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患儿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0~80分)及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各组患儿早期的临床特点。

结果

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年龄12.0(1.0,180.0)个月;原发病以呼吸系统感染(60.7%,34/56)为主,病原学以细菌(71.4%,40/56)为主。死亡21例,存活35例,总病死率37.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12.5%(2/16)、16.7%(1/6)、52.9%(18/34)。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心率、1 h及24 h平均动脉压、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患儿的PCIS明显低于存活组,6 h及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明显高于存活组,初始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 h、6 h及24 h内入液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极危重组患儿的6 h入液量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CIS、VIS6 h、VIS24 h、初始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射血分数、6 h入液量水平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患儿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6 h入液量水平、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6 h液体入量、PCIS、初始乳酸及MODS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7、0.835、0.797、0.761。

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PCIS评分、6 h内复苏液量、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Ficat Ⅰ期及ⅡA期),应用多孔钽重建棒进行治疗,2008年3月到2009年5月,共有4
  目的 观察生物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31例Pennsylvania Ⅰ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共41髋;所有病例均行
目的探讨基于故事理论的干预对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故事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在院内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出院时应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
本文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观察到 50μmol/L的CdCl_2对LACA小鼠脾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26.08%,125~500μmol/L剂量下,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呈剂量—反应相关。500μmol/L时,抑制率
本文调查了生产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两个使用酚的工厂周围300米内空气酚污染状况,做了酚嗅阈实验,嗅阈值为0.158mg/m~3。酚污染夏季较冬季重。当日平均和一次最大浓度分别为0.
目的 掌握陕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状况,对居民膳食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2010-2018年陕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含量数据,结合陕西省居民的食物消费量,采用无机
  目的 对ACL正常和损伤膝关节侧麻醉前后的静态加载在体稳定性研究,评价肌力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8名志愿者单侧膝关节ACL断裂而对侧正常,在连续硬膜外麻麻醉效果充分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对12例12膝行全膝关节翻修,术中使用金属垫块修复AORI-Ⅱ型非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