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 殚精竭虑——我记忆中的林超教授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超教授6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殚精竭虑,教书育人,从事地理科学研究,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缅怀先生辛勤耕耘的一生时,组织了这一组文章,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到先生对事业呕心沥血苦心钻研,以及先生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 本栏目由北京大学王恩涌先生协助编辑,谨致谢意。
其他文献
内陆平原水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是河流-含水层系统。无论是开发利用河水,还是开采地下水,都将引起区域性的水文效应——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泉水衰竭和水质恶化。在水资源开发条件下,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彼长此消的,防止生态环境退化的要义在于:从宏观上合理配置水源,并可靠地预测其可能引起的区域水文效应,防患于未然。
期刊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1991年4月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有关28个单位、共5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50多篇论文。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中国科协
期刊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教授林超因病于1992年6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林超教授1909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30年中业于中山大学,留
期刊
本文用功率谱分析和频带滤波等方法对1981年7、8月我国46个高空观测站的08h 850hPa到200hPa等压面的位势高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等压面位势高度准两周振荡强度、垂直结构和移动特点,以及它与夏季风强度和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
期刊
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的《中国地理著作要览》一书于1990年6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这部专科文献目录,
期刊
以历史人文地理作为讨论中心的国际中国历史地理讨论会于1990年11月12日~18日在上海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学者110多人、日本学者6人、香港学者1人。谭其骧先生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提交大会的论文也以历史人文地理为主。此次大会,对于推动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今年是我国学位制度创建十周年。同样,十年来在地理学领域内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此,我们向那些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导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也为能看到地理科学战线上增添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而由衷地高兴。 地理学学位论文是广大研究生存导师精心指导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地理科学文献库中十分宝贵的财富。人们并不希望这些劳动成果,特别是那些新技术、新方法及与
期刊
综合与区域开发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笔者的研究实践,90年代的地理学仍应以“综合地理学与地理建设”作为主要方向。现即以此为题略陈管见。 一、60年代在开展鄂尔多斯自然区划研究时,笔者便强调要进行区域的总地理特征研究。并在1963年北京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和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方向及其意
期刊
离子径流是河流水文要素之一。本文估算了流域侵蚀强度较大的长江上遊地区的离子径流量为9140.3×10~(4t),平均离子总量为202.7mg/l,离子流量为2898kg/s,离子径流模数为90.9t/km~2;初步分析了这些离子径流特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期刊
(一)90年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20年代一些大学开设地理系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0多年,地理研究以区域调查和类型成因分析为主,学科发展和专业人员尚不完善,处于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对中国现代地理学的系统研究具有奠基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