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建史上的两次飞跃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史上的两次飞跃,它们是中国社会两次伟大转型在党的建设史上的体现。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质、内容、作用、辩证本性和党建上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延安整风“三个代表”飞跃
  
  中国在八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发生了两次伟大的转型:一次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新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的转型,这是中国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转型;一次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是中国社会根本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两次伟大转型触动了整个社会,使其结构及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推动这两次伟大转型的重要思想因素是延安整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延安整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共党建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党建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延安整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把进攻的重点放在解放区战场。解放区受到日军的压力愈来愈大,战斗越来越频繁与残酷。国民党趁机制造反共摩擦⑴。由于革命的需要,党组织发展迅速,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党员由4万人发展成80万人。新党员是党的生力军,但他们大多数都出身于农民或其他小资产阶级,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非无产阶级思想。由于党长期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正之风还在党内继续危害着党。1941年后受王明错误路线的干扰,中国共产党处于极端艰难的困境之中。这些情况迫切要求党组织内部统一认识,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强大的敌人,以完成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使命。为了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思想,1942年党开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延安整风历时四年,它的具体内容是毛泽东提出的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在整风运动中形成了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延安整风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形成了一套优良的作风,并为党建创造了新的经验,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⑵。通过这次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地统一起来,统一于毛泽东思想,这一统一坚固了党的组织,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它在中国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转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延安整风不仅对党的思想建设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社会制度的建设影响更加深远,它是中共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是中共党建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二、党建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开始于20年前的改革开放,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领导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任务。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革命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执政党,从一个受到封锁的党变成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党。同时党内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增加,一大批年青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能否领导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最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处于强势地位,致使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在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受到了挑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中滋生的不良倾向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使党的领导威信受到影响;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产生了多种利益要求,特别是政治利益要求,这可能会对党的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产生挑战⑶。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第二次伟大转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制高点上,充分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决了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思想以保持并发展党的先进性为核心,科学地阐明了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党的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生产力、文化和人民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标志性理论成果,是50年来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中共党建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三、两次飞跃的辩证关系
  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史上的两次飞跃,两者之间又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从实质来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都是对全党进行一次广泛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中分别指出:“要领导人民打倒敌人,我们的队伍就要整齐,我们的步调就要一致”⑸;“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⑹;“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⑺。为达到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思想之目的,延安整风在全党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学马列的高潮,从而“建设广大群众性的更加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它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从上述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代表”其理论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三个代表”的高潮,就是要对全党进行一次广泛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从其内容上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延安整风的最伟大功绩在于“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⑻毛泽东在谈到学风时指出:“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具体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⑼。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号召下,全党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10]“特别是把文化建设,从党所领导的一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到党的性质、宗旨的层次上来,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党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乃至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特征的深刻把握。”[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三,从其作用来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推进了党的事业,成为中共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如毛泽东所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2]通过延安整风,全党形成并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并用这一有力武器实现了中国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转型,取得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使中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如何保持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重蹈苏联、东欧旧辙,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寻求出路,于1992年正式确立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然而在20多年的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种种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利实现中国社会第二次伟大的转型,这是我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概括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驶向预定的海域保驾护航。它将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现代化的国际背景下蓬勃发展,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就其辩证本性来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了思想对社会发展的能动性。毛泽东曾指出:“武器是战争的强大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13]的确,在延安整风这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推动下,中国实现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这是人的思想对社会政治的巨大的能动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遇到种种挑战的今天,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又一次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转型,这是人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巨大能动性的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其一;另一方面,人的意识对物质也是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充分显示出人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能动性。延安整风是为了在中国创建社会主义制度,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通过顺利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型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来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可以说延安整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延安整风成果的巩固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只是其一;另一方面,经济又反过来制约和促进政治的发展。总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辩证本性的角度,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强调了处于第二性的因素的反作用,即思想对政治、经济的能动性,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这也是唯物辩证两点论的要求。
  第五,从党建角度来看,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都实现了党建理论的飞跃。延安整风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整风运动,它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形成的整风形式,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延安整风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一系列的整风运动,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胜利起了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历史证明,整风是向全党进行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好形式,是端正党的路线、转变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最有效的形式,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创举,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提供了新的经验[14]。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党建理论,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重大的发展,这体现在“三个代表”所阐述的党的先进性中。保持党的先进性,特别是通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实现共产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方面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鲜明指出并回答了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回答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突出强调了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同代表性结合起来,而党的代表性又必须把广泛性和深刻性结合起来,同时“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求处于新世纪初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强作风建设上更应强调和提倡创新,要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执政能力,要建立实施和保障党的领导机制,要努力探索基层党建的新路子等[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给党的建设制定了基本方针。改革开放较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工程,因此,当代精神整合较之延安时期党的思想统一更有广度。无论从现实作用还是从理论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党建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注释:
  [1]王莹.《从延安整风和″三讲″教育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⑴:106-108.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125.
  [3]荣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党的历史任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⑸.
  [4][11]李铁映.《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5).
  [5][6][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811,835,833.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1252.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814.
  [10]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
  [1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320.
  [1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469.
  [14]梁琴?熏刘光明主编.《毛泽东思想论纲》[M].246-248.
  [15]严书翰.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J].《求是》,2001⑻.
  责任编辑 钟海连
其他文献
瑞金位于江西的东南边陲。1931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了治国安邦的实践,积累了执政的经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瑞金因而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静待人们来寻“根”,来探秘,来领略那段独特而辉煌的历史。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网络教育具有资源共享性、不限时空性、多向互动性等特点,而传统教育模式是校园课堂面授的同义词。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层次、对象、领域和教育目的上有时可以大致分工,有时可以互有交叉。我们应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网络网络教育传统教育思政教育  [
期刊
没有路的路    她从来就没想过出名。思维和名字都极为朴素,她叫蔡玉琴。她是老师非常喜欢的那种很自立的好学生,甘心情愿为班集体扫地、打开水、生炉子;一次能辅导几个甚至十几个后进生;体育成绩也很出色,高低杠、跳山羊、跳高、跳远、跳跳箱等等无所不能。这不是因为她多么超常,就是出自于刻苦和坚韧。初中毕业时,她就曾经赤诚地交过上山下乡的申请书,但学校没有批准:品学兼优的学生理当升学呀!升入高中,她担任班团
期刊
[摘要]关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有几个问题是应当注意的:首先,公共资源属于社会群体共有;其次,公正分配不是平均分配;第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特别要注意不能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第四,公共资源不仅是可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的倾斜。  [关键词]社会公共资源公正分配社会不公和谐社会    一个考生,如果他生在北京,他进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就要比其他地区的考生少几十分,惟一的原
期刊
[摘要]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
期刊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他在谈到去年的工作时指出,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发展
期刊
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在韩国国会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强调,中国愿同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崇高使命,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造福中韩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胡锦涛在演讲中指出,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也是关系密切的友邦。在中韩友好的长期历史中,两国人民始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近
期刊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的军民,在血与火的沐浴中开创了红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昔日的战斗烟云早已消散,在当年共和国的红都瑞金,作为不可复制的历史载体,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时代“念物”,即众多的革命遗址。其中最为吸引人心的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等六大建筑。这些当年苏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无言地向驻足在它们面前的人们诉说红色的岁月,使人们受到心灵的震撼。这些红色的“名胜
期刊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这是一个将永载史册的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平安飞行115个小时32分后重返神州,缓缓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草地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树起了我国科学探索新的里程碑。  在近5天5夜、约325万公里的太空飞行中,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经历了76次日出日落,成功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试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
期刊
[摘要]坚持“学好哲学,终身受用”的科学论断,做到自觉学、终身学;坚持唯物论,做到“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辩证法,做到“交换、比较、反复”;坚持唯物史观,做到“从群众最高兴的事情做起”;坚持好的学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陈云哲学思想领导干部学好哲学    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作了大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他的领导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与他高度重视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