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时代

来源 :小星星·作文100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处于一种莫名的饥渴中。我身上笼罩着蒙昧深切的渴求,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仿佛身患无法医治的顽疾,唯有与大自然的草木江水待在一起,我才觉得安宁。
  不止一次,我觉得孤独,内心痛苦,于是走到江边水翁树下,紧紧拥抱大树粗糙的树干,感受着大树木质的体温,从中获得奇异的慰藉。
  因为常抱着水翁树,我与它成了亲人,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懂得,它是树叶精灵欢悦的歌唱。朝阳照耀绿叶,绿叶格外明媚精神,我能体会大树愉快的心情。我懂得树。只要有清澈的江水、洁净的阳光,水边的树就平静安然。平静安然的水翁树是我的定心丸,我得以在芦村安住。
  水翁树打开自然之门,我进入了芦村的自然世界。所有草木都与我相亲,我懂得草树的语言,与它们没有隔阂,我们的交流畅通无碍。
  我不喜欢穿鞋,总赤着脚。赤脚走在大地上,赤脚走入东江,站在浅水里,我想象自己像一根芦苇一样活着,脚下生出根系,深深伸入水土的血脉中,与大地相通相连。如此,所有草木的幸福都成了我的幸福。
  四季中,我最爱岭南的夏天。炎热的暑假,我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江水里。
  上学的日子我期待放学,一放学就朝江边跑,跑到水边,抱住水翁树,顺势爬到向水的那一边,衣裳也不脱,“咚”的一声直接跳入水中——那是我最激動的时刻,内心的欢悦简直不能用语言去形容。如果非要描述那种情绪,唯有用佛家所说的“大欢喜”。我想,陶渊明能理解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的大欢喜,便是“返自然”的巨大的幸福。
  冬日寒冷,每天清晨,我愿意端起大木盆,到江边洗干净一家人的衣裳。即使两手冻得小萝卜般通红,但能与东江亲近,也觉得乐意。
  我很宝贝从水边捡来的彩石子,上学的日子,久坐于小小的座位,感觉置身于人世的桎梏。但只要手中握一个小石头,切身感受到与自然同在,我便能获得力量,无论怎样艰辛的情势,都能泰然自若。
  在人群中,我有时如坐针毡,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处不好人际关系。同学看着我怪异,老师也对我不满,总批评某段书没有背熟,某件事不曾做好。我内心真正的想法呢,说出来总没有人懂得。在家里呢,就得一件接一件做家务事。我妈难得有好心情,她不停嘴地骂人;我爸也不是好惹的;我哥呢,他一句话不说,同时一件事也不做。
  除了童年时与祖父的相处,我似乎没有办法与别的人真正处得好。幸好万物有灵,草树、江水、大地、星辰、小鸟、蟋蟀,它们脉脉有情,陪伴我成长,给予我源源不断的慰藉、源源不断的爱与力量。
  我在人情世故方面愚钝,却对自然与文学敏感。
  因为家里穷,为了维持生计,从六年级起,我骑着单车,单车后面绑着天蓝色的雪条箱子,在附近工厂、工地转悠,开始了卖雪条的生涯。卖了一段时间,无师自通,有了一点生意头脑,我往雪条箱子加入了雪糕和汽水,于是挣到一点钱儿。我拽着我的钱袋子,到镇上书店买书。
  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 。在这本书之前,我手头只有一本 《唐诗三百首》 ,那是我祖父去世后留下来的。这本旧书引领着我,朝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越走越深。我缓慢地阅读它们,唐诗真的很好,庄严又芬芳,而内里有山河。读久了,我觉得一首诗像一个方块字,而每个方块字都像一首诗。它们是活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神情、自己的武功,内部又都涵藏着独一无二的世界。唐诗不仅鲜活,更有一种建筑的美感。我遇见古时写诗的那些人:张若虚花月夜行吟江畔;陈子昂登幽州台怆然涕下;杜甫漫卷诗书喜若狂;李白独对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诗是诗人的居所,只要诗句流传,他们就永远活着。
  寒冷的冬夜,我窝在柴堆里,烧一家人的洗澡水。柴火温暖明亮,而那本破旧的线装书里,远古的诗行像星辰一样发光。诗里的人就在我身旁,巴山夜雨涨秋池,葡萄美酒夜光杯……诗中写到的人,比芦村真实行走着的人更亲近。
  《老人与海》 给予我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渔夫桑提亚哥与孩子道别,然后他睡了一觉,梦见狮子。他独自出海,钓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鲨鱼一群接着一群来抢他的猎物。他打断了船桨,打断了桅杆,然而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了个精光,只剩下一架鱼骨,被疲惫不堪的老人带回海岸。
  我一遍又一遍读这个故事,对海明威的语言与场景迷恋不已。我爱那位与海相处的老人,从他身上获得了内在的力量。我想我此生也是不会被打败的,即使最终难免失败,但我会像那位老人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
  三年级那年,期末考试成绩不错,老师奖给我一个软皮抄。我无师自通,开始写作。那些幼稚的文句显示出笨拙的思想。后来慢慢长大,去东莞师范念书,开始住校。有一次回家,在抽屉底下找到好几个本子,细细读下来,不喜欢到震惊的程度,不知道自己为何曾经那样糟糕、不懂事。夜晚烧水洗澡,就着柴火的亮光,读一页,烧一页。就那样,十七岁那年,我把小小少年时写下的文字,全烧掉了。
  不知道小时候写了些什么,也不记得十七岁时看到了什么。不过我晓得,如果没有那个不讨喜的小小少年,今天的我会是另一个我。
其他文献
停水了!  我刚把牙膏挤到牙刷上,一手拿着杯子去接水,一手拧开水龙头,却听见水管里传出“呼噜呼噜”的声响。接着,水龙头里滴出几滴水后,便空空如也了。  我才想起,前几天物业就已经贴出了停水通知,说是要清洗水箱,我却忘得一干二净。  “洗什么水箱,停什么水!真是烦透了!”我气恼地把杯子掼到洗脸盆上,又“咚”的一声把牙刷扔进杯子里。  我盯着洗脸盆生闷气。  盆里没有水,只有刚刚滴落下来的几滴水珠。此
期刊
除夕这天,小力从午后两点多,也就是妈妈和奶奶开始准备年夜饭的时候,就一直在厨房里转来转去。最初,妈妈和奶奶还觉得挺有趣,妈妈说:“哟,居然比你姐姐还要主动啊,都没叫你就自己过来帮忙啦?”奶奶说:“这样好,这样好,男孩子喜欢进厨房是好事,将来才会是一个好老公!”  妈妈笑着说:“妈,小力才刚上六年级,还早啦!”  “快了快了,时间过得很快的,只是……”奶奶顿了一下说,“只是我恐怕是看不到喽!”  妈
期刊
星光杂货店藏在巷子很深的地方。白天来的话,要往巷子里走很长一段路,才能看见吊起来的一只灯泡。灯泡下面是一块旧旧黑黑的木头招牌,上面只有“杂货店”三个字。小店关着门,就像从来没有开过一样。  其实星光杂货店本来是叫“杂货店”,但老板只在晴天的夜里营业,趁着星星在头顶的时候做点儿生意,时间久了,小店就被叫作“星光杂货店”了。  晚上来的话,倒也不难找。披着一身黑色礼服的客人走到路口,远远就看见漆黑的巷
期刊
“看一看,尝一尝,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一个小贩推着车,车上有一个草把子,上面插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我不由得被吸引过去,买了一串冰糖葫芦。  我小心翼翼地取下裹在上面的薄膜,仔细端详着这串冰糖葫芦。它们比乒乓球小些,看起来十分诱人:那一个个小小的山楂在冰糖的包裹下显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魅力无限。我不禁被它们吸引住了,顿时垂涎欲滴。  我轻轻地咬上一口外面包裹着的冰糖,甜甜的
期刊
冬日的残阳揉碎在枝枯叶稀的林梢间,一群放学晚归的孩子在乡村的小路上,倦鸟归巢一般,你追我赶地奔跑着、叫喊着、笑骂着,惊起一树一树的雀儿起飞腾落。  雀儿的每一声啼鸣,对这些乡下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上树掏鸟窝摸鸟蛋,扯起弹弓飞石射飞雀——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在孩子们小小的背影里,那些鸟鸣和犬吠近了又远了,远了又近了,響亮了又喑哑,喑哑又响亮了……奔跑的脚步越来越靠近暮色里那些青砖红瓦的
期刊
在一个秋风瑟瑟,充满肃杀气氛的刑场上,刽子手们正要行刑,恰在这时一名士兵快馬加鞭送来了皇帝的手谕,令牌上写着:“赦罪不准处死。”  现场的官员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皇帝的旨意是赦罪免死,有的说皇帝的旨意是立斩不赦。到底要不要执行,监斩官也好不为难。一旦领会错皇帝的旨意,自己反有招致杀头之罪的可能,因为要斩的犯人是当朝宰相。  这道圣旨如果这样理解:“赦罪,不准处死!”那么就要刀下留人,宰相就可活命。如
期刊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从古至今,对于离别,我们总有感伤,但在送别诗中除却忧伤也往往有着其他寓意:或激励奋进,或寄托思念,或抒发抱负……而唐朝的一些送别诗中的精神面貌更为积极乐观。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林老师去看看唐朝那些不一样的送别诗吧!  看,烟花三月,此时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正在黄鹤楼 (今湖北武汉) 依依惜别他的老友孟浩然,因为孟浩然马上就要去江苏扬州了
期刊
一  陈安可上完棋艺班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小弄堂里遇到了徘徊的孙小强。孙小强似乎有什么心事,低着头走路,走一段又转身,就这么来来回回好几趟,不知道在干什么。  陈安可走近了,问他:“孙小强,你怎么了?遇到什么为难事了?”  孙小强抬头,这才看到陈安可。他想了想,忽然拉住陈安可的胳膊,可怜兮兮地请求道:“陈安可,帮个忙。”  “嗯?”陈安可不明白。  “你去我家看看,我奶奶还有没有生气。”  这下,陈
期刊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87、8合刊
期刊
一天,小迷糊去家乐福超市购物。他拿起一条毛巾看了看,便随手放在了一边。  “小朋友,請你把物品放回原来的位置。”  “你是谁呀?”  “我是这些物品的组长——陈列,专门负责将物品 (商品) 摆出来供人们看。”  “哦,是这样!”小迷糊的脸红了,“那你能不能具体跟我说说你的使用方法呢?”  陈列一看有人向他请教,立即来了精神说:“我主要是用在展览品、商品上。超市商品的摆放离不开我;展览会上整齐的物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