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采苹:为传统增添姿色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是如此美丽:月色下静静的荷塘里,荷叶虽然枯萎,但张扬着一种在生命即将终结时的顽强,呈现出一种苍老的美,隐喻着另一种生命的辉煌。这便是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绘画的领军人物蒋彩苹教授60多岁画的人生第一张花鸟画《筛月》。这张画在巴黎展出引起了轰动。那天,她用英语对围观的人群讲:传统的中国画正在向现代化转型。如今自己虽然青春不再,但依然想跟时间赛跑,为传统的工笔画增添姿色。
  苍老根脉能否长出多彩青春
  传统亦让人醉。当蒋采苹优雅地打开现代重彩画《带银冠的苗女》的一刹那,传统之美让我们震撼:“单线平涂”被突破,多种中西方美术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我们犹如走进古老敦煌与现代绘画时空交错的走廊里。
  曾经,中国画有过悠久的丹青岁月,重彩画正是中国画的原发形态,历经周、春秋战国、秦、汉、唐,一路灿烂辉煌,宋元时开始走入低谷,至20世纪中叶已经整整式微了一千多年。时至张大千等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才扩大了国人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盛世画重彩”。
  当上世纪50年代中央美院大学生蒋采苹选择她的专业时,工笔重彩依然是当时较冷门专业。然而,每当度过黎明前黑暗,推开宿舍的小窗,看到鲜红的朝阳从校园树丛间冉冉升起时,蒋采苹的心中便升腾起工笔重彩复兴之梦。
  “传统可以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起点。遍观中外历史,每一轮创新多以复古为前导。”蒋采苹着意走进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大观园,用心去欣赏,去发现,去体验,开始创作出一幅幅与时代同行的作品。
  翻过高高的山冈,趟过弯弯的小溪,走过绿绿的田野,年轻时的蒋采苹每年下乡采风两个月。她的作品不再是老一套钟魁等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农民收割等歌颂新时代的主题。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被有关部门收藏,并在国外巡展。
  “我是追新一族”,谈起工笔画复兴创新,蒋采苹指着身上飘逸的淡蓝色纱巾,笑得很可爱。她和同仁们对可资借鉴的中外遗产中宗教的、世俗的、民间的重彩传统,以及水墨画、水彩画等加以借鉴和吸纳,力求在交叉学科中开拓重彩画的无限可能性。
  尝试也总能带来意外收获。蒋采苹曾创作一系列老芭蕉或新芭蕉对照的画面,在以物比兴、物我两忘的传统文化层面上展开探索,把情感的倾向性通过色彩突现出来,为重彩的现代性实验作出成功的回答。
  “中国画家要有自己的文化身份”。自《母子图》入选首届全国青年美展开始,蒋采苹先后创作黄遵宪、秋瑾、孙中山、宋庆龄等一批人物画,透过画中人物眼眸,能读懂他们内心世界的精彩和对国家的深情。她创作的《台湾排湾族新娘》等,展示了当代中国重彩画新技法、新材料的突破,也凸显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此时,当美术史家们公认工笔重彩画成为新时期美术事业的亮点时,77岁的蒋采苹艺术人生一如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复兴之路,亦经历着苍老复青春的历程。
  拿什么滋养传统的根脉
  “那是什么,如此美丽?”蒋采苹又一次来到敦煌时,一尊佛像上特殊的色彩让蒋采苹炫目。定睛一看,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银色,远非我们当前所用的化学银粉所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研究学者告诉她,那是天然云母矿石所制的云母粉,已经失传了近千年。同样失传的天然石色还有古称“黑石脂”的石墨矿石等。
  回到北京,蒋采苹翻开厚厚的古典卷宗,发现我国用天然矿石做原料制造的石色,已使用了至少两千多年。在埃及考察,她看到法老墓中也有石色使用,比中国早两千多年,并依然保持着高贵的艳丽色彩。
  传统的颜料历久弥新!蒋采苹深知,纵向扎根于上下五千年的时空、横向铺展在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中国文化的根,需要传统来滋养。她要寻找古老的天然颜料为现代艺术增色。
  蒋采苹深受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的父亲影响,很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天然石色的科学研究。
  “矿石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啊。”她上课带上显微镜,让学生看天然矿石美丽的晶体结构。她还不断地前往世界各地收集矿石进行研究、积累,又寻到一名民间陶瓷师合作,终于烧出了能极大丰富重彩画张力的“高温结晶色”,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此时,日本工笔重彩画也在较快发展,并在人造矿石研究上获得较大进展。当我们的画家只能用朱砂一种红色时,日本画家却能用几十种化学红来装扮他们的作品。
  “高温结晶色”成为推动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新亮点。因为天然晶体矿石具有化学染料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同时,使用这种天然石色,价格不足日本化学颜料的十分之一。
  然而,“高温结晶色”由谁来生产?全国只有不到1000名工笔重彩画家使用这种颜料,没有哪个生意人愿意办厂做这桩生意。
  “自己干吧!”年近70岁的蒋采苹提着资料,喘着粗气,去找工商局注册办厂子。投资办厂生产颜料需要钱,她就去卖几幅写意画。她又把自家一座房子腾出来做颜料研究所兼工厂,找学生搭把手,开始做起赔钱买卖。
  天然颜料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酷爱颜料学的蒋采苹仍在对工笔重彩画的颜料进行探索,目前正在开展有机颜料研究。
  传统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今年新年刚过,“意境与品格:中国当代工笔画艺术成就展”在冬日的北京开幕。迎着瑟瑟寒风,蒋采苹走进国展中心,为青年画家加油。
  她像丰子恺作品中的樵夫,风雨兼程,挑尽民族千古愁。“其实,自己能往前多挪一步,后人就会少一步。前人之殆,后人之灾。我很想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扶一程。”
  每一次,她前往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等世界文明遗址考察,心底总能生成一种历史沉重。让她自豪的是,这些文明古国的一些传统绘画连同其文化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然而中国传统工笔画依然传承着、发展着。
  “这是中华文化基因传承的幸运。”在全球化背景下,她始终对中国画现代化转型中是否会失去民族性充满警惕。在一次研讨会上,她对几幅打着传统名义却画着小脚女人和吐舌头的怪异裸女等迎合小部分人趣味的伪传统,表达了担忧。
  “画家要有担当”,蒋采苹总是不厌其烦地宣讲,我们这个时代恰逢盛世,要关注时代、弘扬主旋律。她提议建立中国画教学的科学体系,并让更多的中青年画家学习传统的技法。同时,对民族绘画体系研究和整理,并尽量以中国画构图学和中国画色彩学来替代西方的透视学和色彩学。
  岁月列车正载着满头银发的蒋采苹驶向晚霞的深处。望着不断变化的一幕幕绚烂的时代风景,她太想辞去一切社会教职专心创作,留下一些精品。但培养重彩画梯队已刻入她古稀的年轮:“传承是我的责任,我别无选择!”
  传承只争朝夕。从1998年开始,她亲自散发举办重彩画高研班招生简章,为有潜力的学员讲课。此后在文化部、中央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支持下,共主持9届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培训了360名学员。随后,蒋采苹正式提出“中国重彩画”理论和开始全面的中国重彩画教学。这也引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关注。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当蒋采苹从教50周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时,她的学生刘大为、何家生等知名画家和一批画坛新星集体亮相,成为美术界一道风景。
  “我对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未来充满信心”,面对中国重彩画开始走向世界,蒋采苹的脸上飞扬着快意。
其他文献
电子商务是利用综合信息技术(Internet 和 World Wide Web等),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老美们经常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如果深究这句话背后的科学依据可能要研究很久,但这句话所给与人们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这无关任何的理论研究,这和信仰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均如先生因长期患病,于2011年9月20日在京逝世,享年83岁。 Mr. Zhang Junru, a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
陈可辛直言《中国合伙人》借用了“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原型故事,英语培训学校的创业故事也使观众纷纷将电影中的主角与他们对号入座。企业家的成长史,白手起家的励志传奇,加
PURPOSE: To report a patient with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ocular coma-like aberration that was caused by the tilting of an intraocular lens (IOL) who was treate
宝来1.8T轿车采用直接点火系统,其点火线圈和输出放大器组装成1个部件,每缸1个点火线圈,安装在各缸火花塞上方,点火系统的电路如图1所示。该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和高压线,能
1目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海洋渔业生产活动虽然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很大, 但完全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海损事故并不多, 大部分海损事故的发生存在着渔船
目的 评价350-mm2Baerveldt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治疗合并人工晶体植入后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0年6月到2004年5月,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32例33眼350-mm2Baerveldt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治疗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的标准定为眼压大于等于6 mmHg同时小于等于21 mmHg(1 kPa=7.5 mmHg),必要时用抗青光眼药物,
吴亮:赛邦,我这次集中和你们画画的聊天,到现在为止大概有三十几个了,大部分都在他们的工作室。个别是在家里,这些人在家里画画,做作品,先是计文于,柴一茗,今天上午秦一峰,现
本文报道了用国产DD-P250型等离子增强CVD设备制备的氮化硅膜的组分分析结果。用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了膜中Si/N组分比以及O、C等杂质的含量,研究了组分比与射频功率、SiH_4/N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