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层建筑中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它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良好的抗震性能、沉降稳定快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桩基工程作为高层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其施工质量对于高层建筑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中桩基的分类与选择、桩基础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桩基施工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的措施,希望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高层建筑桩基分类与选择
  桩基础目前是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类型,当建筑物场地上部的土层比较软弱时,采用普通的扩大基础,则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将均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这时往往采用桩基础。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形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按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预制桩用锤击、静压、振动或水冲沉入等方法打桩人土。灌注桩则在就地成孔,而后在钻孔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成桩据成桩的方法,又可分为钻孔、挖孔、冲孔及沉管成孔等方法。工程中一般根据土层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上部荷载等确定桩型与施工方法。总之,桩基设计应该注意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这两项基本要求。在工程实践中,由于设计或施工方面的原因,致使桩基不合要求,甚至酿成重大事故者已非罕见。因此,做好地基勘察,慎重选择方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也是桩基工程施工必须遵循的准则。
  二、桩基础技术概述
  桩基础技术的分类大致有两种:①锚杆静压桩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这两种技术各有千秋,作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建筑施工项目。桩基础技术由桩基与承重台组成连接.在建筑施工中是一种比较普遍常见的建筑基础形式,其中低承台桩与高承台桩是最基础的桩基施工方式,低承台桩的桩基部分完全淹没在土层中。高承台桩则留有一定比例的部分在土层之上。钻孔灌注桩技术相比起锚杆静压桩技术来说比较简单直接,在施工时将混凝土比例混合后灌注进入已钻孔的桩基内部,混凝土的最终凝固固定了桩基。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在土建施工中使用桩基础技术,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桩基础技术能够让建筑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地基是建筑的安全关键点所在,如果地基不稳定,建筑整体的质量便难以保证,而桩基础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筑施工时地基的稳定问题,能够使建筑更好地抵抗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效预防了自然灾害为建筑带来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一)缩颈
  缩颈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桩基位置的土层受到了孔隙水的压力。在拔管后又将压力传递给新灌注的混凝土中,此外,施工过程中拔管的速度过快以及桩管内的混凝土存量少都会导致桩基施工中的缩颈现象。其主要的预防以及处理的方法为:在进行灌桩时,要尽量的多灌,在首次拔管时要将拔管的速度放慢.以1m/min的速度为宜.如果施工位置的软土较多,则将拔管的速度控制在0.3—0.8m/min为佳,注意在拔管的过程中要对桩管进行密集的敲打,以夯实桩基。拔管的高度以第二次灌注混凝土的容量处为宜。此外,还要对混凝土灌注的容量进行控制,对发生缩颈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敲打,注意敲打的深度要高于缩颈部位1m以上方可。
  (二)吊脚桩
  吊脚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桩尖位置的质量较差导致的,桩尖位置的质量差就会引起桩基边缘位置的损毁。此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拔管时的震动力度不够使得桩尖未能够被挤出,然后在桩管拔至一定的高度上下落。卡在硬土层中导致的。或者是在沉管的过程中,桩尖与泥沙混合以及桩间距过小所导致的。吊脚柱的形成会严重影响桩基的承栽能力。对于吊脚桩的处理方法:①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桩尖的等级强度,根据相关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得低于C30;②要依据施工的土层性质合理的进行桩基间距以及打桩顺序的布置;③要随时的检查是否有缩管的现象,以便于及时的进行处理;④在拔桩的过程中要密震慢拔。也可在拔管的时候先反复的插管几次,在进行正常的拔管工作。
  (三)隔层
  隔层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拔管速度过快或者是混凝土质量配比不合理所导致的,因此,隔层现象的处理办法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以保证混泥土的塌落度符合相关的要求.要控制拔管的速度,若施工现场土层较软,则拔管的速度要不大于0.8m/min,在拔管的过程中要保持管身的震动,每次拔高0.5~1.0m时,要停止拔管仅震动,时间根据土质而定,通常情况下,震动的时间均在5~10s之间。
  (四)拒桩
  沉管时不能够使桩尖达到设定的深度就会发生拒桩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地下有硬物。导致桩尖无法穿透,或者振动机的转速过低.冲击力较小以及地层之间的摩擦过大导致的。而处理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严格控制打桩的速度,采用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可拔除桩,采用人工挖空的方法进行处理,或者将电机的转速调高。加大冲击力度即可。
  (五) 断桩
  断桩是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桩身的过渡倾斜以及起吊位置不科学导致的,此外建筑工程桩基的锤击也会使得桩基出现断桩的问题。断桩的处理方法为:首先在进行桩的位置确定时。就要防止桩之间的密度过大.在进行震动时,其震动的时间应不超过桩间距的4倍以上,在桩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5倍的桩直径时,应严格控制桩施工的时间,相邻施工时.其时间的间隔至少要超过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否则就选用跳打法.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程度,要严格的控制拔管的速度。在一般的土层之中。以1.2~1.5m/s的速度适宜.在较为软的土层之中。要将拔管的速度降低到0.6~0.8m/s,此外,还要按照顺序,对桩架进行敲打工作,尽量避免设备碾压以及新装震动对其的外力干扰。
  (六)基倾斜过大
  据相关的要求.桩基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倾斜度应该控制在50mm的误差之内,如果过渡的倾斜,就会导致桩体自身的断裂,其原因就是,倾斜会导致桩体自身承载能力的下降,承栽能力的降低就会致使桩基断裂事件的发生,此外。桩基桩尖位置的不准确以及桩基质量的不合格都会导致桩基在施工过程中的倾斜.进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要保证桩基位置的准确.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桩基的施工顺序。当桩基出现倾斜时.要以打击、拉动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桩基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性因素,同时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很难控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技术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桩基施工的质量要求更是很难达到一个高效的标准。因此要保证整个桩基施工建筑的质量要求,保证每个环节都积极有效的达到整个桩基质量的质检要求,从而推进整个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马学智. 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 建筑知识, 2015(12).
  [2] 曾红伟. 基于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的探讨[J]. 城乡建设, 2012(17).
  [3] 崔以伦. 加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8).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与分析得到业内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基本理念,分析建筑设计中可持续性。在探讨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多方面研究了整体性可持续建筑具体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  1.前言  作为建筑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至关重要。该项课题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整体性可
人类的本性,只要用一颗永不言弃的心态对待它,纵然不能及时焕发生机,但是我从不用异样的眼光和行为去丢弃它、让它丧失生长的希望。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核算型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逐渐向管理型会计转化。本文从核算型会计与管理型会计
赫拉HID氙气灯的特点:  各种变光型、单灯型规格齐全,寿命长,光衰小,色温齐,所有灯泡均经过严格的光电筛选配对与老化试验,保证成灯的优良品质与使用寿命。  1、双保持瞬间直线马达,稳态时不耗电、不发热,无故障动作次数大于20万次。  2、世界一流微体积,H4变光型灯座比卤素灯还短(加陶瓷座后),所有车型安装均能得心应手。  3、灯泡经过电性能与光性能的严格筛选,各项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均得到有利的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对1例消渴丸所致重度低血糖的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从专业角度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经
【摘 要】钢骨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继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结构,它综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可缩小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空间。目前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结构形式;钢骨混凝土;抗震性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住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钢骨混凝土结构因构件较小
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企业共青团是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奉献社会直接的阵地.它在调动青年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跟随我国时代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房地产档案量的急剧上升,导致庞大的管理工作,致使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再
《汉穆拉比法典》被公认为世界上迄今发现并完整保存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代表了古代两河流域立法的最高水平。本文就《法典》中的军事法条款展开分析,揭示古巴比伦时期军事
旱涝灾害问题一直以来是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清末广西旱涝灾害的史料和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该时期广西旱涝灾害的特征及具体表现、成因以及启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