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购房”是场闹剧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的深圳可以说是“爆炸性”的新闻不断。刚刚经历了所谓千亿元“断供”传闻的袭击,一个“万人购房行动”闹剧又突然冒了出来。按照这个计划的构想。通过与开发商的谈判和协商,将实现深圳关内普通商品房团购均价为8000元/平方米,关外5000-6000元/平方米的理想目标,这样参与团购的上万市民将可以用比市场低一半的价格买到房屋。
  这场大戏的亮点还远不止于此。据称组织者邹涛请到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谈判顾问罗杰·道森,这位“美国谈判第一人”在8月1日抵达深圳参与团购砍价。另外龙永图和王石也成了组织者瞄准的目标对象,号称也将让他俩为“万人购房”助威。
  那么多重量级人物名字的频繁闪现,让这次活动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一时间也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领头者邹涛不无得意地表示,目前参与人数已经突破了两万人。然而笔者在这里倒是要对此泼一下冷水,所谓的“万人购房”完全是场闹剧。
  首先,“万人购房”真的能把房价降下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团购最多只能算是一个规模消费,批发当然可能得到比零售更低的价格,但绝无可能会让商家亏本销售,更没有可能令开发商用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来倾销手中的楼盘,这是稍有经济头脑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其实开发商如果真的想加快销售速度,只要自己降价就可以了,结果可能没降到一半就已经被抢购一空,还轮得到“万人购房”来插一手吗?
  其次,谈判高手的登场就会让开发商俯首称臣吗?这是整场闹剧最大的一个笑话。罗杰·道森虽贵为关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谈判顾问,但他对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一点儿也不了解,让他来砍价一定比不上那些房产中介经纪人来得更为老练。而龙永图根本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去理会这样的把戏,这些都最多不过是组织者自拉自唱扯起的一面大旗,这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花样。
  最后,即使“万人购房”成功了,老百姓真的能得到实惠吗?这就更加是天方夜谭了。如果真的有开发商愿意以一半价格出让房子,这样的稀缺资源早已成了人人眼中的肥肉,哪还有普通购房者享受的份?到那时所谓的“购房团”将会上演又一出你争我夺的大戏,一般的小老百姓肯定是无福消受的。
  由此看来,“万人购房”乃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炒作,不仅滑稽可笑,而且演技拙劣。那么既然明知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游戏,组织者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高潮呢?他们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组织者邹涛为何方神圣。据了解,此君为曾热闹一时最后又不得不黯然收场的深圳不买房运动的发起人,而他更为实际的身份是高尔夫球的经销商,而且学过工商管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人。其实邹涛自己的一句话早已道破了其中的玄机:“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团购平台,搞二手房的团购。”这个平台是每位商家都垂涎欲滴想要得到的。两万多位市民的真实购房信息,它是何等庞大的商业价值所在,怪不得邹涛早已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了。
  就算撇开“万人购房”背后隐藏的商业利益不谈,其愈演愈烈的局面更产生了对社会方方面面极大的误导,其结果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明摆着是不靠谱的事情,但居然还有那么多购房者趋之若鹜拼命往里挤呢?而这,正是当前市场的弊病所在。
  中国人一贯都相信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但任何市场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绝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现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许多人都喜欢采用群体性的行动来放大其效应,在房地产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诸如退房潮、不买房运动、断供直至现在的“万人购房”等等,但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跟风者都咽下了自酿的苦酒。所以笔者在这里倒要奉劝大家不要再被那些“意见领袖”随意忽悠,对于投资来说盲目从众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其他文献
谁不希望自己是财富快车上那个满足而惬意的乘客呢?毕竟财富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有了财富的保驾护航,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理想,追逐更多的目标,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更充实。  但是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境遇相似的人经过几年之后家庭资产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更有甚者,有些收入较高的人几年之后其家庭资产反而不如那些收入比他低的人,这些人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我为什么坐不上财富快车”的感叹。细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
期刊
以房养老,应该不算是个新话题了。虽然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支持传统的以房养老,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实现以房养老的美好愿望,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住在美国德州的61岁老太戴茜,前不久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通过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从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这样她就可以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这就是风靡美国的
期刊
很多政策在出台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其背后透露的往往是一种趋势和倾向。如果中小企业能够顺势而行,乘着政策的东风,略微调整一些在融资贷款中的策略,不仅能使融资更有效率,而且还会更节约成本。  今年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成了最受政策关照的重点户之一。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近年来,一直处在上升通道的贷款利
期刊
弱势震荡,熊市来临,股民接受严峻考验的时代已经到来。无论理智与否,已然不能再期待诱人的高收益,稳健安全的投资方式开始受到关注。第一理财网财富中心自成立以来每日都会接到大量投资者的咨询电话,在线客服上线后,时常与理财师在线交流理财事宜更是成为不少网友的必修课,聊聊市况,咨询一下新的投资方向,使得投资被大大简化。    熊市如何化险为夷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熊市是上天赐给长线投资者的最佳礼物。投
期刊
购房是家庭最重大的一项支出,可能要举全家之力,耗费多年积蓄才能完成,因此务必要慎重对待。因此对于购房时机的把握、购房资金的安排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等方面,都不能马虎,否则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并影响到家庭财务状况。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案例,来解析当前常见的问题。    购房自住不必等    错过购房时机  案例:2004年底,拿着全部积蓄20万元,金峰开始关注房产。他也想跟很多“新上海人”一样,在上海拥有一
期刊
人生财富的疾行道上,总有一些落寞的守候者,他们总在焦急地等待着下一班财富快车,可是却永远与财富擦肩而过。  有的人总爱抱怨,财富的奇迹似乎只在别人的身上上演,自己却连财富的尾巴都没有抓到。或许机会并不是没有在你眼前露头,然而你却与它擦肩而过了。  要当穷人,还是有钱人?答案似乎不需要继续寻找。可是为何财富的快车上总是没有我的位置?是什么让我总也搭不上财富的快车?    兄弟俩的财富分岔口    一
期刊
合理的储蓄规划是财富积累的良好开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循规蹈矩地储蓄,就可以高枕无忧。依靠积极投资,我们才能真正坐上财富快车,在复利的无穷动力之下越驶越快。  我的收入并不低,为何年复一年,账户上的存款还没有凑足六位数?我爱存钱,可是为什么我只能赚到别人的零头?当熟识的朋友都坐上了财富快车,从身边疾驰而过的时候,有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人生财富的疾行道上,总有一些落寞的守候者,他们总在
期刊
就收藏和投资油画而言。一幅画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在买画前首先要想一想:这幅画好画吗?如果很多画家都画得出,这幅画的技术含量显然不高,显然不具备较大的增值空间,这就是买画的诀窍。  乔治·瓦萨里(1511~157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兼艺术史家。他出生后的第八年(1519年)达芬奇去世,再过一年(1520年)拉斐尔去世。他53岁那年,米开朗基罗去世。因此,他和文艺复兴三巨人基本
期刊
北京网通公司成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被告。  记者连线该案的代理律师黎雄兵时得到了确认。黎雄兵表示,他们已于8月1日上午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交了诉状,起诉北京网通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违法对预付费用户实行差别待遇,立案庭表示将按照程序予以审查。  据了解,该案的原告李方平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一位从1998年6月以来就在北京长期工作、生活,但户籍在外地的“新北京市民”。李方平在中国网
期刊
依靠投资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却由于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态一再错过了依靠投资搭上财富快车的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错在哪里了。  要想坐上财富快车,投资理财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在迈向财富增值的道路上,股票和基金无疑是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助推器。然而股市风云莫测,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  这些阻碍投资者坐上财富快车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    从“死了都不卖”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