰如参天古木需要盘虬蜿蜒的老根支持才能挺立于天地间。
  两个事例,一古一今,足见考生丰富的文学积累。
  反面论证,不重视人才会导致的后果,进而论证“伯乐”的重要意义。
  段尾再次扣题,使用比喻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伯乐”的重要性。
  建筑工地上贫穷小伙陈江山儿时就有弹奏古筝的梦想,困于窘迫现状的他無力买琴,只得每日借工友的手机深夜学习,幸有好心的陌生人发现他的才华与刻苦,赠他古琴,以“高山流水”勉励小伙,为他带来光和希望,助他成就梦想。细细品味这尘世小暖,也不禁感叹人生路上邂逅一位伯乐的重要。怀揣梦想,胸怀远志之人恰似一朵盛开的花,若缺少蝶蜂采蜜传香,它终将黯然失色,隐落于尘寰之中。
  举例论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证明伯乐慧眼识才的重要性。
  使用比喻句,构成了诗意的语言。
  观当今之中国,正傲然挺立于世界东方,向前大步发展。可若没有国家领导人当年对邓小平的赏识、信任,又何来今日之中国特色。幸甚至哉,漫漫长路上,个人的努力与才华,和拥有肝胆相照的挚友固然重要,可那个不可或缺的“伯乐”却决定着大局。
  从国家的角度来论证伯乐赏识人才的意义。
  踏漫漫长路,土石累砌;越万家灯火,星火汇聚;干里马腾飞,不只个人之功,更是伯乐助力。才子发光的背后,少不了伯乐的支持帮助!
  总结全文,再提观点。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这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有人认为,是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个人生活的小事,不必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人们吃穿讲排场气派,慷慨消费,也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
在电影《孔子》开始和结束的画面中,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阶前,手捧书简喟然长叹,回忆起自己波澜壮阔而又悲凄孤独的一生……这个镜头让我不禁潸然泪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早已知晓这样失败的结局,但他依然勇于担当匡扶天下的责任而不言放弃,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有着怎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啊!  我突然想起了堂吉诃德,醒悟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是如堂吉诃德般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秉持着当时西班牙社会正在
苏子有一阕词,里面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我颇有感触。“清欢”本就是一个极美的,富有底蕴的词藻,给人一种清明而柔和的感觉。外祖家的那一方小天地,既是我的小千世界,又是我心中的清欢。  与同属乡下的奶奶家不同,外祖家有一份独有的宁静与恬淡,或许是其缓慢随和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每天早上,云影天光自窗前扬帆而过,伴着那份特殊的耀眼,我如梦初醒地坐在床上,和熙的清风遥遥而来。窗外,或远岫含烟,或新秧翻绿
征文和一般作文不太相同,作文是得分,征文是得奖。  征文通常是主题式,自由空间大,更易于写出个性色彩。正因为如此,征文很难说有什么套路,但却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少点“我们”多点“我”。  一位编辑说“最讨厌呼告、喊口号的征文,千人一面”。  一般说来,集体人称“我们”,以及调门比较高的宏大叙事,就像是合唱团里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很难与众不同,很难引起关注,得奖的希望也不会很大。要区别于
大学三年级时,我曾去一家知名的韩国企业面试。面试到最后,韩方负责人看似随意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第几?"那一年我在班里排第二,自觉成绩拿得出手,于是坦然作答。结果,几个韩国考官听后表情微妙,其中一个人半开玩笑地转头对其他人说了一句:"为什么我们公司招到的总是第二名呢?"  这件事已经过去10年有余,我当时也拿到了实习机会,但那句话我一直都记得。那一刻那种自觉受辱,说不清是尴尬、
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是一种满满的获得感。  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相约在印象城品尝了一种全家人都喜欢的特色小吃。当我们带着满足与惬意走出大门的时候,夜色茫茫中的萧瑟秋风让我一左一右紧紧挎住了爸爸妈妈的胳膊,我笑着说:“亲爱的爸爸妈妈,给予我温暖的力量吧!”这时,一阵敲锣打鼓声随着秋风溜进我的耳朵中。“锣鼓声,那边在演什么呢?”循着声音走去,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清晰了,我的好奇心也愈发浓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9年,一个个热词代表了一段段时光的变迁,有外卖小哥暖心的“爱”,有漩涡中从容应对的中国的“稳”,有国庆大阅兵的“硬核”,更有宣泄与自嘲中厚积薄发的“我太南了”。  这一年,“太南了”成为网上最高频的吐槽:上海人倒垃圾“南”,媒体人做流量“南”;高速女收费员被司机骂哭却要勉强微笑“南”,家长辅导个作业却差点被气得下了心脏支架……  然而,我仿佛看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男人转过头来微笑
赵力,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自幼痴迷于昆虫收集与研究,系高级生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被媒体和学术界誉为“中国蝴蝶王子”和“中国的法布尔”。他创办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是亚洲最大昆虫博物馆,所著《中国鳞翅目——蝴蝶》一书是世界上记录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专著,荣获金鼎奖;《图文中国昆虫记》一书则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评定为“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市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聘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看到有的学生大冬天还穿着破旧的单鞋,脚上长了冻疮,走路一瘸一拐,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沟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90后教师杨耀翔积攒了一年多工资,花了一万多元为全校62名学生每人买回一双崭新的皮棉鞋。据报道,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不少学生冬天盖的被子还很薄,还穿着夏天穿的单鞋。  一位刚毕业的小伙子,家境并不富裕,能够从2400元的工资里省吃俭用为全校学生买棉鞋,的确令人感动。但暖心之余,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