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深层含义类题答题技巧摭谈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近年来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失分最多的是深层含义类题目。深层含义类题目包括这样几种题型:(1) 分析文章中标题的深层含义;(2) 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3) 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4) 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中考命题者习惯在这些题上拉开考生分数的差距,因此此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往往不能确定答题的方向,不知道如何答题,导致答非所问。
  本文就2011年各地中考题中深层含义类的典型题目来谈谈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 分析文章中标题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此类题首先需要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答出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因势利导,回答出其深层含义。
  【典型试题】(2011年浙江省·衢州卷)现代文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的第13题: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说出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从本文的标题看,关键词语是“弱种子”,这个词的本意是不容易发芽生长成为好庄稼的瘪种子。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文章的主旨是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所以这里的“弱种子”是指像文中城里人的失去听力的孩子以及失去双腿的乡下人这样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
  【参考答案】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同时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有缺陷的生命),使其发芽、开花、结果(健康成长)。
  (二) 分析重点字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 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只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2) 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理解。
  【典型试题】(2011年山东滨州试卷)现代文阅读《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的第19题: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轻描淡写;(2) 纠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跳读,迅速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
  第1段: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3段: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找到了这两个词的位置,联系上下句就会弄清这里的“轻描淡写”,既不是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也不是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文中的意思是父亲怕我担心,故意把病情说得很轻(或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纠缠”在文中不是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而是指父子俩因替对方着想而引起争执,体现出相互的关心。
  【参考答案】(1) 轻描淡写:文中的意思是父亲怕我担心,故意把病情说得很轻(或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2) 纠缠:文中指父子俩因为对方着想而引起争执,体现出相互的关心。
  (三) 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1) 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2) 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典型试题】(2011年山东烟台卷)现代文阅读《江南柳》第23题: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语境以及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瞻前顾后”、围绕中心),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参考答案】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四) 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答题技巧】这类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 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切入。
  ⑤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可行性。
  ⑥ 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典型试题】(2011年四川达州)现代文阅读的第16题【迁移拓展】:
  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 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
  (2) 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回答此题,注意切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做到表述合理,语言流畅。第(1)题重点是理解诗句中菊花的特质然后回答出文人所赋予它的精神品质。第(2)题推断“菊文化”成因,要结合文章内容,只要能关注到选文第①节如下相关内容: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可以归结出答案: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
  【参考答案】(1) 从诗中发现: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2) 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
  【实战演练】
  水边的文字屋
  ① 小时候在田野上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像着这个屋子的用场。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 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 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的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 屋子就是家。
  ⑤ 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 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洒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 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1}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12} 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 联系全文看,“文字屋”具体指什么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3分)
  2. 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3.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2) 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4. 第{11}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3分)
  5. 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4分)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冰心的文字屋明丽典雅,晶莹剔透,闪耀着爱与美的光辉;沈从文的文字屋,古朴厚实,如诗如画,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5分)
  (2011年山东临沂卷)
  【参考答案】
  1. “文字屋”在文中是指作者用文字建造精神的家,即自己创作的作品。“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 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借泥草屋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及创造的欢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
  3. (1) “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抒发“我”的幸福与痛苦,
  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2) 现实的“家”可以为“我”安身,解决温饱,使“我”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但它不能安抚“我”心灵遭受的创伤,而作为精神家园的文字屋却可以让“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心灵得到慰藉。
  4. “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寄托。
  5. 要点:语言上:本文语言朴实亲切,细腻生动(举例略)。结构上:作者将三种屋子按时间先后依次来写,从有形的屋子写到无形的屋子,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6. 提示:本题5分,能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出对写作的感悟,观点明确得3分,语句通顺得2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
其他文献
有关司法部门指出,经营单位之间的经济纠纷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本不属于经营范围内的商品认为是畅销货,不对买方做资信调查就签定合同,货先交出,款却收不回来。(二)合同
甲贸易公司(需方)与乙厂(供方)签订了一项购买一千台电风扇的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供方应于6月底以前交货。但供方没有遵守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至8月底才电报通知需方准备发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Mathematics is a highly abstract disciplin
地震在时、空、强空间中存在着分形结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地震中的分形几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b值和分维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另一种描述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分维,最后探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向高度化和复杂化、经济向优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技术上或营业上的秘诀及其它营业秘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日本的学说和案例中,作为侵害营业秘
1991年4月9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督促程序。它不仅为当事人解决债权债务纠纷提供了最便捷的诉讼方式,而且也有利于人民法院迅速及时解决债权债务纠纷
《法学》1992年第4期刊登了张善呜同志题为《催讨货款不宜用支付令》一文。笔者认为:货款作为债的法律关系虽然是双务的,但是由双务转变为单务的现象占有相当比例、完全能够
能源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瓶颈的方法在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逐渐增加新型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本文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我国
有理数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命题人非常看重有理数中的概念,因此大家的目光就都聚焦到这些重要的概念上,借此机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0年有理数概念型考题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
今天,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各位来宾见面,聆听大家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作为我国的一部专门的经济法律,自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正式实施以来,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