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质追踪法”解题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流程题是高考热门题型,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等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试题,分值比重很大。化学实验流程题引导化学教学过程中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该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中阅读分析能力、化学反应原理在工艺流程中的应用能力、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能力、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工业流程题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以新情境方程式书写、实验操作、化学计算和重要物质的推断等为考查方式。工业流程题综合性强、情境新、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对流程题的态度现在是比较发怵。我通过构建“杂质成分确定的思维模型、滤液成分确定的思维模型和循环物质确定的思维模型”,追踪这三个物质的去向,帮助同学们有效突破实验流程题。
  一、思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杂质成分确定的思维模型。除杂是工业流程中原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确定杂质成分,首先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原料成分和产品成分,然后利用原子守恒等知识确定除杂元素,根据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推断出除雜元素对应的生成物,从而可确定杂质成分。若是不熟悉的杂质物质不了解其性质,一般题干会有信息提示,这一点同学们不用担心。
  以2018年新课标Ⅱ卷26题为例,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料成分为ZnS(含有二氧化硅和少量FeS、CdS、PbS杂质)和产品成分为Zn,根据原子守恒推断出杂质元素为Si、Fe、Cd、Pb和S,其中S元素在焙烧时已经以二氧化硫气体的形式除去。根据物质的性质可知,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Pb元素对应的产物硫酸铅不溶于水,故滤渣除二氧化硅外还有硫酸铅。由于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需要将其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通过控制pH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人Zn粉置换出Cd,最后将滤液电解得到金属Zn。
  (2)滤液成分确定的思维模型。确定滤液成分,首先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原料成分,看清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根据物质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最后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滤液成分。以2018江苏卷16题为例,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料成分为氧化铝、氧化铁、二氧化硅、二硫化亚铁和金属硫酸盐,根据物质碱浸时,氧化铝,二氧化硅转化为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硅酸钠,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
  (3)循环物质确定的思维模型。确定溶液成分,首先分析题干信息,根据箭头指向明确加入的物质,根据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确定生成的物质,然后对加人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进行对照,重复的物质即为循环物质。以2019新课标Ⅰ第26题为例,根据箭头指向可知加入的物质为硫酸铵、碳酸氢铵,根据化学反应确定生成的物质为硫酸铵、硼酸、轻质氧化镁等,然后对加入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取交集,得到循环的物质为硫酸铵,所以对应的是溶浸工序循环使用。
  二、工业流程题的备课建议
  (1)重视基础,渗透观念。工业流程题是综合性试题,元素化合物、生产工艺、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等知识是解决该题目的必备知识。在近几年高考中,问题情境常常源于教材(例如2016·全国卷I、2016·北京卷、2017·全国卷II),工业流程题中的杂质成分也是教材中的典型物质,所以在高三复习时应“先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逐步组合,最后才能综合应用”。另外,在复习过程中应不断渗透反应观、守恒观、物质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2)重视应用,联系生活。工业流程题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时,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应依托真实情景把教学内容与基本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化工生产工艺、日常生活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的来回重复和死记硬背。
  (3)重视方法,聚焦思维。工业流程题对学生信息的辨析与推理能力、分析与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在高三复习时应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多种手段或方式,多运用结构化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使学生思维过程外化。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充分分析与归纳工业流程题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外,还应通过解题过程的分析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通过递进式设问的方式构建解题思维模型,通过解题方法的培养聚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通用技术虽然是一门新课程,但它的存在是必然的,这是顺应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浙江省最为领先开设此课程的省份,应该算是走在了前端,我们理应留下一些足迹,以供参考。本文就以我和通用技术的十年最为契机,从最初的认识到中途的理解再到未来的设想,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之路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通用技术;创新;综合  浙江省通用技术2008年开设,到2015年增加选修课程加入高考科目,这是走在了时代的
期刊
摘要:高中數学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突破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转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期刊
摘要:如果把幼儿园教学比作河道的话,家园和谐曲则是水流。笔者在穿越家园和谐曲的前奏----“家长志愿者”;间奏——“阳光新课堂“;尾奏——“亲子齐旅行”中,不断弥补幼儿园教学的空白部分,提升幼儿园教学的短板,朝向着一种完美教学不断迈进。  关键词:前奏间奏尾奏家园和谐曲  “家园和谐曲”,早就成为一个充满魔力的词语,它让幼儿园里的每一位师幼都怦然心动,已成为幼儿园共同生活的密码。“缔造完美教学”是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我国网络教学应运而生,网络教学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结构,并丰富了教学内容,无疑增添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值得初中数学教师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网络教学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学习期间是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的观察指导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在科学区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幼儿对事物只是处在好奇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的观察指导,引导幼儿不断进步。  关
期刊
摘 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特点理论性强、抽象、定义定理繁多。传统的离散数学期末考核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学生大多靠期末冲刺过关,即使离散数学考试成绩优良的学生利用离散数学理论、方法到后续专业课的奠基和迁移转换也出现障碍。从OBE理念出发,构建涵盖学习过程监控、知识体系掌握情况考核及应用能力测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离散数学;CG系统;考核;形成式  1 离散数学现状  离散数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今天,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理论知识和学科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还要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锤炼,以实现对于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上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团队协作;综合发展;能力培养;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团队协作培养价值分析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媒体电子时代,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进行改革,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多媒体教学,每个学科也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音乐伴唱和歌唱来学习和欣赏,这种单一而片面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理解起来有限;而多媒体是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和欣赏音乐,在制作音乐课件时,用多种类的资源创设情境,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立德树人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学科语文的研究生,在为语文教师努力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初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教育使命,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教师;培育学生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作为我国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第一资源,其承载着新时代强国、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
期刊
摘要:数学具有抽象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没有挖掘出其中的隐含条件,很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思路中断、解题正确率无法提高等现象。老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给学生们传授一些具体的识别方法和技巧,进而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关键词:隐含条件;解题思路;学生思维;解题思路  引言:初中数学题目中有些是没有给出明确条件的,但是有一寫隐性的条件隐藏在题目中,学生如果没有仔细审题,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