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诗歌中的“长安”意象群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对生活中的情感或者物品加以艺术化,它承载着诗人隐秘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象”作为道教用语,也就注定了“意象”的一个抽象化。能够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就等于说是开启了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对于高中教学来讲,把握好诗歌的意象,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西周到隋唐,长安地区的人文历史积淀非常丰富,有众多的王朝在此建都,从而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一般长安意象群有三类:一是郊野山川类,如少陵原,樊川,辋川,终南山,渭水等。二是城坊宫殿类,如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三是寺观胜地类,有大雁塔,曲江,灞陵,渭城,骊山等。这是细分关于长安意象。但是在实际的诗歌运用中,往往是“长安”直接出现的次数较多,同时“灞水”的意象是长安的一个替代意象。在高中的实际教学中,不可能给学生分的过细。所以本文只探求“灞水”“长安”这两个长安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唐代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唐代诗歌。这里就从唐代的长安意象发轫。
  “灞水”意象,往往可见的有“灞水”“灞桥”“灞桥柳”“灞陵”“灞柳”这几个子意象。所表达的含义基本相似。灞水位于繁华的长安城外,是一条护城河。每当认识送别朋友去他乡,往往从灞桥经过。或者从外乡通过灞水,灞桥进长安城内。所以,“灞水”往往有这么几个意思:
  其一,表示离别的伤感。如: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友人从灞陵离开,暗含着友人离开长安。又如裴说《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这里提到“灞桥”,也就是说,出长安城,表示着送别,“攀折”意思是攀折灞桥柳,暗含着“折留”,由此可见,此时表达送别的伤感以及依依不舍。
  其二,帝乡的象征。如白居易《长乐亭留别》“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还有刘长卿的《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从中可以看出“长安”是当时文人的梦想。这里灞陵和长安连用,意即帝乡。
  其三,表示闲适的隐居。如杜甫在《怀灞上游》中说:“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春浓停野骑,夜宿敞云楼。”还有王昌龄《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都是表达了对灞陵风光的喜爱。
  “长安”意象在诗歌中经久不衰,往往代表着特殊含义。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多,但有迹可循。唐代“长安”空前繁华,因此唐代诗歌中有很多诗歌涉及“长安”。按照唐代发展情况来看,“长安”主要有以下意思:
  第一,初唐盛唐的长安意象——帝都气质。这时候的长安赋予了唐人雄浑阔大的胸襟、乐观自信的气质,文人的仕途理想之地就是长安,从各地奔赴长安,企图在长安实现人生抱负。如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可以想象孟郊的意气风发。再如高适《别韦参军》:“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可以看出少年意气风发,想要在长安建立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第二,思归与留恋。那些因落第、贬谪等种种原因而远离京城的文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和思归之情。当他们一步步走出京门后,长安始终是魂牵梦縈的所在。如李白“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充满了对长安的怀念和留恋。
  同样有李白的“长安宫网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以及对长安城中君王的忠贞。
  其三,晚唐的“长安”意象代表着理想失落的哀伤,仕途日艰的悲凉,文人心中充满矛盾,在归去和留下之间难以抉择。如耿津《发绵津骚》“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问“长安”的远近,表明诗人不在长安,但是迫切想要回到长安。尽管诗中流露出长安望切之意,但更多的是生不逢时的感叹,是理想失落的哀伤。
  其四,晚唐的“长安”意象还代表着表面繁华,实则荒凉与衰败,表示繁华不再,凄凉萧瑟。如赵嘏《宿楚国寺有怀》“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诗句中“松菊荒”体现落败,后面“长安”的提及,则使得这首诗增加了更加深层次的意义,从感官,到感情再到政治层面或者哲理层面,如若考生在考试中将这几个方面面面俱到,何愁分数提不高。
  判断“长安”意象究竟代表着哪种含义,还往往需要根据整首诗的格调以及环境描写来判断。比如赵嘏《宿楚国寺有怀》中:“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江边松菊”“荒应尽”“夜正长”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长安秋季的荒凉,也暗含了长安昔日的繁华已如过往云烟,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中国古代的诗歌难就难在无法体会诗人精神上的感觉,也难在意象所包含的情感,难在特殊意象所蕴含的历史韵味。只有当这些意象解读清楚,了解其历史内涵,诗人的感情就不难理解。我想我们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往这方面走,从意象群入手,慢慢解读,透彻解读,按照课纲要求,是不难的,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今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早饭。我们走进一家小饭馆,点了肉包5个,每个1.5元,一共7.5元。山珍野菜包4个,每个1.2元,一共4.8元。韭菜鸡蛋包4个,每个1.2元,一共4.8元。豆腐脑2碗,每碗3.0元,一共6.0元。奶茶一杯,每杯3.0元,总共26.1元。  妈妈付了50元,找回23.9元。爸爸吃了1个肉包、3个菜包、1碗豆腐脑,花了1.2*3+1.5+3=8.1(元),妈妈也吃了这么多
期刊
夜已经深了,凄迷的月伴着我,在路上……  没有了清早叽叽喳喳的鸟儿,月儿也戴上了遮羞的面纱,昏昏黄黄,树影在风中斑驳零落,格外寂静。  想必是夜的召唤,池中的荷花不再那么落寞,隐约的虫啼声也在与它共鸣,它的笑靥似乎更为灿烂,花瓣在水中微微浮動,荷叶中的珍珠摇摇晃晃,那么浑圆晶莹,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粉相称,更显妖娆。  人影稀疏,掠过一阵风,也就淡去了。  抬头仰望苍穹,漆黑中拥有神秘,繁星粒粒,
期刊
纷乱下来的竟是雪,铺天盖地。还未触碰那浮躁的地面,就化成了无色无味的水。忽而在唇边轻薄嘲讽地笑了,明明是将泛新绿的天气,看到满地白雪岂不是一种荒唐。黄昏之时向窗外眺望,地上已积起一层薄薄的白,在略显昏暗的天光之下,竟变得灼灼其华。  在华灯初上之时独自走出家门,雪寂寞地又将地面上的白加深了一圈。将脚印深深地印在雪地上,那满地的白雪像是受不住忽而压缩的惊吓,发出“嘎吱”的声响。马路上再也没有了汽笛声
期刊
我愿意是路灯,  用充满爱的亮光,  为无家可归的人带来温暖,  给他真诚的关爱。  我愿意是路灯,  用充满自信的亮光,  為迷失方向的人指引方向,  给他照亮前程。  我愿意是路灯,  用充满慈爱的亮光,  为失去目标的人带来希望,  给他前进的动力。  (指导教师:吴茂娟)
期刊
一放暑假,舅舅就交给我一个任务——监督表弟完成暑假作业。OK,没问题!一年级的小毛孩,那还不是三下五除二搞定!  我到了舅舅家,表弟一見我就笑得和朵花一样:“姐,我爸买了好多好吃的,我都没舍得吃,给你留着。”我严肃地摆摆手说:“吃东西不着急,先把作业拿来给我检查,看看进度有没有跟上。”我看他还有一半的作业没做完,就说:“按计划,今天应该写到哪一页了?怎么没按时完成啊?”谁知表弟听了还是一副嬉皮笑脸
期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多少人的心声。妈妈的爱就像太阳光,我们就像刚长出来的小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我的妈妈和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妈妈一样平凡,也不平凡。  妈妈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們经常会听到:“妈妈我饿了。”“妈妈,我的零用钱呢?”“妈,不是让你给我拿出换洗衣服来吗?”等等。就这样,妈妈成为家中唯一的佣人,受我
期刊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蚂蚁的身体结构,并要求我们分小组探究蚂蚁吃什么。有的认为蚂蚁吃玉米、大米、小米等粮食,有的认为蚂蚁吃肉类和鱼类,有的认为蚂蚁吃蛋糕、蜜糖等甜食,有的认为蚂蚁吃小虫子等。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执己见,那么蚂蚁到底吃什么呢?最后大家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我们捉来几只蚂蚁,放在一个扎了小孔的盒子里,往里面撒了几颗玉米和大米。只见一只蚂蟻飞快地爬过去,用触角碰了
期刊
17岁的孤独少年,身披丧服,来于季氏门前。那时的他,两难而无助,但他的肩上承载着家族的荣光与个人的命运,他渴望跨入上层社会的门槛。当这份渴望被冷水浇灭,剩下的只有铺天盖地的嘲笑与讥讽。这对于17岁的孔子,无疑是莫大的打击,但作为一个弱者,他所能做的,只有退回家,忍下无尽的苦涩,忍下无尽的寂寞。  对于弱者与强者,古希腊哲学家修昔底德曾言:“强者行其所能,弱者忍其所必忍。”但我言:“强者忍其所必忍,
期刊
十岁的六一儿童节,过得特别有趣。虽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但是其中的每一个活动都令我难忘。尤其是那次攀岩活动,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清晨太阳刚出来,吃好早餐没多久,教练就带着我们一行来到了半山坡上的攀岩墙边。高高的攀岩墙竖直向上,大约十层楼那么高,墙面上有很多凸出的支点,这些凸出的支点就是我们向上攀爬的着力点。  教练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安全装备,并且教我们穿戴安全装备。详细讲解降落方法和攀爬方法,
期刊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也越来越强, 但无论是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现在的“启发式”教学的变革,还是从传统的“个人”学习到现在的“合作学习”的变革,都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更应该学会享受学习,让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一件麻烦事。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