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句 对社会的文化调侃与追问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造句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轻盈灵活,易于传播,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作用于公共领域,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社会功能。
  近日,大葱价格开始猛涨,“风头”甚至直接盖过了肉禽和鸡蛋,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于是,作为“豆你玩”、“蒜你狠”等流行语的衍生产品,又一个网络流行语“向钱葱”不胫而走。
  网络造句是一种重复的、流动的语言修辞艺术,它不是纯粹的幽默和起哄,而是指向一个事件、一种语境、一场见证公共围观力量的修辞运动。如今,网络世界好生热闹,诸如“李刚体”、“熊胆体”、“唤醒体”、“Hold住休”、“TVB体”、“吐槽体”、“凡客体”、“QQ体”、“蓝精灵体”、“赵本山体”、“见与不见体”、“校长撑腰体”等网络造句运动轮番上阵。急促的底层呼吸、逼真的公共心跳、大胆的社会反思,构成网络造句行为最基本的旋律和节奏。
  修辞艺术与公共议题构造
  网络造句往往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聚合效应,以“某某体”网络文本为蓝本,底层智慧纷纷云集,一试身手,对其进行另类改编或演绎: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微妙、传神,一语双关,具有无穷的衍生与再造能力,所演绎的是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读懂的幽默和智慧。
  近几年,面对一个个危及公共利益的网络事件,“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富二代”、“被代表”、“不差钱”、“七十码”、“蒜你狠”、“临时性强奸”等网络流行语一夜之间悄然诞生,继而疯狂传播。这些流行语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强调对公共意志的凝练,对公共道德的伸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因此具有公共修辞的性质。
  公共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公共演说传统,主要指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修辞行为,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激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中国现代修辞形态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即由集权式的革命修辞向网络空间中的公共修辞转变。当一些危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件上演时,底层话语便会借助各种间接的、迂回的、游击性的、偷袭式的战术进行抵抗,网络造句运动随之蔓延开来,其结果便是流行语的构造与生产。这些被“发明”的流行语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来自底层的亚文化抵抗艺术,这既是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核心强调的草根政治框架,也是德塞都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所概括的一种弱者抵抗艺术。
  根据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20大热点网络事件中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达到14个。这些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公众集体围观,离不开 相关流行语的生产及其后续造句行为的延伸。比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中的“今天你跳了吗”, “唐骏学历造假事件”中的“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校友”,“李刚门事件”中“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李刚”……
  原型符号与公共修辞风格
  网络造句的修辞对象既可以指向动态的、突发的新闻事件,也可以指向普遍的、沉积的社会现象,前者强调对“某某体”的构造与生产,后者强调对相似议 题的聚合与推演。作为一种公共修辞形式,网络造句往往采取戏谑、讽刺、游戏、拼贴、杂耍式的修辞风格,这是后现代主义观念在网络世界的逼真刻写。网络造句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轻盈灵活,易于传播,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作用于公共领域,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社会功能。
  一个流行语就如同一个原型符号,它会源源不断地召唤出新的组合方式,网络造句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修辞表达。在腾讯与360这场臭名昭著的商业网战中,网友借助“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来控诉各种践踏公众利益的商业行为,“QQ体”造句运动全面铺开。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迅雷、淘宝、Q币、IPAD、宝马、中国移动等各个版本的“QQ体”。例如蒙牛版的“QQ体”如下:“亲爰的蒙牛用户,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当我们检测到您胃里有伊利、光明、完达山等其他牛奶成分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敬请谅解。”
  网络造句运动同样指向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修辞技巧则致力于编织一个普遍的、共享的认知框架和叙事语境。相应地,对偶、反复、排比、顶真等形式修辞方法成为其基本造句方式。比如,面对当前社会的种种“怪”现象,网友以一种调侃戏谑的造句方式给这些群体一个个特殊的名字:马诺族、凤姐族、月光族、啃老族、打工族、蜗居族、蚁族、隐婚族……其背后是对某种价值或秩序的调侃与追问。
  草根智慧与公共话语再造
  网络造句的基本话语智慧可以概括为一种游戏式的、赌博式的防守反击策略,即在主流话语已有的意义图景中寻找其破绽和漏洞,然后通过隐喻、双关等修辞方式证明其荒谬性与不合理性,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意义修辞方式是基于“拿来主义”的“借巢孵卵”策略。
  许多网络造句并非网民精心创作的,而是直接摘自当事人语录本身。这些语言识别性强,高度凝练,无需加工便可直接传播,而且更重要的是,话语本身合 法、安全,看似陈述事实,实则可以随时偷袭或引爆事件。在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瞬间引发围观,各种版本的造句运动随之全面铺开——“城管很温柔,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北京今天没堵车,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同样,“七十码”、“俯卧撑”、 “躲猫猫”等流行语直接来自官方对事件的解释用语,而这些文字一旦进入传播领域,便具有了制造公共围观的神奇功力。
  不难发现,网络造句以一种“陈述事实”的合法姿态伪装自己,通过对其母体的反抗而制造事件,以此对主流叙事的合法性发起挑战,这正是约翰·费斯克 所谈到的大众文化普遍的政治抵抗艺术。这里,网络造句的修辞主体就是被主流叙事所抛弃的、或者被主流话语所压制的草根阶层,他们借由对公共意志的凝练而成为一个新势力,一个在公共议题面前不容忽视的新势力。(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涛/文)
  ◇责任编辑 杨曙光◇
其他文献
“啃老”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啃老”者被冠以不同的称谓:“袋鼠族”、“‘回飞棒’小孩”、“赖巢族”——  80后“啃老”现象不断遭到媒体诟病,其实“啃老”并非中国独有。20世纪末英国人用NEET专指“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就业或接受任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赖父母养活的青年人”。1998年法国《快报》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词汇“袋鼠族”,用来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水少等为理由,仍依
期刊
“艺考”大军长盛不衰,毕业生供过于求,一方面在于考生及其家长的盲目,另一方面更在于无数艺术专业的急速膨胀,那些眼花缭乱的招生广告和充满诱惑的培育方向,的确撩拨人心。  10多年前,一提起电影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人人立刻就可以点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那时的传媒在人们的心目中还不属于艺术,多数人更愿意归为新闻类。可是今天,艺术类的大专院校已经遍地开花,至于大学内所设的艺术类专
期刊
数学的威力有多大?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用实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们创造性地运用一个个公式、算法、方程,破解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现实问题,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一个公式改变了一支部队的执勤模式  一般来说,担负测控任务的部队,运用的是“测距+测速”国际通用的测控方法,将雷达站建在大山中正是因为“测距”的需要。  “如果抛开测距,仅通过测速来定位不行吗?”不行。国际上早有结论:仅凭速度数据无法
期刊
媒体近日报道,针对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上海正在酝酿打造一所“男子中学”。此举引发争议,有人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在笔者看来,男子中学是因性施教的可贵尝试,不妨宽容以待。  “因性施教”主要指教育要针对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性别心理特征,并完善和提高不同个体的整体
期刊
近日,上海市北虹初中校长吴佩芸遇到一件困惑的事:学校在课堂应用“电子书包”的过程中,推出一堂公开课《对称》。授课老师突破常规,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动手实验,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有些听课专家却认为,本来只需15分钟就能教完的知识点,花一堂课学太浪费,而且放任学生各行其是,弄得“课堂不像课堂”。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吴校长的困惑,提出了一个普遍问题。教学过程严密设计、环环相扣,老师讲解按部就班、无一遗漏
期刊
2012年4月5日,河南焦作一名小女孩坐公交时脚被车门夹住。其母亲闻讯赶到现场,粗暴地扇了女司机一个耳光。小女孩看到后,赶紧向女司机鞠躬表歉意。目前,该女司机被诊断为右耳“耳膜充血”,警方也已介入此事。(4月10日《长江日报》)  说实话,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下,这位母亲的做法并不新鲜。有的家长因孩子在学校受欺负,甚至还带领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到学校找老师和学生“报仇”。有人说,这是爱子之心,但如此暴力的
期刊
近日,重庆巴蜀中学推出的“奢侈品经济学”选修课正式开讲。课堂上,学生并未见到奢侈品,授课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华人在伦敦抢购促销奢侈品”的视频,接着讲了奢侈品为何昂贵,“一个奢侈品牌手提袋,在中国生产加工的成本是90欧元,可贴上某国际品牌的商标,放入国际品牌的柜台,其价格就摇身涨为2 000欧元。”有女同学称,她再也不会盲目追捧某些奢侈品牌了。(3月7日 中国新闻网)  一些网友和家长反对开设“奢侈品
期刊
据《光明日报》4月10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表的《中国高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课余时间多用于补习功课,日本高中生多是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素质,韩国高中生更热衷于参加志愿活动,美国高中生更多去打工。  由于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对考试成绩的高度重视,以及单一的评价机制和招生录取标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非常之重。因而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课外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
期刊
近日,杭州某高中爆出“防早恋”校规,要求男女生不得独处。细细一打听,全国各地有类似规定的学校竟不在少数。  这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幽默:“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
期刊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的一所中学因晚自习时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表示,这样做是想把心里积了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曾下发节假日补课禁令,但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放假,学生说,这半天只能睡觉。记者调查发现,湘潭多家学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课现象。  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每当高考结束,总有一些学生把各种教科书、教辅书等付之一炬或撕得粉碎,以宣泄被沉重课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