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一个人掌握并运用语言的最基本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才会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方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阅读的力量。”阅读提高到关乎民族兴衰的高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读书既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又是一种比较辛苦的劳动,因此许多人对读书不感兴趣。我在批改作文时就发现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读书就像杀人一般,只不过读书是不见血的刀。”看到这样的内容,我很震惊。但掩卷思考,还是有其现实原因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强。这就警示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朱永新先生认为:“这几年阅读率继续在走低,我们整个社会离阅读越来越远。”在阅读率(特别是图书阅读率)越来越低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被排挤了,大部分学生没有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许多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在应该大量阅读的时期,没有得到阅读的滋养,又过早步入了社会,善良的天性很快被扭曲了。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厌恶阅读,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因此,要想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阅读,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享有快乐体验。这就得从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入手,培养阅读兴趣。如喜欢小说的就让他读小说,喜欢科普的就让他读科普读物,喜欢童话的就让他读童话……总之,不要求所有学生读同样的书,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如果你要求他们读同样的书,往往会导致对这种书不感兴趣的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扼杀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把他们的爱好放在第一位。通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我发现原来不那么喜欢读书的学生也对读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能够自觉到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了。看到这种势头,我就积极加以引导,最终使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方面产生了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班级阅读氛围十分浓厚。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快速阅读,一目十行,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这就使学生所感知的不再是一个个的文字,一个个零零碎碎的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中的“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快速阅读的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所以,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时,有时确实没有必要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的意思,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快速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本质。有了快速阅读做基础,就能广泛浏览,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宽视野,丰富感知对象,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提升语言经验,从而使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培养语感,进而促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显著加快,所读的书也就越来越多。
  三、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困难。应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可从写作背景来析主人公的心理,并要重视特定情景的引导。教高尔基《海燕》一文,在学生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教学后又写读后感,让学生将两篇读后感进行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成功。很显然,两篇截然不同。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找到阅读的方法,没有读懂文义,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难以有深刻的理解,感受自然肤浅。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我没有批评学生第一次没有写好,而是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带着目标去阅读,会有更加丰硕的收获。在教学《活板》一文,预习时要求学生探讨:本文主要是表现什么?我们的祖先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有如此重大的发明,而我们今天为什么就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做?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现在的人缺乏创新精神。同时他们认识到学生所肩负的重任,那就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2]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个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为激发和维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养成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如果能够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有目的地选取一些书目,然后确定阅读的时间和进度。这样就能做到围绕课本去阅读,为语文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课外知识支持,从而提高语文课的学习效率。
  六、学会鉴赏
  阅读的目的是运用,阅读的过程也是鉴赏的过程,也就是从词、句、段、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此我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词、句、段、篇的序列与阅读过程中理解、概括、推论、评价等认知因素结合分解为:(1)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认读词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能力、鉴赏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建立句子概念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复句成分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鉴赏句子的能力。(3)概括段义的能力:概括自然段义和概括逻辑段义的能力,为理解通篇文章(4)理解篇的能力: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理解逻辑关系的能力、鉴赏文章思想感情和文艺形象的能力。(5)推论能力: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得出某种论断的能力,这就学会了分析。(6)评价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个人看法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阅读的最高境界。这几种能力的训练是分步的、渐进的,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做到自如运用,而要根据具体的阅读水平,提出切合个体实际的要求。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而要学会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做出某些判断,学会分析和比较,最终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对于阅读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我就根据其实际情况,经过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如果提出和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同样高的要求,势必会使他们为不能完成任务而气馁,从而打击其阅读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阅读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一定会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就连在作文中把读书看做是“杀人的刀”的学生,也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且逐步学会了对所读文章进行分析,在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时候由衷地说道:“我真正体会到读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快乐。”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改进语文教学,发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主渠道的作用,让广大初中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激发兴趣,建构广阔的智力背景,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广大语文教师应牢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需要教,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4-55.
  [2]中国教学资源网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
  [4]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体悟、灵活运用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摘 要: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利用作业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值得重视的。作者设计了三种形式的作业:作品比较、资料搜集与整理、问题探讨,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 大学古代文学课程 研究型作业 三种类型    在大学阶段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种引导不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应当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中。多年来,我从事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研究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中学语文课程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要求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要求语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语文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留心发掘,改变过去那种把教科书做唯一课程资源的做法,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文
新闻文风是新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新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大量不同风格、情趣和韵味的新闻作品,构成了新闻大花园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无
一、案例再现rn《狼》一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本文短小精悍而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采用串讲的方法或课堂表演的形式,比较容易将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度缺失。语文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创设问题情境、传授提问方法等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
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得到新闻学者以及受众肯定的同时,一些弊端也同时暴露出来。新闻报道的肤浅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指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从它的选题到它的报道方式、制作方式等都存在着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揭示的新闻事件不够深刻。电视民生新闻的题材源于市井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选题上只能是市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也是民生的一个体现,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通过节目的
文章从一带一路视野下探究侗族医药文化英译现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并结合侗族医药文化本身的特点对英译策略做初步探究,尝试提出运用直译、加注和释译等翻译方法来
摘 要: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其根本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注重课堂的开放性,注重阅读时的方法指导,注重自主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意识 注意点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