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突破,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海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当务之急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创造思维,体现自主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设计问题,基础生成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得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渗透美育,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五、运用媒体,启发想象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動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是我个人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看法,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有声有色,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工作经验 职业道德  一、打铁先要自身硬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加紧学习,
摘要:语文的性质决定了它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授人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材。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在有丰富的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性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鉴于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认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借鉴各地区的一些实践经验,本人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操作三个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综合
纵观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公开课上花样百出,包装精美;日常教学按部就班,年级越高,学生的作品越没想象力,没有创意。“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能进行美术创作,喜欢创作,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还要体现他们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教师应花大力气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很多来自生活的原始素材就已是情趣盎然的。学生的美术创
摘要:国家在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必须建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崇尚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重视课本教学、忽视课外活动的封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改革 创新教育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基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育中,除了有计划进行升国旗、爱国主义讲座和参观文化古迹等活动外,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人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摘要:所谓诵读,就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对课文做反复吟诵、体味,然后感悟文章之妙的学习方法。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 ,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也是语文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怎样在新课程实验中实施诵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呢?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在诵读教学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 诵读 重要性 习惯  诵
摘要:本文通过对求三角函数最值方法进行阐述,使学生能掌握三角函数最值求法并能在解题过程灵活运用,在高考过程中能运用自如。  关键词:三角函数 最值 求法  三角函数的最值主要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应用常用方法:判别式、重要不等式、单调性等方法外,结合三角函数的特点还有如下常用方法:  由以上几种求最值的方法可知,常用到的方法配方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