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理论逻辑

来源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命题蕴含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理论、灌输论等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深厚理论根基。“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理论主旨是旗帜鲜明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必然性、实践的真理性,并传播其科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理论目标是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与世界共享精神财富、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照亮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展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21)04-0022-09
  “讲好中国故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1](P198),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2]。习近平强调国际传播中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强调要对国内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1](P20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会议和活动中讲述中国故事,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实质上是做好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我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演讲,都要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还在不少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这就是做思想舆论工作,就是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1](P210)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故事叙事,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彰显故事所蕴藏的思想理论、价值理念。把握和领会“讲好中国故事”重要命题,必须理解这一命题所蕴含的理论逻辑。
  一、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命题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讲好中国故事”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理论、灌输论等经典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境遇下的中国化、具体化。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论述了物质生产方式对人们的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P32)。马克思这一理论的主要含义有两点。一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4](P72)。二是社會意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人们的意识、观念,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在世界面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极大提升,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发展而达到相应的高度和深度,西方主观印象和中国真实形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反差和落差。讲好中国故事,对国际社会而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国现实的兴旺发展、中国对外的和平友好,从而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刻板印象,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理解与认同。对国内而言,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了解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化,了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昂扬姿态,从而把生活中的朴素情感升华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全部历史是实践着的人的发展历史,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从人的发展维度而言,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描述了这种理想状态:每一个人自由地在不同领域里施展自身的才能,发展自身, 人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4](P85)。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方面、人的社会交往方面、人的精神方面、人的个性方面等全面发展。其中,精神的丰富和充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马克思一直重视人的精神维度的发展,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5](P330)。
  讲好中国故事实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好人的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社会更深刻认识中国,提升认识的正确性和全面性,就是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对国内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就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6](P313)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使人们在一个个具体的、真实的、精彩的故事的直观感受中,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党和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使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这种激发人的潜能发展、激励人的社会参与、促进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三)马克思关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的科学论断,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他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不仅支配社会的物质力量,而且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他们决定时代的整个面貌,“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4](P98-99)。 这一论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揭穿了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谎言。二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要占统治地位,即统治阶级要生产自己的思想,掌握话语权。三是统治阶级掌握思想的分配,即统治阶级要引导社会思想与价值观。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是要争取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首先,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其次,讲好中国故事,是要建立起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高思想文化影响力。对国际社会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发出中国声音,改变世界舆论“西强我弱”的局面。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主流舆论对中国的发展评价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不乏诸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习近平强调要改变国际舆论的格局,他指出:“国际舆论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这个问题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1](P197)讲好中国故事是改变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途径。
  (四)灌输论是“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的直接方法论来源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经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灌输的重要性,“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4](P306)。列宁明确提出了灌输论。他指出: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7](P317)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战场,对社会主义意识的任何忽略,都是对敌对意识形态的加强,他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7](P327)。
  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命题是对灌输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问题上,习近平十分重视灌输方法,指出“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有效管用的,要继续坚持”[6](P505)。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践行灌输论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指出,“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8]。习近平不仅重视灌输的重要性,更关注灌输的实效性,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达到培根铸魂的目的。“讲好中国故事”指出了灌输的有效方法,这一命题不仅继承了灌输论,而且创新和发展了灌输论。
  二、 理论主旨:旗帜鲜明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要彻底,就要以事实证明理论的真理性。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以故事为载体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习近平强调,“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1](P213)。
  (一)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理论、道路、制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成长于中国的土壤之中,“我们走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6](P133)。同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理论成果,是成长于中国历史之中、中国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奋斗之中的真理。讲好中国故事,就是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之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深刻蕴含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离不开中国历史故事的叙事。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近代逐渐“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9](P169)。此后,中国历史故事的主题就是探索救国救民方案、实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洋务运动的故事、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戊戌变法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故事,诠释了毛泽东思想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的故事,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性。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6](P69),而是从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中国历史的故事有力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第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之基。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西方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但马克思主义只有融入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沃的文化资源滋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在这丰厚优秀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讲述中国文化故事: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文化故事;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文化故事;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文化故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故事等。只有从中国文化故事中才能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和蓬勃生命力,因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0](P36)。
  第三,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之根。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中国今天所拥有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都是中國人民奋斗的成果。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建设新家园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只争朝夕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故事等。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自身的美好生活,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国人民今天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中国人民的幸福为己任。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艰苦斗争,赢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尊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生活富裕;新时代,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伟大执政党,就是由共产党的人民性所决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树长青在于它的人民之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到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开拓新局面、取得新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 “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6](P530)。   (二)用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真理性
  中国故事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巨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举世瞩目成就、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成果。
  第一,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故事展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实现民族独立;从一个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到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第二,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10](P37)习近平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创造的社会经济发展奇迹的故事。他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6](P124)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更有深远意义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完成了14亿人口大国的脱贫攻坚工程,抒写了人类历史上脱贫的精彩故事。其次,中国社会的稳定举世罕见。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弱国无外交的局面,外交工作从“另起炉灶”到对外开放,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外交发展是建立在中国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基础之上的,这无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6](P8)。
  (三)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
  习近平明确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9](P161)。 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习近平强调要用故事为载体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加大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1](P213)。显然,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运用故事的载体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一,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这条道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条道路不走闭关自守的老路;这条道路不照搬西方模式。习近平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道路时指出,中国立足实际,博采众长,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生搬硬套或强加于人都会引起水土不服”[6](P458)。
  第二,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经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是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不断开创新局面、解决新问题、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中,习近平强调要大力传播这一理论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国内建设蓝图方面,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国际关系处理构想方面,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蕴含这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南。
  第三,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制度,尤其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涵的政治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其优越性。这些代表中国智慧的制度应当传播出去。习近平指出,传播中国的政治制度“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P210)。
  第四,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在文化问题上中国人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使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焕发盎然生机。中华文明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动力。
  (四)用中国故事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中国故事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就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7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由屈辱、落后到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1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好的真理、最好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2](P796)。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13](P369),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4]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要看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故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一,中国故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科学性。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使命,带领中华民族勠力同心,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第二,中国故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决了中国一个又一个时代课题。
  第三,中国故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开放发展的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成是僵化的教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会陷入一盘散沙,对中国、对世界都将会是一场灾难”[15]。
  三、理论目标: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讲好中国故事,最终是为了让全国人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类共产主义事业为终极关怀,胸怀世界,从而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主动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共享精神财富,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指出,要“不断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0](P34)。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共享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立场,与世界共享精神财富。马克思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拓,各民族之间的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由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4](P276)。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中国经验是对人类的贡献,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10](P340)。
  第一,通过中国故事与世界分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真理力量。中国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进程中,中国更有发言权。习近平认为,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而亲历改革开放巨变的中国,更有资格、有能力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发展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所以,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6](P314)。
  第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发展事业的同时始终关注人类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P8)。这些智慧和方案包括理论创新的智慧、道路探索的智慧、制度建设的智慧、文化传承的智慧。在谈到道路选择的智慧时,习近平认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16](P7)。在论及文化传承智慧时,习近平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0](P3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经验表明,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力量,一个忘记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
  (二)講好中国故事,坚定全国各族人民的理想信念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向全国人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牢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之基。习近平指出,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增强人们的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10](P324)。
  第一,以讲好中国故事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意识形态阵地不筑牢,各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可能乘虚而入。如何让马克思主义进入寻常百姓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理想,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具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本土性,是面向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讲好中国故事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第二,以讲好中国故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6](P301)。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以故事为载体,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故事之中,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价值认同。
  第三,以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实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意味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不少艰难险阻,中国各族人民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故事,能使人们从鲜活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能够在真懂真信基础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三)讲好中国故事,展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态,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具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这种理论价值及其所转化的物质力量,根植于中国故事的实践逻辑。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之中。科学社会主义在一战、二战后的苏联、东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广泛的实践。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演绎着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故事,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宏伟浩瀚的中国故事场中,中国最有底气、最有自信总结和提炼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国实践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理论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闪亮的标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远意义,从时间维度而言,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从空间维度而言,是对世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从人类文明发展深度而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否转化为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故事,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聚焦中国问题、世界难题,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国内外重大问题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方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世界性难题,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迈向新的征程,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求是,2018,(9).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邓小平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15]秦 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王 篆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贫困理论,系统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全面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新理念、新观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安排,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开展什么样的扶贫开发工作、怎样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而彰显人民性、回应“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现实问题而注重现实性、蕴含“大统筹大协同大扶贫”的系统思维而体现全面性、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于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抓好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城市建设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举措。只有市域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才能更好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高度求真的辩证唯物论和知行统一观,成为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不忘初心,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当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才能逐步进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社会规则体系的新旧更替,即塑造与崭新的技术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一系列规则。其原因在于规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变量,表现为规则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因而现代国家治理需要规则建构,其逻辑进路是做到“四个统一”,即: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的统一,问题导向和效能导向的统一,历史传承和现实观照的统一,立足国内和借鉴国外的统一。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的中国“十三五”历史性成就,引起世界全面、广泛、深切的关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规划建议以及确立的相关发展战略举措,不仅事关中国的未来,也事关世界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举行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并具体彰显在四个维度之中,即“十三五”成就和中国方案彰显国际意义、“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具有国际意义、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战略发展举措展现国际意义、世界关注和读懂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富有国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收入、身心健康、生活照料、养老机制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关注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渠道、保障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创新养老模式、完善养老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举措,以化解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
赓续习近平主政宁德(俗称闽东)时的廉根脉,践行廉行为,凝炼宁德实干廉精神,具有溯源全面从严治党深厚历史渊源的重要意义。具体到福建,应从政府引导、学校提升、社会融合等方面入手,在赓续习近平宁德廉根脉与廉文化发展实践中,结合本地特色,自觉传扬福安廉文化(以薛令之为代表的特色廉文化),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廉文化向纵深发展。
邓恩铭的一生短暂而壮烈,其生前光辉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邓恩铭的择业之路并不平坦,和很多早期共产党人一样,也经过了一个冷静思考、理性抉择的过程。但是,一旦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他便坚定如钢、矢志不渝,为此奋斗不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本文着重考察促成邓恩铭选择从事职业革命家道路的缘由和实践过程,并探讨其对当代青年择业的启示意义。
现阶段,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供需矛盾突出,成熟的服务供给模式尚未形成。造成服务递送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上而下的递送制度设计缺陷和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递送主体培育不足。基于个案剖析和田野调查经验,文章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定位是满足社会成员更高老年生活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为目标,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递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社会政策创新。
[摘 要]百姓宣讲是中国共产党与群众进行政治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当代中国政治运行中的基础性环节之一。百姓宣讲緊紧围绕“百姓”运作,是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政治中的重要实践。百姓宣讲主要由群众代表中国共产党来宣讲,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及其实践为宣讲主题,以百姓的故事为主要宣讲内容。百姓宣讲根据群众的沟通逻辑调适其话语体系和叙事结构,通过政治信息在中国共产党与群众之间的“上下来去”实现有效沟通,传递和反馈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