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控制力,是一个人克制自己当前想做某件事的动机,去做另一件更具社会意义的事情的能力。儿童的自我控制力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儿童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做事。
  控制情绪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成人也不例外,儿童尤其困难。而家长和老师最关心孩子的问题之一,就是怎么让孩子听话,即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其实,儿童的自我控制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来提高的。儿童的情绪自我控制,不到1岁时只有自我调节的萌芽出现,1~2岁时发展缓慢,2~3岁时发展较快,真正的发展在4~5岁时(幼儿园中班以后)。这种培养应从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在孩子2~3岁时,大脑发育提供相应基础之后,对其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呢?持有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家长和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哪些方法更好,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你真聪明!”“你是坏孩子!”“你太胆小!”“你就会打人!”“你永远也不会认真细心!”……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这些评价语言从自己的教育词典中彻底删除!
  不要说“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这种横向比较最容易伤害孩子包括成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没有爱、欣赏、表扬和奖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对不符合期望的失控行为没有通过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等方式来干预,教育也不会成功。
  一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伴随着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负面情感,想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
  家庭教育忌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父母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艺术的秘诀尤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
  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或老师指示、百分之百吸收父母和老师价值观的人。在孩子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
  所有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老师本人必须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的榜样。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的培养,而且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适用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
  关于自控力训练,网络、科普书和心理咨询机构中随处可见,本文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一个更全面、实用、符合国情、可选择的综述。
  二、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方法
  1.关爱、敏感、尊重、平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如果父母呵斥、冷漠、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有些做父母的总是呵斥孩子,不准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顺从。但如果父母总是用“你是不是觉得你……了”“你试试这样做好不好”等商量式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在这种平等、尊重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就很少和父母作对。
  关爱孩子,要讲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父母、老师的期望,父母和老师都关爱他、帮助他。一个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没有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于是他就用各种心理防御手段对抗。两岁以前,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一些家长就开始变得功利,将无条件积极关注变成“有条件关注”了。有些功利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如果一些细节处理不好,仍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奖励小红花并不错,但是把孩子们的小红花都贴在墙上就不妥。这会引起孩子之间的互相比较。这种比较尽管可以让发展较快、较好的孩子高兴,增强自信和自尊,但也会打击发展较慢儿童的自信、自尊和情绪。不少家长还会埋怨孩子得的小红花少,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不同孩子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基因、遗传时间表都不同,是不可比的。
  2.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在社会生活中很常见,如红灯停车、乘飞机关手机等。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经过训练和培养,他的外部规则就会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
  如孩子正在玩玩具时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立刻去吃饭,除非他非常饿或不想玩了。这时,大人一定要令行禁止。最初可以采用“强迫身体控制”法,如把孩子领到饭桌前,他哭闹也不理睬他。第一次这样做了,下一次情况就会好一些。多次以后,孩子就能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老不听话,这很有可能是家长最初向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没有令行禁止造成的。提出要求而没有执行,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能穿鞋在沙发上跳、好吃的东西要分享等正确的要求和命令,就必须让孩子做到。
  强化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以后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一个行为没有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就会减弱。对自控力训练来说,强化法是简单而收效快的方法。
  强化训练中使人满意的东西叫强化物。对儿童来说,强化物主要有三种:物质奖励,如食品、玩具、钱等;活动奖励,如带孩子玩、给他讲故事等;精神奖励,如赞赏的微笑、表扬、搂抱、拍拍孩子等。这三种强化物缺一不可,只有物质奖励的强化容易使儿童变得功利。
  在使用强化法的时候,要根据儿童的各方面特征小心使用。比如有的孩子,如果老师布置事情时声音小他就听不见,做事比较马虎,就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天生敏感性差,刺激阈限值高;有的孩子,老师布置事情时声音很小他也听得准,做事认真,就是因为其敏感性强。对不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就应该大一些;对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应该小一些。   强化不能一直保持一个强度,间歇强化对培养人的习惯很有效。如孩子第一天扫地你奖给他1元钱,第二天他去扫地你再奖给他1元钱,但当他第三天去扫地时你只是微笑赞许而不给他奖励,到第四天他去扫地时你再做出高兴的样子奖给他1元钱。随着奖励间隔的增大、奖励条件的升高,孩子慢慢就会养成自觉扫地的习惯,甚至有一天你不奖励他他也会自觉扫地。
  奖励不一定每次都用钱币或实物,“代币法”也是自控力训练的有效手段。如可将硬纸剪成小圆片,上面写上“1”“2”“5”“10”等分值,给孩子讲清楚什么行为奖励多少分,多少分可以换来什么。“代币法”如果使用得当,效果很好。心理学者曾经用这种方法,花两个月的时间矫正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生活混乱、学习粗心、作业潦草等不良行为。
  最后还要提一提“负强化”。它指当一个不合乎期望的行为减弱时,就减少相应的惩罚,这有利于这个坏行为的继续减弱。
  4.认知训练
  让孩子认识到一个行为的好坏,给孩子讲道理就是认知训练。但研究表明,成人对儿童说理的作用,远不如同龄儿童之间的互动。所以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小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最好不介入,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争论、冲突、商量和妥协。另外,口头说理远不如身临其境的亲自体验所带来的作用大。如让中小学生去汽车站做秩序维持员,他们会更好地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所以,不要把认知训练片面地理解为大人给小孩讲道理。父母要想让孩子懂得自控力的重要性,应该给他提供各种有助于培养自控力的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裁判员为什么出示黄牌、红牌,对孩子进行无形的认知训练。
  5.暂时冷落
  暂时冷落(收回爱)是惩罚孩子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坏结果,从而使这种不良行为减弱。这种惩罚一定要针对孩子故意打人、说谎、偷钱、欺负人、说脏话等违反道德或生活常规的行为。如果平时对孩子非常疼爱,那么偶然的惩罚会更有效。
  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如孩子非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不买他就躺在地上打滚,你就可以采用冷落的方法处理。把他领回家后故意不理他,吃饭时也不给他盛饭。孩子和你说话,你一直装作生气的样子。最后,孩子会哭,这标志着他的负面情感——伤心和内疚产生了。下次到商店的时候,你只需提醒一句“还记不记得上次躺在地上打滚,后来怎样了”,孩子的自控力就会比上一次好一些,因为你的话让他想起被冷落时内心难受的感觉。如果你一回家对他就好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境,他还会有同样的表现。
  6.引导
  引导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把儿童带入共情的氛围,让他设身处地地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做无声的心灵沟通,激发其同情心和良心,让其学会为他人着想。
  如一个孩子欺负了另一个孩子,老师问欺负人的孩子:“你看,他怎么了?”孩子说:“他哭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哭?如果他像你欺负他那样欺负你,你会怎么样?”这就是引导,老师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让儿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反思。
  经常用引导法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更容易同情人和帮助人,行为的自觉性也会提高。而大人如果只会用打骂、训斥等方式管教孩子,孩子行为的自觉性就会比较差。他们在有惩罚的时候不敢做坏事,但在大人看不见的时候仍会做坏事。
  自觉性的建立,必须有情感联系。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能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会考虑父母高兴不高兴、老师高兴不高兴,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约束。
  7.暂停
  暂停是一种临时性的惩罚方法,如: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让他回到自己房间待一会儿,限制他的自由;幼儿违反纪律的时候,教师让他坐在教室后面;中学生犯错误时被“请”到老师办公室……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父母、孩子脾气都比较暴躁的家庭,它可以抑制火气,使双方都暂时冷静一下。其实这种方法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暂停之后,还要辅以别的方法,如冷落、引导、取消权利、说理等。“暂停”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体罚。
  8.取消权利
  在家里可以玩游戏、玩电脑,向妈妈要零花钱,周末晚睡一小时……这些都属于孩子的权利。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就可以取消这些权利。犯错误的程度不同,取消的权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父母不一致,父母与祖辈不一致,都会影响这种方法的效果。说话算数也是十分重要的,答应给奖励一定要给,说要惩罚就一定要惩罚。如果做不到,下次孩子会我行我素,犯过的错误会继续犯。
  9.忽视
  忽视就是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既不批评,也不赞成。这样做,就等于使孩子的行为得不到什么好结果,孩子的这个行为也就会慢慢减弱。
  如在一个幼儿园里,有个小女孩总是爬窗户。老师怕她摔着,每次看见她爬上窗户就把她抱下来,结果她过一会儿又上去了。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希望得到大人的个别关注。后来,老师采纳我的建议,不去抱她下来,只用眼睛的余光留意她,防止她摔下来。结果,小女孩在窗台上站了十几分钟后,自己下来了。又反复了几次,小女孩的毛病改了。
  10.回报的惩罚
  丽丽过5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她买了个娃娃,她特别喜欢。这天妈妈下班后着急地对丽丽说:“我们要去给刘阿姨的孩子聪聪过生日,但我来不及买礼物了,能不能把你的娃娃借给我,明天我再给你买一个?”丽丽不高兴,说什么都不干。妈妈只好领丽丽先到商店,给聪聪买了一个小熊。没想到丽丽也喜欢这只小熊,央求妈妈:“我想要这只小熊,你把娃娃送给聪聪吧。”
  妈妈说:“刚才我向你借娃娃,你不帮助我,所以我不同意用娃娃换小熊。”丽丽很不高兴,强忍着泪水跟妈妈去了刘阿姨家。回家后,妈妈见丽丽还是不高兴,就问:“你真的想要小熊吗?”丽丽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妈妈说:“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你不能只接受别人帮助而不愿意帮助别人。从明天开始,你每天帮我干三件事:收拾碗筷、擦皮鞋、捶背。做够一周,我就给你买小熊。”后来,丽丽帮助妈妈干了一个星期活儿,妈妈就给她买了小熊。
  妈妈对丽丽的惩罚方式,就叫“回报的惩罚”,即让受惩罚者知道,自己受到惩罚是因为自己有过失。这种做法使孩子不仅懂得做错事对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好处,而且慢慢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不应该有什么特权。
  最后强调一点,在培养儿童自控力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天性和具体情境,适时、适当地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效果才可能比较好。
  (本栏责编 东方言)
其他文献
2007年,我市价格监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三大要务”,落实“五个加快推进”这一中心工作,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
运用知识图谱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技术和机构共现技术,可以将关于幼儿园教师相关研究的关键词热点分为: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的研究,结合学
明码标价工作是价格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市场价格管理的重要抓手,是规范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公平交易,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午义益的重要措施,是净化市场竞
如何让县级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制定得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国家、经营者、消费者各方面利益的杠杆作用,为构建和谐渠县,充分发挥价格部门的职能作用,渠县物价局根据《价
材料、工具准备:旧鞋子、彩纸、双面胶(或泡沫胶)、剪刀。制作步骤:1.将黄纸剪成纸条后,用双面胶(或泡沫胶)固定在鞋子里。
地质勘探的危险性比较大,在勘探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安全生产。对地质勘探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可以消除施工作业期间的安全隐患,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物价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搞好服务?我们深入到射洪县及其潼射镇、瞿河乡进行了调研,了解当前农村价格管理的现
幼儿处于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会喂布娃娃吃饭、拍布娃娃睡觉等,初步拥有了构成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想象力;会表演简单的歌舞.会画出某些简单的图形,有了发展艺术才能的
价格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扎实有效地做好价格宣传工作,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有利于提高价格工作的透明度,树立价格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各项价格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扩大价
2008年射洪县物价局紧紧围绕宏观调控“两防”首要任务,以灾后恢复重建建材市场价格监管为抓手,以监督检查为切入点,突出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集中力量解决民生价格难题。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