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增强文化底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更能体现语文的魅力和书法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书法;语文课堂;融合
  目前,书法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大重点中学普及,开展的是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农村中学也在初步尝试。书法教学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当地主管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但是,书法教师的严重缺失,据统计,全国缺少的专业书法教师500多万,中学文化课负担重没有时间的客观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脑的普遍使用,学生书写能力严重低下,连最基本的书写工整,字迹清楚都达不到。就更不用说字体优美,舒朗俊秀了,,更谈不上王,欧,柳,颜,赵体了。这种严重缺失体现在学生作业潦草,卷面混乱不堪。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实行裸考,答案要扫描到电脑上,本来就潦草的卷面扫描之后就不堪入目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书法教学由语文教师承担义不容辞,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已经是刻不容缓。
  同时,我觉得,书法教学的普及也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必然趋势。书法课堂的开设不仅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长期坚持练习书法更能让学生学会静心观察的习惯,精心甄别对比分析的习惯,凝神静气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高中新课改也学生的素质要求进一步加强,语文课堂融入书法教学,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统一。
  尤为重要的是,我校具备书法教学融入语文课堂的基本条件。
  1.经典诵读、书法教学进驻农村中学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加之,专业书法教师的严重匮乏,所以书法教学由语文老师担任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书法教学的开展已经刻不容缓,我校又有一大批书写基础良好,有一定书法专长的语文老师,因而有一定师资保障。
  2.我校重视教育科研,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屯字中学近几年有七项省级课题立项新题,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及时间保障。
  3.学校利用“改薄”项目书法教学与语文课堂完美融合,能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书写能力。通过实验之后如果在全校推广的话,将会使我校学生的书写能力大有提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显著提高。
  4.书法教学融入语文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书法教学下的语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细心,认真,静心的好习惯,学会观察,借鉴,甄别,审美。书法静心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可以共同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我们尝试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走向完美统一,既体现了我校提倡的“感知------发现------互动------训练------反思”五步语文教学模式,也可以把这种五步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学习书法的具体方法之中。比如学生临帖的过程就是感知书法碑帖的整体特点,发现碑帖中字的细微变化,笔法运用。互相练习,相互指正,取长补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总结共性问题与个性特征。最后反思。如果真正语文教学和书法教学融为一体,又以’五步教学法’为指导,这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语文课堂的丰富,书法课堂的生动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每节课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语文老师指导学生练字,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基本笔法和书写顺序。掌握一两个字的基本意思,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书写技巧,学会临帖,碑帖,掌握一两种字体的精髓,当这种积累有了,观察力有了,书写规范了,何愁写不好字,何愁在高考的裸考中不会以优美的书写呈现,从长远来看,写好字,对自己的修为,素养,内涵都是一个大大的提高。
  所以,语文课堂的生动,首先从书写开始,书法课与语文教学一定会是相得益彰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城市地下管线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中,需要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跟进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文章从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现状入手,剖析了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管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可称之为
期刊
摘 要:《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庸思想便是其中重要的思想之一。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发挥和运用,对于我们自身的建设,社会的实践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梳理和发掘《论语》中的中庸思想,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需要,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论语》;中庸;不偏不倚  一直以来,被奉为“置之四海而皆准,行之万世而不悖”的《论语》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
期刊
摘 要:《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最著名的作品《荷马史诗》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作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们经过一代代地口头流传,不断得到丰富加工。特洛伊战争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但神话和史诗却把它神化了。而阿喀琉斯作为一个人性丰满、英明远扬的“人化”英雄,又将人本主义精神对人的全部属性本身的肯定发扬光大。在荷马史诗中神人同形同性将内求善与外求美相结合,让神多了人的色彩。  关键词:神化 ;人化;《伊利亚特》 
期刊
多年前,《美国自由的故事》[1]一书的中文版进入中国。也是因此之缘故,美国学者埃里克·方纳教授为学界所熟知。如今他的又一部大作《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以下简称《给我自由》)来到中国,再次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持续关注。[2]根据本书译者王希教授介绍,自该书2004年问世以来为600多所美国高校作为教材使用。有鉴于此,探究这样一部经典学术名著,无论从认识论还是方法论上来说,对于我们的美国政治史、社会
期刊
摘 要: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可谓一字千金。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艺术特征。然而因为诗歌高度概括和语言精炼等特点,我们在阅读欣赏诗歌的教学实践中,领悟诗人的情感往往成为一个公认的重点和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探索怎样挖掘诗歌教学中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挖掘;诗歌教学;思想;情感教育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
期刊
最近跟一位福建省平和县芦溪籍的朋友聊起王阳明,他提到当年王阳明当年(1517年)赣南剿匪,剿灭漳南匪患后,为使本地长治久安,凑清朝廷获批建立平和县,建县时本来是想将县城设在芦溪漳汀的。有这回事吗?有何根据?过去也常听人提出类似的疑问,小溪在明朝时无论在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都要比九峰有优势,为何不将平和县城设在小溪而设在九峰(原来叫河头大洋陂)?  前阵子还听到一位朋友讲起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当年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与制度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离婚被赋予了理论上的自由。但是妇女离婚仍面临种种事实上的不自由。本文以《妇女杂志》为中心,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与法律史结合,试图从法律的限制、家庭的羁绊、经济与生活的约束、道德的谴责,说明妇女在离婚中面临的种种不自由。  关键词:《妇女杂志》;民国妇女;离婚;不自由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从来没有“离婚”一说,只有男子对女子的“七
期刊
《古诗十九首》的名字及其诗歌首见于梁代萧统所编《文选》卷二十九《杂诗上》,一般认为是东汉中后期无名氏文人的作品。马茂元先生指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总结了汉代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他正是由两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足见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之高。不仅如此,一千多年来,它倍受历代诗论家的崇高评价。梁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评之“惊心动魄,一字千斤”;明谭元
期刊
摘 要:所有的建筑现象都是一定观念的反映,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出古人丰富的思想, 中国建筑正脊两端的鸱尾,其最初的命名或许是我国先民远古崇拜的遗留。  关键词:建筑;鸱尾  众所周知,我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构为主。木制骨架的构成特征使得顶部的屋脊形成坡度,坡度会导致瓦片下滑,建筑师于是在交梁上用铁钉进行固定。为了防止铁钉受到雨雪侵蚀,又在其外部覆盖以动物形象的琉璃构件。这些构件被称为吻兽、垂兽、戗兽
期刊
摘 要:明朝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一派格鲁派在此时创立。在宗喀巴的领导及帕竹政权支持下,格鲁派形成了以四大寺为主的寺院集团,初步确立了其最高领袖达赖喇嘛的活佛转世系统,并受到了明政府的关注及册封。虽然此时格鲁派作为藏传佛教权威地位还未稳固,政教合一的地位还未建立,但已经与蒙古势力和中央政府取得了联系,为以后五世达赖的掌握政权初步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格鲁派;建立发展;
期刊